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热休克蛋白与肿瘤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作为免疫佐剂和抗原肽载体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 ,热休克蛋白 肽复合物可以通过多条抗原递呈途径激活特异性CD8+ CTL ,这一过程同时还伴有其他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协同参与 ,从而通过多种机制共同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热休克蛋白 肽复合物抗肿瘤疫苗已证实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经黑色素瘤抗原-A3(melanoma antigen gene,MAGE-A3)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的淋巴细胞对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从人外周血中诱导树突状细胞,经MAGE-A3抗原致敏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分别以表达MAGE-A3抗原的肝癌细胞株H4M、不表达MAGE-A3抗原的正常肝细胞为靶细胞,收集T淋巴细胞进行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负载MAGE-A3抗原的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性高于正常肝细胞对照组(P<0.05)。【结论】MAGE-A3蛋白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可激活特异性的CTL,在体外诱导出较强的对人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53.
文剑明  张萌 《广州医药》1998,29(1):60-62
通过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观察到骨形成蛋白在体现人诱导异位成骨,在体外诱导人胚骨间质细胞、动脉瘤样骨囊是质主其转化成软骨分化的效应,本实验为解释临床上动脉瘤样骨囊蹲点 骨肉瘤的伴发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4.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3(TIMP 3)是一种结合细胞外基质 (ECM)的非可溶性蛋白。TIMP 3参与正常组织的发育和重建过程 ,也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TIMP 3一方面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 ,另一方面却诱导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由于TIMP 3能以 1∶1克分子比例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非共价结合 ,抑制MMPs的活性 ,因此TIMP 3有抑制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肿瘤组织中TIMP 3表达水平的下调或丢失将促进肿瘤的进程。TIMP 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其表达水平下调或丢失的主要原因。运用去甲基化因子可使TIMP 3启动子区去甲基化 ,使TIMP 3得以重新表达 ,这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原核表达人肝再生磷酸酯酶 2 (PRL 2 )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和 6个串联组氨酸 (6×His)的融合蛋白 ,并制备GST PRL 2特异性鸡卵黄抗体。方法 :将人PRL 2cDNA的全长蛋白编码序列 ,克隆入两种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2和pET2 1a中 ,在大肠杆菌BL2 1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Glu tathioneSepharose 4B和Ni NTAagarose亲和柱分别纯化目的蛋白。以纯化的GST PRL 2融合蛋白免疫产蛋母鸡制备多克隆抗体 ,应用 6×His PRL 2对抗体进行亲和层析纯化 ,纯化产物用Westernblot进行分析。结果 :得到高表达量的融合蛋白 ,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获得较高纯度的GST PRL 2和 6×HisPRL 2融合蛋白。以GST PRL 2融合蛋白免疫鸡得到抗PRL 2的多克隆抗体 ,Westernblot证实 ,经 6×HisPRL 2亲和层析纯化的抗体 ,能够识别 6×His PRL 2和GST PRL 2融合蛋白 ,但不同GST蛋白起反应 ,表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利用原核表达的人PRL 2融合蛋白制备的抗PRL 2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为研究PRL 2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相似文献   
56.
端粒酶活性与骨肉瘤细胞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骨肉瘤细胞分化与端粒酶活性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诱导人骨肉瘤细胞分化,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端粒酶活性及用Northern印迹法检测人端粒酶PNA(RNA,hTR)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经维甲酸和地塞米松处理后,骨肉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碱性磷酶酶活性升高,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且与剂量-作用时间成负相关,胆hTR表达水平并无改变。结论维甲酸和地塞米松有抑制骨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骨巨细胞瘤局部溶骨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法、Westen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对10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肉瘤和5例正常人血清进行了TNF-α和M-CSF表达及定位检测。结果:骨巨细胞瘤组织TNF-α含量和M-CSF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肉瘤和正常人血清。TNF-α由骨巨细胞瘤的部分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分泌;而M-CSF由部分单核基质细胞分泌,多核巨细胞则不表达。结论:骨巨细胞瘤中各种细胞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该肿瘤的局部骨质吸收。  相似文献   
58.
5Aza-dc对癌细胞TIMP-3启动子去甲基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癌细胞TIMP-3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 方法: 用5Aza-dc处理TIMP-3启动子甲基化的H2M肝癌细胞和A431表皮癌细胞,用Transwell检测癌细胞的侵袭及运动能力,用Western blot 检测TIMP-3的蛋白表达,用RT-PCR检测TIMP-3 mRNA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TIMP-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 结果: (1)5Aza-dc作用后的H2M和A431细胞的侵袭及运动能力降低;(2)5Aza-dc作用后的H2M和A431细胞的TIMP-3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3)5Aza-dc作用后的H2M和A431细胞的TIMP-3启动子区未检测到甲基化。 结论: 5Aza-dc可以使肝癌和表皮癌细胞TIMP-3启动子区去甲基化,使TIMP-3得以重新表达,恢复其抑制肿瘤侵袭和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小发夹RNA(shRNA)载体介导抑制人肝癌细胞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AGEA3) 的表达和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构建pSilencer-MAGEA3短发夹状siRNA真核基因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其转染到人肝癌细胞(mel-ed1)中,用Western印迹法、RT-PCR检测MAGEA3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通过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DNA片段化及Annexin V /PI双标记法检测,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成功构建pSilencer-MAGEA3短发夹状siRNA真核基因表达载体,转染特异性小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的MEL-ED1细胞中MAGEA3基因表达显著抑制(90%)。与对照组比较, pSilencer-MAGEA3转染组肝癌细胞培养 48 h 后,DNA片段化检测出“DNA ladder”、TUNEL法显示细胞典型凋亡特征, Annexin V /PI双标检测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为21.41%±1.98%,明显高于pSilencer-neo 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0.01)。 结论:MAGEA3小发夹RNA质粒载体可显著抑制MEL-ED1细胞中的MAGEA3基因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MAGEA3基因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该研究为应用RNAi进行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及p53基因蛋白产物在骨组织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TRAP-银染方法对37例骨组织恶性肿瘤及13例同一病人的肿瘤旁对照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p53蛋白表达的检测是运用微波处理的LSAB免疫组化法。结果 37例骨组织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83.8%(31/37);同时检测的13例同一病人的肿瘤旁对照组织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p5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为51.3%(19/37),正常对照组织无1例阳性。其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的19例中16例端粒酶活性有表达。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可能是骨肿瘤恶性的一种潜在生化标志物,并且可能和p53基因一起参与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