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吸烟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与肺气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胆红素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氧化剂和免疫调节剂对某些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2],在本组研究中,我们观察其在肺气肿大鼠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研究进展,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发现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ngnaling,SOCS)系统,是细胞内JAK-STAT信号途径的负反馈调节蛋白家族.SOCS对JAK-STAT途径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nterleukins,ILs)、干扰素(interferon,IFN)等的作用是否与哮喘发病有关,仍不甚清楚.近年来一些研究提示,SOCS家族中某些成员(如SOCS3)在哮喘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成为揭示哮喘发病机制新途径.  相似文献   
43.
讨论内容  制订 GOLD 的背景和必要性  COPD 的定义和病情分级  COPD 的发病机制  COPD 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稳定期 COPD 的治疗  急性加重期 COPD 的治疗康 健 教授  康健 各位专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当中参加本刊编委会和编辑部组织的关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认识”的专家讨论会。 2 0 0 1- 0 4,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Initiativefor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GOLD)…  相似文献   
44.
缺氧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缺氧条件下,肺癌A549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状况,及反义封闭HIF-1α后,对PPARα受体的影响,以了解PPARα和HIF-1α的相关性。方法 首先将A549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氧24小时组(B组)、缺氧48小时组(C组)、缺氧72小时组(D组)。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对PPARα及 HIF-1α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观察HIF-1α对PPARα表达状况的影响,再设计4组:对照组2(E组),HIF-1α反义寡核苷酸组(F组),HIF-1α正义寡核苷酸组(G组),HIF-1α错义寡核苷酸组(H组)。结果 正常对照组,PPARα和HIF-1α蛋白及mRNA均有少量表达;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两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缺氧24小时,两mRNA和蛋白开始较高,48小时明显增高,至72小时达到高峰。反义封闭HIF-1α后,PPARα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PPARα及HIF—1α的表达水平随肿瘤缺氧信号的加强而增加,且PPARα受HIF-1α的调控。  相似文献   
45.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尽管大部分哮喘患者可从支气管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中获益,但仍有部分哮喘患者症状难以控制并持续加重。近年来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哮喘临床冶疗取得了较大进展和突破,很多新药的出现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综述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46.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 induced lung injury,VILI)是机械通气过程中的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促使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其在VILI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献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其分子结构、细胞来源、生物学活性、自身表达调节以及与VILI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延时吸入一氧化氮(NO)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降压效果、耐受性及毒副作用。方法:以常压间断缺氧法复制了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对10只正常大鼠和12只慢性缺氧大鼠吸入80ppm(1ppm=1/106)NO至6小时,用心导管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并观察其血气、肺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慢性缺氧大鼠吸入NO2分钟、30分钟、2小时、4小时和6小时肺血管阻力(PVR)分别下降42.7%、50.9%、46.7%、51.6%和52.0%,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别降低了32.3%、40.2%、39.7%、44.7%和43.9%,较相应时间的体血管阻力和体动脉平均压的下降率明显增高(P均<0.01)。但停止吸入NO2分钟时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平均压又恢复至吸入前水平。吸入NO对血气、高铁血红蛋白、肺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延时吸入NO(80ppm)至6小时能持续选择性舒张慢性缺氧大鼠的肺血管,且不影响气体交换及肺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48.
以细胞化学技术和斑点印迹杂交对常氧和缺氧离体培养猪肺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和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常氧培养肺动脉内皮细胞具有较高的NOS活性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录水平;缺氧6、24小时后其活性和mRNA转录明显降低;缺氧48小时后其mRNA转录几乎消失;而无血清对照培养则对其活性和mRNA转录无明显影响。提示缺氧可能通过抑制肺动脉内皮细胞NOS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而在急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和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 (NF 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 1 )在吸烟大鼠气道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在气道炎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39只 ,随机分为不吸烟组、吸烟1个月组、3个月组 ,每组 1 3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半定量检测各组NF κB亚单位p65和ICAM 1的表达。结果  (1 )吸烟 1个月组、3个月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 κ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为 (63± 4) %、(51± 5) % ,与不吸烟组 [(2 7± 5) %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1 ) ;(2 )吸烟 1个月组、3个月组主、细支气管气道上皮细胞ICAM 1mRNA的表达为 0 .645± 0 .0 38、0 .747±0 0 4 1、0 .688± 0 .0 62、0 .80 9± 0 .0 2 3 ,与不吸烟组 (0 .52 6± 0 .0 2 3、0 .635± 0 .0 4 4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1 ) ;而且 3个月组与 1个月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5、0 .0 1 ) ;(3)吸烟 1个月组、3个月组主、细支气管气道上皮细胞ICAM 1蛋白表达为 0 .73± 0 .0 4、0 .94± 0 .0 5、0 .77± 0 .0 4、0 .99± 0 .0 3 ,与不吸烟组 (0 .57± 0 .0 4、0 .83± 0 .0 4 )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1 ) ;而且 3个月组与 1个月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分别 <0 .0 5) ;(4)各组细支气管上皮  相似文献   
50.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既往动物实验发现硝普钠(SNP)能通过开放钾通道松弛大鼠气道平滑肌,并且在单细胞水平上SNP(NO的供体)能使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大鼠模型的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大电导依赖性钾通道(BKCa)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开放,但一氧化氮对哮喘患者的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钾通道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我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通过哮喘患者血清致敏培养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观察SNP对BKCa和Kv电流及细胞兴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