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戴翔  戴艳  王月萍 《中国校医》2014,(11):851-852
<正>2013年3月26日—6月25日,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相继出现155例以发热、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疫情爆发点的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全部腮腺炎患者155例。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为:腮腺一侧或双侧肿大,同时排除其他情况导致的腮腺肿大。1.2方法由专业人员按照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1]进  相似文献   
52.
戴艳 《皮肤病与性病》2011,33(5):278-278,281
妊娠特异性皮肤病(specificdermatosesofpreg.nancy)是妊娠期妇女由于体内内分泌水平及相关免疫代谢的改变。皮肤及附属器也随之发生一些生理病理的改变,产生了一些妊娠期特有的或更容易发生的皮肤病。妊娠期特异性皮肤病是一组以皮肤瘙痒为最常见的症状的皮肤病,在临床较多见。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复发与其皮损中-γIFN表达的关系,探讨CA的复发机制。方法根据CA患者治疗后的转归,将CA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22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γ-IFNmRNA在复发组CA患者的复发疣体组织中的表达,并与未复发组CA患者和复发组CA患者的初发皮损组织中-γIFNmRNA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 -γIFNmRNA阳性细胞数量在复发组CA患者的复发皮损组织和初发皮损组织中分别是1.3±0.1、6.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538,P<0.01);-γIFNmRNA阳性细胞数量在复发组CA患者的复发皮损组织和未复发组CA患者皮损组织中分别是1.3±0.1、6.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36,P<0.01);-γIFNmRNA阳性细胞数量在复发组CA患者的初发皮损组织和未复发组CA患者皮损组织中分别是6.5±0.1、6.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复发患者皮损组织中-γIFNmRNA表达明显低下,提示CA的复发可能与其皮损组织中γ-IFN表达的降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4.
丁素玲  戴艳 《中国药房》2011,(41):3901-3902
目的:建立甲磺酸多拉司琼原料药中有关物质和异构体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3批甲磺酸多拉司琼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和异构体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流动相A为0.01mol·L-1甲酸铵溶液(用三乙胺调m节inp-H1;至检7测.0)波-乙长腈为(29150∶5n)m,。流质动谱相条B件为采0.0用1电mo喷l.雾L-电1甲离酸源铵(E溶S液I)(、正用离三子乙检胺测调节模式pH。至结7果.0):-有乙效腈(分2离7∶了73)甲,磺梯酸度多洗拉脱司,流琼速与为有1关.0物mL质.及异构体(R>1.5),甲磺酸多拉司琼的最低检测限为0.5ng,3批样品中单个杂质含量≤0.05%,总杂质含量<0.1%,异构体未检出。结论:本方法准确、专属性好,适用于甲磺酸多拉司琼原料药中有关物质和异构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5.
医学验光在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球没有器质性变而矫正视力<0.9称为弱视[1],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弱视类型中占比例最高,配镜是矫治此类弱视最主要的方法.不论屈光不正的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眼病,只要是采用配戴矫正眼镜时,都要用医学验光的处方原则进行[2].只有通过医学验光,才能发挥最大的双眼单视功能.现将医学验光在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检测方法。方法 在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中 ,用免疫组化定位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组织的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在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本研究方法对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表达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 (MM )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情况 ,探讨VEGF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0例初诊的MM患者和 1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骨髓活检 ,制成塑料包埋切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骨髓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 (MVD) ,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 0例初诊MM患者骨髓中MVD及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VEGF和MVD呈正相关。结论 :VEGF和MM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在MM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抑制VEGF的分泌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M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6月龄内婴儿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状况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调查嘉兴市区2011年7月-2012年6月出生的341名健康婴儿,分别在出生后42 d、6月龄检测血常规,体格检查,收集喂养资料和6月龄发育筛查测试( DST)。结果出生后42 d婴儿贫血患病率为37.54%。男婴40.54%与女婴33.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月龄婴儿贫血患病率为19.35%,其中新发占48.48%。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贫血患病率,42 d 时分别为30.82%、41.40%和47.3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6月龄时分别为38.20%、16.38%和9.56%,3组间比较以母乳喂养组患病率最高( P〈0.05)。DST筛查显示,发育筛查( DQ〈70)的异常率自42 d~6月龄血红蛋白持续低下的婴儿为11.76%,明显高于6月龄新发贫血组3.13%和非贫血组1.82%(P〈0.05)。结论婴儿早期贫血持续状态对婴儿的神经精神发育存在潜在的影响,要重视婴儿早期血红蛋白的检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59.
戴翔  戴艳  王月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4,(14):2512-2513,2539
目的根据2004-2012年扬州市江都区梅毒疫情报告结果 ,分析梅毒的发病率及疫情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2年江都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上报的梅毒原始卡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的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各型梅毒的年发病率及人口构成。结果 2004-2008年梅毒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开始有所下降。2004-2008年出现发病高峰,2009-2012年发病率有所下降,其中Ⅰ期、Ⅱ期梅毒发病数最高,2004-2011年隐性梅毒逐年增加。在梅毒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发病人群集中在工人、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中。结论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加强梅毒筛查及疫情管理,阻断梅毒垂直传播,实施综合管理是当前防治梅毒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嘉兴市南湖区范围内的托幼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抽查,掌握辖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的开展情况。方法:按《浙江省托幼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要求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进行。结果:2009年监测阳性率10.14%;2010年监测阳性率9.62%;2011年监测阳性率7.69%;2012年监测阳性率0.93%托幼机构菌落数总体的阳性率逐年下降,其中阳性检出以物体表面为主,大于100人的托幼机构阳性检出率低于不足100人的托幼机构。结论:各级各类托幼机构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预防性消毒工作;卫生监管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