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背景:皮肤扩张是常用的皮肤软组织增量方法,目前对扩张皮肤的微血管变化特征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研究扩张皮肤微循环变化特征,确定其稳定血供形成时间。设计:完全随机自身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山东省潍坊医学院完成,对象为健康成年大白兔20只,平均体质量3kg,潍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随机选择一侧兔耳,在兔耳背部皮下埋置扩张器,另一侧相同部位作对照。切口愈合后,以一定时间间隔注水扩张。用微循环显微成像、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等形态学研究手段对扩张皮肤微血管进行观测。主要观察指标:扩张皮肤微血管直径、密度、血流速度、流量。结果:扩张组各观测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扩张组的血管密度为(10.8&;#177;0.2)&;#215;10^-3μm^2/μm^2,扩张4周的是(61.1&;#177;2.9)&;#215;10^-3μm^2/μm^2,逐渐增加,第5周出现下降;微血管直径扩张第1周为(11.1625&;#177;1.0125)μm,3周后为(13.9047&;#177;1.4102)μm;血流量第1-3周逐渐增加,此后呈下降趋势;血流速度则在较高水平维持。结论:皮肤扩张后微循环功能增强,早期以血管增生扩张为主,以后逐渐稳定并向正常组织微循环状态转化,其稳定血供的形成至少需要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52.
背部超长斜方肌筋膜皮瓣不同于传统斜方肌皮瓣,是强调颈横动脉为蒂的动脉筋膜皮瓣。应用此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第1跖背动脉逆行足背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索一种能修复足部远端创面的新手术方法。方法 设计以足背动脉的第 1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 ,转移至足部远端创面。结果 临床治疗 5例患者 ,皮瓣面积为2cm× 4cm~ 6cm× 7cm。除 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外 ,其余成活良好 ,外形矫正满意 ,术后 1~ 2个月后行走恢复良好。结论 以足背动脉的第 1跖背动脉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 ,血管解剖比较恒定 ,操作简便 ,是修复足部远端创面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54.
脂肪颗粒注射移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55.
随着六十年代初脂肪抽吸术的发展,使得利用吸除的脂肪进行软组织填充成为可能。但通过脂肪抽吸器械吸脂,团块过大,易被吸收,引起大量的脂肪分解。我们以猪作为动物模型,利用普通医用注射器进行脂肪抽吸、脂肪注射,并对移植物术后进行了半年的观察与测量及必要的组织切片检查,且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留瘢痕,可重复进行,移植的脂肪有相当的存活率等优点,是软组织填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由于颗粒脂肪注射移植较整块脂肪手术移植存活率大大提高,且操作简便,受到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及患者的青睐。我们自1991年起应用颗粒脂肪注射术为5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包括各种额面部皱纹、硬皮症、眼睑内陷、上睑重睑术后多余皮肤皱褶、颊脂肪垫萎缩、眼球摘除术后眼睑内陷等。近期观察及远期随访效果良好,无一例并发症。病例总结已有专文报道,现将具体操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一、脂肪采集部位由于是用普通注射器抽吸,灵活性大,故体表脂肪较多的部位均可选用。尤其是用较大号注射器和较粗  相似文献   
57.
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一例王杨,戚可名病例男,21岁。生后即发现头形异常,随生长发育而愈趋明显。父母非近亲婚配,无家族史。检查:智力正常,营养发育中等。前额宽阔突出。面中部凹陷。鼻短小低平,额鼻角不显。鼻咽腔无明显狭窄。口内仅存两颗上尖牙。下颌额...  相似文献   
58.
注射器门诊脂肪抽吸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脂肪抽吸术是一项日益受到关注的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在我国 ,脂肪抽吸术多采用真空负压脂肪吸取机 ,个别单位使用价格更为昂贵的超声吸脂机或电子吸脂机 ,使脂肪抽吸术的开展受到一定限制。自 1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一次性注射器(10~ 2 0ml)和自行设计制造的脂肪抽吸针 (长 10~ 2 0cm不等 ,有侧孔 2~ 3个 ,直径为 2mm) ,结合肿胀麻醉技术 ,在门诊进行脂肪抽吸术 2 91例 ,46 1次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91例 ,男 2例 ,女 2 89例。年龄 19~6 0岁 ,平均 36岁。体重 48.0~ 78.5kg ,平均 6 …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热休克的人汗腺细胞(SGC)间接共培养后,其表型转化情况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MSC、SGC,采用二步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均为纯化的SGC、MSC。将原代培养的SGC于47℃下行热休克处理后收集上清液。将第3代MSC作为实验对象并分组。对照组:行常规培养;SGC上清液组:采用含体积分数30%SGC上清液、体积分数1%胎牛血清、1×105U/L青霉素和0.1 g/L硫酸链霉素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SGC上清液+表皮生长因子(EGF)组、SGC上清液+PD98059组同SGC上清液组处理后,分别添加50μg/L EGF、10μmol/L PD98059继续培养。培养7 d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角蛋白(CK)7、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率,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RK和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SGC上清液组CK7、CE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0.10)%、(2.01±0.09)%;SGC上清液+EGF组分别为(7.31±0.21)%、(7.27+0.12)%;SGC上清液+ PD98059组分别为(1.63±0.11)%、(1.54±0.07)%。与对照组比较,前两组两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后一组却与之相近。各组细胞均表达ERK;但pERK水平以SGC上清液+EGF组最高,其次为SGC上清液组,SGC上清液+PD98059组和对照组几乎无表达。结论人MSC、SGC间接共培养可诱导MSC表型转化,ERK通路参与该过程并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0.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儿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儿的行为问题。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对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 80例住院的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 134人行为问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6~ 11岁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儿行为问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异常 ,而 12~ 16岁青春期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现为社交退缩及交往不良。结论 青春期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儿易合并抑郁、社交退缩和交往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