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现代中医不仅要了解传统中药的功效,还要对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临床用药辨证治疗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常用的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从现代药理研究的角度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病理过程,肝纤维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从而使"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条慢性进展过程得以终止。重视肝纤维化的及早治疗,可以极为有效地救治慢性肝病患者,减少社会经济损失。本文将近十年来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3.
<正>危重症患者在急诊手术麻醉时,常需要同时有创监测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传统上使用两套测压套件,分别测量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通过研究,自制一套有创动脉—中心静脉测压转换装置,通过这一转换装置,使用一套测压套件可持续进行有创动脉测压和间断进行中心静脉测压。该装置能节省一套测压套件,降低医疗成本,因此该有创测压转换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4.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病理过程,肝纤维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从而使"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备慢性进展过程得以终止。掌握其的发病机制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5.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寄予更高的要求.医生和患者都迫切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客观、简便、实用、能评估病情并对预后作出预测的评分方法.临床上我们应用危重患者的APACHE评分系统,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预测预后,取得了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膀胱容量测定可评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及膀胱排空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间歇性导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要长期间歇性导尿,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预防上尿路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但目前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间歇性导尿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化管理,为了更好地促进临床护理人员正确实施间歇性导尿,本文就膀胱容量测定指导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性导尿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肝窦内皮细胞参与肝纤维化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表达相关细胞因子、介导肝脏炎症反应、活化星状细胞、参与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降解、参与肝窦毛细血管化、调节肝脏血管等参与肝纤维化.本文就肝窦内皮细胞与肝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厚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还能入肝,平肝之横恣,愈胁下掀痛.厚朴在使用时,少有单用,多为配伍使用;少有为君,多为臣为佐.其能升能降,能补能泄,同苦药则泻,同温药则补,同和药则止痛,同攻药则除痞散结.运用得当,处方用药时如添羽翼.  相似文献   
29.
急性肠套叠是6~12月龄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常采用空气灌肠法治疗[1].由于发病时患儿腹痛、哭闹不安,空气灌肠治疗时疼痛加剧,因此治疗难度增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的分布特点,探讨脐部细菌定植与侵入性感染发生的可能联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调查研究方法,对143例患儿的脐部残端拭子和血培养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3例患儿的脐部残端拭子培养有83.9%可见细菌生长,脐部细菌的定植率随着出生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出生后24 h内的定植率与24 h后的定植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常见的定植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新生儿组(≤7 d)更易发生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草绿色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定植.76例患儿同时进行了脐部拭子和血培养,发生血行侵入性感染的病例均来自早期新生儿组.结论 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大多在出生后24 h内完成.早期新生儿和晚期新生儿脐部皮肤优势定植细菌差异不大,但早期新生儿部分次优势菌定植可能导致侵入致病.早期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发生血行侵入性感染机会大于晚期新生儿,无乳链球菌等特殊菌群血行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