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篇 |
免费 | 267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5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1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86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218篇 |
预防医学 | 48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126篇 |
中国医学 | 18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35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目的:探讨MRI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证实的DDH的MRI表现。根据Dunn标准将63例DDH分为三型(Ⅰ型、Ⅱ型、Ⅲ型),观察影响DDH复位的因素(关节积液、关节内脂肪增生、盂唇、圆韧带、髂腰肌)。结果:正常髋关节数共为53个,脱位髋关节数共为73个,其中Ⅰ型30个、Ⅱ型20个、Ⅲ型23个。Ⅱ型和Ⅲ型脱位髋关节中观察到盂唇内翻外翻、圆韧带粗大、髂腰肌挛缩、关节积液、脂肪增生等病理变化。MRI对病变盂唇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70.9%、75.0%、88.0%、50.0%、72.1%(Kappa值为0.3986);对圆韧带显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60.0%、66.7%、71.4%、54.5%、62.7%(Kappa值为0.2586);对髂腰肌挛缩的显示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80.0%、91.3%、88.9%、84.0、86.0%(Kappa值为0.7177),对关节积液及脂肪增生显示的符合率为100%。结论:MRI能较准确地显示关节积液、关节内脂肪增生、盂唇病变、髂腰肌挛缩,能为外科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62.
目的:为了提高对儿童髓母细胞瘤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本文主要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的 CT 及 MRI 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2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的 CT 及 MRI 影像资料。其中男43例、女19例,年龄2~18岁。62例均进行了 MR 扫描,51例又进行了 CT 扫描。62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62例髓母细胞瘤中56例位于小脑蚓部,6例位于小脑半球,其中18例累及四脑室侧孔区;47%的病例肿瘤中发现钙化;MR 扫描8例呈等 T1等 T2信号,54例呈长 T1长 T2信号,61例呈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影像报告诊断准确率为60%。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有其典型的好发部位及特征性影像表现,掌握其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可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763.
目的:探讨70 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80例临床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40例患者行新双源 CT 70kV 头颅 CT 血管成像(70kV 组),另40例患者行120 kV 头颅 CT 血管成像(120 kV组)。测量每例患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 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两名放射医师对所有病例以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70 kV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平均CT值[(511.1±93.8)HU,(459.1±83.4)HU]高于120 kV 组的 CT 值[(289.1±46.6)HU,(260.9±43.4)HU,P<0.001]。70 kV 组图像噪声[(18.3±2.1)HU]高于120 kV 组[(8.7±1.0)HU,P<0.001],70 kV组的SNR颈内动脉,CNR颈内动脉及SNR大脑中动脉,CNR 大脑中动脉(28.3±6.1,26.2±5.9及25.4±5.3,23.3±5.2)低于120 kV组(33.9±7.5,30.1±7.1及30.7±7.4,26.9±6.9,P<0.05)。70 kV组的主观评分(3.5±0.7)与120 kV组(3.6±0.5,P=0.22)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读者间一致性为中等(kappa值=0.54,0.59,P<0.001)。70 kV组与120 kV组ED分别为(0.2±0.0)、(1.2±0.1)mSv(P<0.001),辐射量降低了80%。结论:70 kV管电压在头颅CT血管成像中是可行的,能在降低辐射量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64.
【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共17例胃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及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引流管交替冲洗引流或持续冲洗引流,并结合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在CT引导下顺利置入引流管,7例置入单根引流管,10例置入两根引流管。16例(94%)经过引流结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4~12周后CT复查原积液逐渐吸收、消失,消化道碘水造影显示胃空肠吻合口瘘及食管空肠吻合口瘘闭合,CT扫描显示十二指肠残端瘘残端周围积液腔吸收、消失。16例随访3~6个月胃肠道瘘无复发,1例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经穿刺引流及再次手术后仍死于严重感染。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置引流管结合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是胃癌切除术后胃肠道瘘的有效治疗手段,尤其是多根引流管结合生理盐水冲洗引流可能有助于提高引流效果,促进瘘口愈合。 相似文献
765.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肺癌化疗疗效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及第一周期化疗后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T1wI,T2 wI及DWI检查。根据第二周期化疗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按RECIST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中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最大径的差异,分析ADC值变化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预测治疗有效的ADC值变化率临界值(cut—offvalue)。结果:第一周期化疗后,有效组化疗前后病灶的平均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d0.001);有效组和无效组中肿瘤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肿瘤最大径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以ADC值升高8.5%作为ADC值变化率诊断分界点,预测治疗获得PR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2.9%。结论:ADC值可以对肺癌化疗疗效进行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766.
