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4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268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684篇
内科学   50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226篇
特种医学   2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546篇
综合类   1940篇
预防医学   1109篇
眼科学   54篇
药学   685篇
  7篇
中国医学   730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患儿 ,6岁 ,蒙古族。因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 1月余 ,1998年 10月 2 8日收入院。入院查 :智力低下 ,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 ,视力正常 ,右侧肢体肌力Ⅱ级 ,病理征阳性。CT :左侧颞顶枕部 8.0cm× 7.0cm× 6 .5cm均匀低密度灶 ,CT值 5 0 ,边界清 ,无明显增强 ,左侧脑室受压消失 ,中线向右移位。X线示 :颅骨指压痕明显 ,颅缝分离。Ca sonis试验阴性。诊断 :左颞顶枕部颅内巨大脑包虫。 1998年 11月 9日在插管全麻下行左颞顶枕开颅脑包虫摘除术 ,术中见 :包虫囊肿于脑实质内 ,皮层运动区最表层。取顶后部无血管区 ,切开大脑皮层 …  相似文献   
102.
重点研究了乳化剂的HLB值对搅打稀奶油的脂肪部分附聚率与搅打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HLB值乳化剂在促进脂肪球的部分附聚的能力比低HLB值乳化剂强.HLB值低于6时,则部分附聚速度缓慢且部分附聚率低于50%,形成的泡沫结构稳定性差;乳化剂的HLB值在6~8之间,部分附聚速度适中,能够获得60%左右的脂肪部分附聚率和形成较理想的泡沫结构;HLB值大于9时,部分附聚速度过快且部分附聚率高于80%,形成的泡沫结构粗糙且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03.
胸廓出口综合征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分析颈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5—1999年间的18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作平均6.9年的随访,其中8例作手术治疗,10例作非手术治疗(局部封闭为主)。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特点是颈神经根在椎间孔外受压,以颈肩痛、手麻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肢的酸痛及功能障碍。结果 治疗后颈肩痛消失或明显缓解,并有较大的功能改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分别为60%和75%。结论 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均有效,并都有一定的反复,需长期反复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敏感的荧光方法,定量分析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5只。大鼠分为模型再灌注组(n=25),模型不灌注组(n=5)和对照组(n=5)。模型再灌注组和模型不灌注组行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建立大鼠脑动静脉瘘的动物模型;对照组单纯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2周后,每组大鼠实验结束前2h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模型再灌注组阻断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吻合部位形成缺血再灌注,采用EB荧光定量的方法分别观察再灌注2、3、9、24、48h时BBB的通透性。结果再灌注2h时,脑组织EB的含量为(0.935±0.166)μg/g,与对照组(0.489±0.132)μg/g相比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不灌注组(0.713±1.217)μg/g相比显著增高(P<0.05)。再灌注24h达高峰,为(5.231±1.183)μg/g,再灌注48h趋于平稳,为(5.522±1.124)μg/g。结论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BBB通透性2周后增高;再灌注后2hBBB的通透性增高更具明显,再灌注24h达高峰,再灌注48h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面积骨密度(aBMD)、体积骨密度(vBMD)的变化规律;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与腰椎aBMD、vBMD的关系.方法 ①用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常规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体检者636例(男性247例,女性389例),年龄20~90岁,测定部位包括腰椎正位、侧位L2-4.计算出体积骨密度.②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s表示.BMI、BS与aBMD、vBMD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男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30~39岁;女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②男女腰椎a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1.2%、30.1%,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腰椎v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4.2%、30.4%,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③男性BMI、BS与aBMD骨密度呈正相关,r=0.241~0.371(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BMI、BS与aBMD呈正相关,r=0.143~0.425 (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①男、女腰椎aBMD、vBMD分别在30~39岁,20~29岁达峰值;女性更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②健康人群BMI、BS与腰椎aBMD呈正相关,与vBM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6.
回盲部类癌少见,我院经X线检查拟诊,后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报告如下: 男性,35岁,住院号4456,X线号31830。因右下腹进行性增大包块50天就诊,伴阵发性腹痛,进食后1~2小时尤剧,有不全性肠梗阻症状。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107.
肝细胞癌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微转移一般指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发生过程中播散并存活于血循环、骨髓、淋巴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微小肿瘤细胞灶 ,常无任何临床表现 ,常规检查方法如CT、MRI、普通病理检查等都难以发现[1]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肿瘤的微转移检测成为可能并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微转移检测被认为可以早期预警肿瘤的转移复发 ,进而为选择合理的辅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最终达到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目的。我们着重探讨了肝细胞癌微转移检测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情况。一、肝细胞癌微转移检测技术1.PCR技术 :PCR能快速扩增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整复双侧唇裂畸形的技巧和美学问题。方法;对本组24例双侧唇裂畸形患者采用原长法,前唇唇红利用“M”瓣整复,并对其设计特点,前唇“M”瓣的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除1例因感染唇红部裂开外,其余整复效果较为满意,唇红正中部组织较丰满,唇珠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参照自然唇的特点,审美水平,灵活的设计及手术技巧是整复双侧唇裂畸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9.
他克莫司在移植肾慢性排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可以使移植肾功能渐进性减退 ,最终导致移植物失功。目前除积极预防、治疗与慢性排斥反应有关的危险因素 ,如急性排斥反应、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巨细胞病毒感染外 ,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慢性排斥反应的药物阻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我院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间 ,有 2 0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 ,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移植肾慢性排斥 ,经用他克莫司(FK5 0 6)替换环孢素A(CsA)治疗 ,旨在改善移植肾功能 ,延缓肾功能恶化的时间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 :1999年 5月至 2 0 0 0…  相似文献   
110.
Abbe瓣修整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Abbe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上唇过紧畸形的患者,首先沿上唇正中部全层切开上唇组织,根据上唇过紧程度在下唇中部设计并切取Abbe瓣,以唇动脉为蒂旋转180。插入上唇缺损处分层缝合。2周后断蒂,进一步修整上唇。结果:7例患者上唇过紧得到了有效的松弛,唇红较为丰满,唇珠得到恢复,唇部协调自然。结论:Abbe瓣适合于单侧唇裂术后上唇过紧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