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4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83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139篇 |
内科学 | 118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26篇 |
特种医学 | 4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5篇 |
外科学 | 170篇 |
综合类 | 490篇 |
预防医学 | 158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209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89篇 |
肿瘤学 | 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122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9篇 |
1974年 | 5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维生素AD制剂的效期商榷刘振先(乌鲁木齐铁路局中心医院830011)王立珍(乌鲁木齐市药检所830011)王本富(空军乌鲁木齐医院830011)维生素AD的主要天然来源是鱼肝油,维生素AD制剂为维生素A与D加鱼肝油或精炼食用植物油溶解并调整浓度后制成... 相似文献
53.
低位直肠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针低位直肠是指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在解剖发生学上,因其来自内外胚层的组织结构不同而会发生各种类型的肿瘤.低位直肠又是大肠的最下端,与泌尿、生殖器、肛门相连密切,其许多病变较易从会阴侧进行手术,为了防止术后遗留的功能... 相似文献
54.
骨质疏松症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与细胞因子森本熏夫等各种各样的细胞都可以产生细胞因子,因局部细胞之间有相互作用,所以就产生了以免疫应答反应和机体的防御功能为中心的各种效应。而当细胞因子的产生发生异常时,也参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在骨组织的微环境中存在骨母细胞和破骨细胞及免疫系... 相似文献
55.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微循环的改变与细菌移位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运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测定肠血流量,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肠血流量的改变与细菌移位的关系. 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Ⅰ组:血流实验组.Ⅱ组:细菌移位实验组.Ⅲ组:正常血流对照组.第Ⅰ组在诱导胰腺炎2.5小时后运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测定肠血流量.第Ⅱ组在诱导胰腺炎2.5小时后同时期收集肠系膜淋巴结、胰腺、腹水、肝脏作培养,并通过抗菌谱和质粒DNA分析对携质粒大肠杆菌作鉴定. 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5小时,包括近端小肠、远端小肠和结肠在内的肠血流量都显著降低(P<0.01),但此时肠道基本无细菌移位发生. 结论由肠血流改变所致的肠粘膜损伤可能是细菌移位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6.
57.
在日本糖尿病患才数已达500万-600万之多,成为“成人病”的代表疾病之一。为此,《最新医学》杂志以“糖尿病的临床1995”为主题,出刊了临时刊号。全集菜载论著31篇之多,本刊重点在于反映当今对糖尿病的认识及其治疗,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8.
59.
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勇威本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79,(4)
近年来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的临床研究日益受到重视。Liao(1941)采用穿刺骨髓活检诊断淋巴瘤、转移癌及内芽肿。1958年至1964年开始应用Vin-Silverman及Jonsen-Weste-rman活检针进行骨髓检查。1970年后webb、Rosenberg、Silver、Jones、Dick、o′carral等先后报告了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并指出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淋巴瘤扩散方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从高考体检难以置信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中得到确信。方法将今年高考体检学生检测相关资料、计划免疫接种调查情况随机抽取7年前高考体检学生资料比较分析;并随机免费将今年一个毕业班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发现84年前出生学生HBsAg阳性率为8.20%,而今年毕业生是84年后出生的HBsAg阳性率仅2.20%,较84年前未普及乙肝计划免疫的考生HBsAg阳性率低(P〈0.01);另外今年随机——毕业班HBV-M结果中显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高达72.72%。结论乙肝计划免疫能大大提高HBsAb产生和减少HbsAg阳性感染率发生,是一项长期预防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