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膀胱癌的病理组织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其病理组织学的表现与临床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将我院175例膀胱癌的病理组织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人骨肉瘤细胞分化与端粒酶活性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分化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检测端粒酶活性及用Northern印迹法检测人端粒酶RNA(RNA ,hTR)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经维甲酸和地塞米松处理后 ,骨肉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 ,且与剂量 作用时间成负相关 ,但hTR表达水平并无改变。【结论】维甲酸和地塞米松有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 ,端粒酶活性下调可作为细胞分化指标 ,但与hTR表达水平不平行。  相似文献   
93.
王林  董书  文剑明 《癌症》2001,20(5):549-550
已有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UPA受体( UPAR)和 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 PAI-I),这三种物质连同胶原酶构成胶原溶解系统,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骨质吸收的能力。本研究拟定量检测 UPA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分级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所有标本为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孙逸仙纪念医院 1994至 1998年的临床骨科手术标本(术前均未经化疗)。经病理诊断为骨巨细胞瘤,参考 Jaffe的分类标准分为 3级,Ⅰ级:单核基质细胞数量较少而排列疏松,形状大小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偶见核分裂,多核巨细胞体积大、核多,散布于单核基质细胞之间,数量较多;Ⅱ级:单核基质细胞数量增多而致密,出现异型性,核分裂增多,多核巨细胞体积缩小,核也减少;Ⅲ级:单核基质细胞分化不良,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梭形细胞常呈纤维肉瘤样,多核巨细胞体积缩小,核也减少。其中Ⅰ级 2例,Ⅱ级 9例,Ⅲ级 2例,并有 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作对照。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NY-ESO-1(New York-esophageal-1)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GEX-ESO1经原核诱导表达并纯化GST-ESO1融合蛋白肽.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经GST-ESO1融合蛋白肽致敏后诱导特异性CTL增殖.以此CTL为效应细胞,分别以NY-ESO-1阳性表达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不表达NY-ESO-1的肝癌细胞株H2P为靶细胞,MTT法检测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结果:重组质粒pGEX-ESO1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6 000的GST-ESO1融合蛋白肽,纯化后的质量浓度为50 μg/ml;经rhGM-CSF和rhIL-4联合诱导成功培养人外周血DCs,其表型分子HLA-DR为91.4%、CD86为70.5%、CD83为71.2%、CD80为55.3%.NY-ESO-1致敏的DCs能明显诱导CTL增殖,此CTL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率显著高于GST刺激组、未致敏DC组和无DC刺激组(均P<0.05),效靶比为50 ∶1时杀伤效应达到最高峰[(53.23±3.78)%,P<0.01];相同条件下CTL对H2P细胞无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NY-ESO-1抗原致敏的DCs在体外可诱导同种CTL产生和增殖,后者对NY-ESO-1阳性肝癌细胞株具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该方法为肝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我校 36年间经尸体解剖病理证实的 6 9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进行分析 ,着重于临床病理分型 ,以期有助于临床诊治。临床资料  6 9例为急诊科留观或住院的患者 ,其中男48例 ,女 2 1例。年龄为 1~ 5 0岁。 19岁以下 5 6例 ,2 0~ 2 9岁 9例 ,30岁以上 4例。起病急者 5 4例 ,缓慢的 15例 ;感染征象 5 8例 ;颅高压征 5 4例 ,其中慢性颅高压、脑积水 5例 ;脑膜刺激征 48例 ;神经系统局灶病征 43例 ,其中单以脊髓损害 3例。就诊时 6个月~ 1年前曾患脑膜炎者 2例 ,2~ 5年前者 3例。