【摘要】目的:比较常规乳腺BI-RADS分类与对比增强能谱X线摄影(CESM) BI-RADS再分类对乳腺病变及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乳腺病变患者的病理及CESM图像。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强化程度及曲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卡方检验和Kappa值分析常规乳腺BI-RADS分类与CESM BI-RADS再分类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及一致性。比较乳腺BI-RADS分类与CESM BI-RADS再分类对乳腺各病理类型的诊断敏感度。结果:71.68%的乳腺癌呈明显强化,80.68%的良性病变中无强化或弱强化(P<0.001)。乳腺良、恶性病变中Ⅰ型分别占63.64%和6.19%,Ⅱ型为26.14%和17.70%,Ⅲ型为10.23%和76.11%(P<0.001)。CESM BI-RADS再分类对乳腺癌诊断效能优于乳腺BI-RADS分类(P<0.001),敏感度依次为94.69%、78.76%,特异度为89.77%、53.41%,符合率为92.54%、67.66%。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亚组中,CESM BI-RADS再分类的诊断敏感度高于乳腺BI-RADS分类(97.80% vs. 83.52%,P=0.001;81.82% vs. 50.00%,P=0.016;93.33% vs. 60.00%,P<0.001;85.71% vs. 35.71%,P=0.016)。结论:CESM BI-RADS再分类综合乳腺病变形态学及功能学特征,明显提高钼靶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对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67.
目的:分析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肺真菌病(穿刺/手术/支纤镜病理证实16例,痰培养及临床证实5例)的X线、CT表现。20例行胸部X线及CT检查,1例仅行胸片检查。结果:肺曲霉菌6例,肺隐球菌8例,肺念珠菌2例,肺毛霉菌3例,肺放线菌2例。左肺6例,右肺6例,双肺多发9例。多发病灶常位于胸膜下,且以两肺中下叶受侵最常见。呈单/多发结节或肿块/空洞10例;呈单/多发斑片影者4例;斑片与结节/空洞影混合者7例。晕征、新月征、洞中球征/滚珠征/悬球征/洞中丝征为本病较为特征性表现。结论:影像学表现典型者可做出诊断,疑似者应及时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768.
目的:采用动态增强MRI (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探索X线照射后大鼠股骨骨髓微血管渗透性变化.方法:36只6-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辐射组(n=18)和对照组(n=18),辐射组大鼠接受6.0Gy高能量X线全身照射,对照组大鼠不进行照射处理.分别在X线照射前后各时间点行股骨DCE-MRI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股骨兴趣区微血管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大鼠股骨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辐射组在辐射前后各时间点DCE-MRI灌注参数Ktrans、Kep、Vp、V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9.097,P<0.01;F=21.349,P<0.01;F=27.059,P<0.01;F=32.061,P<0.01).Ktrans值逐渐增加,在辐射后第7天达到峰值;Vp值逐渐减小;Kep值照射后第4天减小(P<0.01),第7天较第4天增大(P<0.01);Ve值照射后第4天增大(P<0.01),第7天与第4天无明显变化(P>0.05).相应时间节点对照组各渗透性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辐射组大鼠MVD与Ktrans、Kep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36、-0.8055,P值均<0.05)、与Vp呈正相关(r=0.6451,P<0.05)、与Ve值无相关性(r=0.1426,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可评价早期放射性骨髓损伤的微血管渗透性变化. 相似文献
76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方案用于非肥胖患者门静脉成像(MSCTP)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接受MSCTP、体质量指数≤25 kg/m2的患者160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常规组管电压为120 kVp,对比剂用量为1.2 mL/kg,双低组管电压为80 kVp,对比剂用量为1.0 mL/kg.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有效管电流(mAs)、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和对比剂用量、肝实质CT值(CTH)、门静脉CT值(CTp)、图像噪声(SD)、肝实质SNR(SNRH)、门静脉与肝实质CNR(CNRp)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评分.采用Kappa检验两位医师评分结果一致性.结果:双低组CTDIvol[(4.59±1.03) mGy]低于常规组CTDIvol[(7.50±1.45) mGy(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双低组ED[(1.71±0.50) mSv]低于常规组[(2.75±0.67) mSv(P<0.05)];双低组平均辐射剂量比常规组减少了1.05 mSv,减少38.09%;双低组图像质量评分(3.93±0.88)高于常规组[(3.33±0.81),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组CTH和CTp分别为(126.74±30.59)和(223.78±45.85) HU均明显高于常规组(95.60±15.89)和(161.47±25.37)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SD(24.61±2.77) HU高于常规组(1.65±3.38) HU,P<0.05],双低组SNRH为(5.20±1.24) HU低于常规组SNRH(7.00±2.44) HU,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双低组门静脉与肝实质CNRp为(4.33±0.97) HU与常规组(4.67±1.44) H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平均对比剂用量为(66.56±2.48) mL显著低于常规组[(80.48±2.97) mL(P<0.05)],双低组平均造影剂用量较常规组减少17.30%.结论:采用80 kVp低管电压结合低剂量和对比剂方案对非肥胖患者进行MSCTP能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并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