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患者女,44岁.1 h前突发失语,随即意识丧失伴抽搐1次.既往长期服用抗焦虑精神抑制剂.人院体检未见精神、神经系统和语言障碍,MRI检查发现左额顶叶有一大的实性肿物,与大脑帘和顶骨相连,T1w信号不均匀,呈等信号到低信号;T2W呈低和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并见脑膜强化、增厚,肿瘤周围明显水肿,占位改变明显,中线结构稍向右侧偏移,右脑室体部受压.临床诊断为脑膜瘤,与血管外皮瘤鉴别.  相似文献   
22.
患者女,44岁.1 h前突发失语,随即意识丧失伴抽搐1次.既往长期服用抗焦虑精神抑制剂.人院体检未见精神、神经系统和语言障碍,MRI检查发现左额顶叶有一大的实性肿物,与大脑帘和顶骨相连,T1w信号不均匀,呈等信号到低信号;T2W呈低和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并见脑膜强化、增厚,肿瘤周围明显水肿,占位改变明显,中线结构稍向右侧偏移,右脑室体部受压.临床诊断为脑膜瘤,与血管外皮瘤鉴别.  相似文献   
23.
骨巨细胞瘤TIMP-3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骨巨细胞瘤(GCT)中TIMP—3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探讨该肿瘤组织TIMP—3蛋白表达缺失的原因和TIMP-3启动子甲基化与GCT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TIMP—3在GCT组织中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的PCR(MSP)法检测TIMP—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TIMP—3主要在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胞质表达,后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极向性。17例GCT中有5例(29.4%)TIMP—3蛋白丢失,其中4例的TIMP—3启动子发生异常甲基化,且均为组织学分级为Ⅱ级的病例。结论 GCT的局部骨质破坏,可能与TIMP—3丢失有关;而TIMP—3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是TIMP—3基因失活和蛋白丢失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4.
脂质体载体法转染成纤维细胞的最佳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基因转染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磷酸钙DNA沉淀法应用较为广泛,但其转化效率不高,且不太适用于悬浮细胞和原代细胞培养的上皮细胞的转化〔1〕。本文介绍的Lipofectamine是一种新的多阴离子转染脂质体,其独特的精胺基团强负电子头部可自发地与DNA...  相似文献   
25.
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重组质粒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反义RNA对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调控作用,探讨基因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可能性。方法:将α1(Ⅰ)型前胶原基因片段反向克隆至非整合型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REP9的多克隆位点中,以构α1(Ⅰ)丧胶原基因反义RNA表达载体pREP9-AScoll,并籍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其导入人肺HLF细胞中,运用MTT试验,电镜,3H-氨酸掺入法检测反义RNA表达载体对HLF细胞的影响。结果:外源重组体pREP9-AScoll对胶原蛋白的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细胞增殖无任何影响。结论: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重组质粒能有效调控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有在基因水平防治瘢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6.
患者女,44岁.1 h前突发失语,随即意识丧失伴抽搐1次.既往长期服用抗焦虑精神抑制剂.人院体检未见精神、神经系统和语言障碍,MRI检查发现左额顶叶有一大的实性肿物,与大脑帘和顶骨相连,T1w信号不均匀,呈等信号到低信号;T2W呈低和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并见脑膜强化、增厚,肿瘤周围明显水肿,占位改变明显,中线结构稍向右侧偏移,右脑室体部受压.临床诊断为脑膜瘤,与血管外皮瘤鉴别.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肿瘤睾丸抗原NYESO1(New Yorkesophageal1)致敏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重组质粒pGEXESO1经原核诱导表达并纯化GSTESO1融合蛋白肽。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经GSTESO1融合蛋白肽致敏后诱导特异性CTL增殖。以此CTL为效应细胞,分别以NYESO1阳性表达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不表达NYESO1的肝癌细胞株H2P为靶细胞,MTT法检测CTL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结果:重组质粒pGEXESO1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6 000的GSTESO1融合蛋白肽,纯化后的质量浓度为50 μg/ml;经rhGMCSF和rhIL4联合诱导成功培养人外周血DCs,其表型分子HLADR为91.4%、CD86为70.5%、CD83为71.2%、CD80为55.3%。NYESO1致敏的DCs能明显诱导CTL增殖,此CTL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率显著高于GST刺激组、未致敏DC组和无DC刺激组(均P<0.05),效靶比为50∶1时杀伤效应达到最高峰\[(53.23±3.78)%,P<0.01\];相同条件下CTL对H2P细胞无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 NYESO1抗原致敏的DCs在体外可诱导同种CTL产生和增殖,后者对NYESO1阳性肝癌细胞株具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该方法为肝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多位于淋巴结内,颅内RDD极少见。本文探讨颅内RDD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颅内RDD病例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对文献报道进行回顾。结果:本例患者病灶位于右侧额、颞部和基底池,肿物基底位于硬膜。病理和免疫组化见病变组织由数量不等的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及S-100、CD68标记阳性的组织细胞构成,组织细胞内有吞噬淋巴细胞或淋巴细胞"伸入现象"。结论:原发性颅内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因本例在颅内有多个病灶,手术难以全部切除,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激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骨巨细胞瘤局部溶骨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组化双染检测了10例骨巨细胞瘤、5例骨肉瘤和5例正常人血清中TNF-α、含量和M-CSF、IL-1的表达,结果:骨巨细胞瘤组织TNF-α、含量和M-CSF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肉瘤和正常人。TNF-α、由骨巨细胞的部分单核基因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分泌;而-CSF及IL-1由部分单核基质细胞份泌,多核巨细胞则不表达。结论骨巨细胞瘤中各种细胞份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可能与该肿瘤的局部溶骨过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光敏剂对体外培养的人骨肉瘤HOS细胞的作用。方法 在HOS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光敏剂,并孵育一段时间,经光照发挥其光敏作用。结果 经光敏作用后,HOS细胞出现了凋亡现象,表现为荧光染色出现凋亡小体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见到特征性的梯度条带。结论 光敏剂有诱导HOS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