脑脊液检查 :压力测定 31例中 3例超过 2 0 0mmH2 O(1mm…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经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在骨形成蛋白(BMP)诱导下在体内外的异位成骨效应,为研制一种本身具有成骨能力的人造骨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离、培养Wistar大鼠MSC,体外实验将MSC+BMP分别在培养板和弥散小室内培养,体内实验将MSC+BMP与人工珊瑚骨(CHA)制成复合移植体,种植在大鼠背肌内,用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成骨效应。结果 MSC在体外(培养板和弥散小室)只形成软骨基质,在体内复合移植体(CHA+BMP+MSC)形成骨质,其成骨效应比对照组A(CHA+MSC)和对照组B(CHA)强。结论 复合移植体(CHA+BMP+MSC)有可能被研制成本身具有成骨能力的人造骨材料。除BMP外,移植体植入的机体和局部还存在其它诱导成骨的因子,进一步探讨这些因子的作用,将对研制这种理想的人造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原发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TUNEL方法,检测56例GBM(30例原发和26例继发)中survivin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survivin在原发与继发性GBM中的表达差异;分析survivin表达与GBM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6例GBM中,原发GBM中83%(25/30例)呈survivin阳性,继发性GBM中仅46%(12/26例)呈阳性,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15例配对的继发性GBM与其初发的低级别胶质瘤中,survivin的表达基本一致,7例survivin阳性表达的继发性GBM,其对应的7例低级别胶质瘤中,有6例同时出现survivin阳性;而且多数(4/5例)由间变性胶质瘤(Ⅲ级)发展而成的继发性GBM出现了survivin的阳性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由Ⅱ级胶质瘤演变而成的继发性GBM(3/10例)。另外,大多数(80%)瘤体直径〉5cm的GBM呈survivin阳性,并多表现为低的细胞凋亡指数。结论Survivin的阳性表达可能通过其抗凋亡效应,在绝大多数原发性GBM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可能只涉及部分继发性GBM的恶性演变;在继发性GBM发生、发展中,survivin阳性表达可能与其初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有关。  相似文献   
98.
ATP酶组织化学滴染法染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萌  文剑明 《解剖学研究》2007,29(5):396-397
目的改进经典的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法,以用于肌纤维分型研究和肌肉疾病病理诊断。方法肌肉组织行异戊烷-液氮冷冻,冰冻切片,组织化学染色采用ATP酶微量滴染技术。结果本改良的ATP酶组织化学滴染法能清楚地显示肌纤维的类型和分布,有助于肌肉疾病的诊断。结论该方法染色结果稳定,效果良好,明显减少了人力和试剂成本,可使ATP酶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张萌  吴惠茜  胡少为  文剑明 《解剖学研究》2007,29(5):361-363,F0004
目的脂质沉积性肌病和糖原沉积性肌病是罕见的肌肉疾病,其常规病理形态十分相似。本文探讨这两种疾病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反应,寻找其鉴别诊断的形态差异。方法采用三磷酸腺苷(ATP)酶、还原性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Tr)、苏丹Ⅲ、PAS组织化学染色和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免疫组化染色,分析2例脂质沉积性肌病和2例糖原沉积性肌病的组织形态特征和差别。结果脂质沉积性肌病和糖原沉积性肌病在常规HE染色均表现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的空泡,但前者空泡大小较一致,且边界清楚,后者空泡大小差异大,边界不清。ATP酶组化染色显示脂质沉积性肌病出现空泡变性的肌纤维均为Ⅰ型肌纤维,而糖原沉积性肌病出现空泡变性的肌纤维两型均有,以Ⅰ型严重。脂肪染色和糖原染色可作为这两种肌病的确诊依据。Dystrophin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肌纤维强阳性,而在糖原沉积性肌病的反应为不连续弱阳性。结论组化和免疫组化检测可用于脂质沉积性肌病和糖原沉积性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TNF-α对骨巨细胞瘤u-PA系统mRNA表达的调节及意义。方法骨巨细胞瘤原代培养及传代,加入外源性TNF-α,观察加入TNF-α前后细胞生长特性的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指数,RTPCR检测u-PA系统mRNA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过程中可见到三种细胞:多核巨细胞(MGC)、巨噬细胞样单核细胞(MC)及纤维母细胞样单核细胞(FC),传代几次以后只有FC及MC;RT-PCR检测细胞中有u-PA、uPAR及PAI-1mRNA表达,加入TNF-α后mRNA的表达较加入前增高(P<0.05);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指数(PI),加入TNF-α后PI值较加入前增高(P<0.05)。结论外源性TNF-α促进骨巨细胞瘤原代培养细胞u-PA系统mRN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