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采用国产自膨式食管带膜金属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食管气管瘘.现将放置支架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吸烟对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其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长期大量吸烟组、长期小量吸烟组、短期大量吸烟组及戒烟组大鼠脑血管内皮素1的表达;运用Westen-blotting法对以上各组脑内皮素1特异性受体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电镜观察其脑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吸烟大鼠各组内皮素1及脑内皮素1特异性受体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长期大量吸烟组明显高于其他各吸烟组,戒烟组明显低于短期大量吸烟组。吸烟可致脑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可见凋亡细胞,长期大量吸烟组较其他各吸烟组改变明显。结论吸烟可引起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内皮素1表达上调。戒烟可使上述改变明显恢复。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素1表达上调在吸烟对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是吸烟引起脑血栓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吸烟大鼠脑细胞凋亡及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长期大量吸烟组(燃烧香烟10支&#215;2次/d,共90d)、短期大量吸烟组(燃烧香烟10支&#215;2次/d,共45d)、吸烟+bFGF组(燃烧香烟10支&#215;2次/d,共90d,吸烟最后15d经腹腔内注射bFGF 200μg/m1),每组10只。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和p63蛋白表达。结果各吸烟组脑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凋亡细胞数量和p53蛋白表达强度随吸烟时间和剂量增加而增加。bFGF治疗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数及p63蛋白表达较单纯吸烟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吸烟可使大鼠脑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及p53蛋白表达强度与吸烟时间及数量相关,bFGF通过抑制p6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病例男,51岁,查体发现膀胱内结节1年入院,1年前查体行泌尿系彩超检查提示膀胱内约2.0 cm×0.8 cm结节,边界清,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明显排尿困难,无腰腹部疼痛,无发热、寒战。入院后超声检查示膀胱左侧壁探及一大小约3.6 cm×1.8 cm中强水平回声团,尿液镜检未查到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5.
徐爱华 《中医研究》2008,21(7):59-61
本文归纳了《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白蔹的运用情况。书中运用白蔹有4条,黄芪有3条,都集中在疽病的治疗中,并且两药多配合应用,提示早在秦汉之际,两药主要是用于外科化脓性疾病。黄芪的运用还体现了中医外科治疗痈疡内治三大法中托法、补法的雏型阶段。对疽病的急重症,多取白蔹重用。黄芪与白蔹还多与温热之药配合应用,从现在来看:一是反佐,二是温通气血。从药物组成上来推测:疽病系指阴证,嗌疽、血疽为阳证。两药通过配伍,既可用于阳证,也可用于阴证。书中对药物的主治、配伍运用虽有一定的实践认识,但无文字叙述,其为以后中医药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又称“股白肿”。发病机理多因妊娠期盆腔血管床扩大,腹压增加,股静脉回流受阻,以及手术和产科病变刺激胎盘脱膜和子宫肌肉组织释放大量的凝血活酶,促使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或因产后炎症、血液粘滞度增高促使红细胞集聚。中医文献中对“坏疽”、“脱疽”的描述类似本病。病变在经脉,病因多为“寒湿阻滞”或“湿热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中药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ERK被激活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复方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DN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观察6周。检测血糖、肾肥大指数,用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P-ERK;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mRNA、PDGF-B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6周模型组和治疗组血糖值、肾肥大指数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ECM)相对面积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值均小于0.01)。治疗组血糖值、肾肥大指数、(ECM)相对面积低于模型组,(P值均小于0.01)。治疗组肾皮质P-ERK、TGF-β1mRNA、PDGF-B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①ERK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②中药复方抑制DN大鼠肾皮质中ERK的活性,并下调TGF-β1mRNA、PDGF-BmRNA的过度表达,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③中药复方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RK活性有关。④ERK活化与DN高血糖、TGF-β1RNA及PDGF-BmRNA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MR)对异位松果体瘤的治疗尚来见报道,现将我院三例报告如下。 3例病人均经专科门诊进行查体,放免激素测定,MRI、CT头颅检查等而确诊,治疗后3个月复查。LMR是日本东芝15D型。男2例,女1例,年龄18~38岁。每疗程总剂量为5000~5400CGY,平均5166CGY,分30次照射,深度为7cm,耳前对穿照射,每次100~200CGY,每周5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应用旋转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1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徐爱华 《中国保健》2009,(18):793-794
我院2001~2008年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6例,现将急救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10例,女26例,年龄16~42岁,均口服中毒,其中乐果24例,敌敌畏12例。重度中毒5例,中度中毒28例,轻度中毒3例。治愈35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