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目的 通过观察微量泵注射尼膜同针剂对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的改善,探讨治疗机制。方法 50例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被随机分为微量泵注射尼膜同针剂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0例)。结果 治疗3周后治疗组30例患者症状、体征、神经传导潜伏期、诱发电位波幅、传导速度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量泵注射尼膜同针剂对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佳。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男性2型糖尿病(T2DM)并发白蛋白尿但肾功能正常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2例肾功能正常的男性T2DM患者和99例男性健康对照者(A组)。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及大量白蛋白尿组(D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所有受试者腰椎及髋部BMD值。结果 B组、C组腰椎BMD较A组升高(P0.05);D组腰椎BMD较A有升高趋势,较B组、C组间有降低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转子区(Troch)、转子间区(Inter)、髋部总体区(Total Hip)BMD在B组、C组较A组升高(P0.05),在D组较A、B、C组间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区(Neck)、Ward三角区(Ward)BMD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4BMD和Total Hip BMD在C较B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T2DM患者BMD较健康人群升高,并发微量白蛋白尿时BMD可能继续升高,出现大量白蛋白尿后腰椎BMD有回降趋势,而髋部BMD有进一步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在糖耐量正常时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情况。方法:收集江苏省常州市2型糖尿病家系中非糖尿病一级亲属(NGT组)42例、家系2型糖尿病(T2DM组)49例、并以无糖尿病家族史的46例健康成人为对照(NC组)。进行25g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空腹及IVGT后1、2、4、6、10min的血胰岛素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0、1、4、6、10min胰岛素和健康成人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中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胰岛素的第一时相分泌和没有遗传背景的健康成人已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4.
遗传和环境等共同致病因素使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1],据研究[2]显示,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总例数高达9 240万。2003年调查显示,中国每年约有1/3的糖尿病患者因缺乏糖尿病知识、没有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而产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3-4],因此调查危害健康的可控因素、制定相应的改变策略、规范并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尤为重要[5-6]。本研究旨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居家  相似文献   
35.
125个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家系人群中可能的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9~2001年门诊及住院的125个家庭高发性2型糖尿病先证者的家庭成员调查家族信息和环境危险因素,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与非患者在环境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Falconer法估算遗传度,用Penrose法进行多基因分析研究其遗传危险性。结果 三组人群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腰臀比值、高血压史及体力活动史的构成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其他血脂项目及冠心病史差异未见显著性。125个大家系的2型糖尿病遗传度为83.42%±5.84%,提示在这些家系中可能有显性主基因存在。多基因分析研究表明在该人群中,2型糖尿病可能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式。结论 2型糖尿病为多基因疾病,环境危险因素和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可能影响其发病。  相似文献   
36.
刘广军  杜贯涛  成金罗 《中国药房》2011,(30):2826-2828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帕罗西汀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流动相为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3.5)-乙腈(62.5:37.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5nm,柱温为35℃。结果:帕罗西汀血药浓度在0.00781~0.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最低定量限为0.2μg·mL-1;日内、日间RSD分别为3.2%~6.4%、4.5%~8.6%;萃取回收率>54%,方法回收率>97%。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帕罗西汀体内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val 66 me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伴抑郁的关系.方法 用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246例T2DM(DM组)患者和186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BDNF基因val 66 met多态性.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T2DM患者,HAMD≥17分者组成T2DM伴抑郁(D)组.结果 与C组相比,DM和D组患者以及其中的男性患者的等位基因G(val)和基因型G/G分布频率增高,等位基因A(met)和基因型A/A降低(P<0.05).而两组女性患者的基因型A/A和基因型G/G均显著低于C组(P<0.05).C组中,男性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女性,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显著低于女性(P<0.05).D组中,男性抑郁发病率显著低子女性(P<0.05).结论 BDNF基因val 66 met多态性与T2DM、T2DM伴抑郁可能存在相关性;女性T2DM患者较男性可能易伴发抑郁.  相似文献   
38.
2型糖尿病(T2DM)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均在逐年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T2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笔者将T2DM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T2DM未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与健康人进行比较,以探讨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对T2DM者BMD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9.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60%~90%, 病变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其发生与糖尿病长期高血糖所致代谢障碍、循环异常及自身免疫紊乱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依帕司他是近年来研究的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自2005年以来作者应用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进行疗效比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功能多态性对帕罗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2例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治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用PCI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基因型,分成Val/Val、Val/Met和Met/Met 3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每晨一次,每次20 mg,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数、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帕罗西汀血药浓度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不同基因组患者抑郁情绪有改善,HAMD、HAMA、2hPBG、FBG、HbA1c、血药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4周后3基因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加用帕罗西汀治疗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及更好地控制血糖,COMT基因功能多态性与帕罗西汀疗效差异可能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