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聚丙烯网修补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后的腹壁缺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瓣)乳房再造后腹壁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聚丙烯网修复下腹部TRAM瓣转移后遗留的腹壁缺损24例,蒂部前鞘直接缝合。结果24例应用聚丙烯网修复乳房再造后的下腹壁缺损,不仅修复了缺损,而且同时取得了腹壁美学效果。住院期间无腹腔综合征及感染发生。平均随访1年,未发现腹壁疝、腹壁膨隆、腹壁松弛,腹部整形效果持久,功能良好。结论应用聚丙烯网修复TRAM瓣乳房再造后的腹壁缺损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不仅能保持腹壁的完整性和各种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达到了腹壁整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经过软骨诱导分化植入体内形成软骨组织的方法.方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新的高分子生物材料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无规嵌段共聚物p(3HB-co-3HH)中,加入成软骨诱导培养体系,1周后植入裸鼠体内,10周后取出后行HE与阿尔新蓝染色.结果 HE与阿尔新蓝染色提示有软骨组织形成.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软骨细胞分化,复合生物材料体内植入后能够构建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93.
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的方法,以及钙结节形成、Ⅰ型胶原表达等情况. 方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分别加入成骨诱导、脂肪诱导培养体系,经过倒置显微镜观测与HE染色了解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von Kossa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苏丹黑染色与油红O法染色鉴定细胞的性质.另取2代细胞体外培养,加入成骨诱导分化试剂,以碱性磷酸酶(ALP)为检测指标计数细胞阳性率,比较成骨诱导1、2、3、4周时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的MSCs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细胞经成骨诱导2~3周时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最高,达到85%.结论 MSCs体外培养在一定条件下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与脂肪细胞分化,体外培养时形成钙结节,并表达Ⅰ型胶原.培养2~3周后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细胞ALP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术后脂肪结节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帮助临床与乳腺其他性质的肿块相鉴别.方法 对38例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术患者进行术后超声随访,对超声发现的结节,描述结节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类型和声晕.结节每隔3~6个月随访,观察其大小及形态的变化.结果 38例中25例患者50侧乳房测及结节76个,其中实性16个(21.1%),囊实性8个(10.5%),囊性52个(68.4%).注射隆乳术后脂肪坏死结节的主要超声征象是无血流76个(100%),边界清晰66个(86.8%),形态规整54个(71.1%),无声晕74个(97.4%),囊性52个(68.4%),无钙化63个(82.9%),蛋壳样钙化10个(13.2%),囊实性结节中的实性成分随体位移动8个(100%).7例患者手术,病理诊断均为脂肪坏死.结论 超声监测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乳术后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可减少不必要的盲目穿刺.  相似文献   
95.
头颈部皮肤软组织重复扩张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总结应用重复扩张术治疗 30例头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 ,探求能达到满意效果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已扩张 1次后的皮肤软组织进行 1~ 3次重复扩张 ,利用重复扩张皮瓣分次修复头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最大为 2 9cm× 2 4cm ,最小为 10cm× 8cm。对头颈部重复扩张术的适应证、并发症、治疗经验进行讨论。结果 共治疗 30例 ,第 1~ 4次扩张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7%、15 %、14 %、0 %。随访 6~ 12个月 ,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重复扩张术是修复头颈部大面积病变的一种较好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调查研究我院整形外科患者抗生素的应用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整形外科医院1997~1998 年840 例1 014 人次手术病案,统计分析应用抗生素的状况。结果 1 006 人次应用抗生素(99-21 % ),其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 003 人次( 占应用抗生素人次的99-70% ),治疗性应用抗生素3 例(0-30% ),联合用药71 例。抗生素种类以β内酰胺类为主(86-63% ) 。静脉注射601 例(55-39 %) 。结论 存在滥用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未遵循原则,用药时间及途径不合理,联合用药无指征等。初步提出整形外科抗生素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97.
耳廓再造术是整形外科学界公认的较复杂手术之一。至今仍存在着许多争论。例如手术年龄的选择、耳廓支架材料的选择、手术效果的评价等,对于较普遍使用的自体肋软骨支架,也有诸多争论。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该软骨支架远期是稳定不变?还是被吸收或生长?众多学者各持己见,无一定论。为此我们对部分患者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重建腭咽部肌肉对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两组不同腭裂修复术后患者的X线造影比较观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对腭咽闭合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腭裂及腭咽闭合不全患者分为腭咽部肌肉重建腭裂修复组(重建组)和改良兰氏腭裂修复术(非重建组),并采用鼻咽部钡造影X线侧位片检查摄取静止和发Ⅲ音时的侧位片,对鼻咽腔面积、可移动鼻咽腔距离及腭咽闭合方式进行观察和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重建组在腭咽闭合功能、鼻咽腔面积缩小率、静态可移动鼻咽腔中份腭咽距离和静、动态可移动鼻咽腔下份腭咽距离等方面优于非重建组,并可形成多种形式的咽后隆突-软腭闭合方式;非重建组腭咽闭合完全良好的患者在鼻咽腔面积缩小率方面要优于腭咽闭合不良的患者。结论 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的主要功能区在可移动鼻咽腔中份。腭裂修复术时重建腭咽肌肉有助于缩小鼻咽腔面积和提供协调的腭咽闭合活动。  相似文献   
99.
下鼻甲黏膜瓣在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减少鼻底张力 ,确保鼻底修复的方法。方法 通过在裂侧设计下鼻甲黏膜瓣与口腔黏膜瓣的联合应用 ,有效地减少鼻底张力、闭合鼻底。结果 用本法治疗 18例患儿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鼻外形改善满意 ,供区愈合良好。结论 应用下鼻甲黏膜瓣修复鼻底可以有效地减少张力 ,安全地闭合鼻底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毒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琼脂覆盖法和MTT法评价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SD鼠皮下 ,定期取材 ,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种方法测得的细胞毒性均在 2级以上 ;注射局部轻度组织学反应 ,仅形成菲薄的包膜 ,其形态和位置不稳定 ,不能完全回抽 ,质地逐渐变硬 ;对肾脏有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细胞及肾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填充后形态和手感差 ,不宜于作为软组织填充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