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95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随着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动脉僵硬度增加被认为是收缩压和脉压升高导致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广东粤北地区瑶族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并探讨其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750例23~80岁广东粤北地区瑶族人群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瑶族人群apoE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比较分析不同apoE基因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共检测瑶族apoE6种基因型,以E3/3型最常见,占61.47%,其次E3/4型,占23.07%,E2/3、E2/4、E4/4、E2/24种基因型分别占11.87%、1.73%、1.07%、0.8%;apoE有3种等位基因,以ε3分布频率最高,为81.4%,其次是ε4,分布的频率为9.6%,ε2分布频率最低,为9.0%;男性和女性apoE基因型分布无差异;ε4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G、TC、LDL、apoB水平显著高于E2携带者和ε3携带者(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广东粤北地区瑶族人群的血脂代谢,apoEε4等位基因携带者的TG、TC、TC、LDL、apoB水平较高,推测ε4等位基因可能是瑶族人群患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用免疫组化法对209例胃癌及贲门癌组织进行C-erbB-2表达的研究。结果209例胃癌及贲门癌组织中C-erbB-2表达阳性率为6.73%(14/209),其表达与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阳性、有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等均无明显关系。结论C-erbB-2的表达与胃癌及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基因T2238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NP基因T2238C多态性,其中汉族高血压组205例,对照组260例;哈萨克族高血压组218例,对照组232例。结果: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ANP基因T2238C多态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高血压组分别为0.04,0.72,0.24;0.02,0.48,0.50;对照组分别为0.01,0.75,0.24;0.03,0.53,0.44。C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血压组分别为0.40,0.60;0.26,0.74;对照组分别为0.39,0.61;0.29,0.71。ANP基因T2238C多态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汉族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及T等位基因分布在2个民族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CC+TC基因型收缩压高于TT基因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人群中携带CC+TC基因型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6.
黄元御秉持“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学术观点,用以阐述脾胃中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临床理解和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了参考。黄氏诊治黄疸病,认为湿瘀熏蒸是形成黄疸的关键、土木失调是形成湿瘀的根本,据此形成了特色显著的治疗方法,即调理脾胃为根本,兼顾肝胆之升降、寒热之分调、水道之畅通,并在谷疸、酒疸、色疸的治疗上得到体现,在情志、饮食等调护方面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7.
38.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是第一个在分子水平上得到确证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受体,最早是由Brown和Goldstein等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以乙酰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为配体克隆的清道夫受体家族中作为CD36膜蛋白超家族以及溶酶体整合膜蛋白相关蛋白被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39.
心衰患者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室上性的心律失常以房颤最为常见,室性心律失常则以频发室早、阵发性与非阵发性室速为多见,此类患者死亡率尤其是猝死率相对较高,因此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存活率,就要在积极治疗心衰的同时,还要合理正确地纠正心律失常。心衰并发心律失常首先要治疗基础疾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缺血性心肌病等,改善心功能,调节心脏的神经及内分泌(如β阻滞剂的应用,ACEI,ARB应用等),应同时纠正或消除其促发因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方面,尽可能避免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因为它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较为明显,且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的预后不利;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负性肌力及致心律失常作用也不适合于心衰患者;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心衰并心律失常的最常用药物,胺碘酮及决奈达隆的负性肌力作用很小,可用于心衰合并房颤等多种心律失常。总之,心衰并心律失常病死率高,应积极防治,有效地抗心衰,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变,才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胺碘酮是一种苯并呋喃衍生物,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在心肌组织中,包括附加传导束,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因而延长不应期。此外,它也是一种非竞争性的α和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它的钙拮抗作用和抗心肌缺血作用也是肯定的。是一种复合性抗心律失常药,兼有各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特性。目前广泛用于抗心律失常,有资料证实,胺腆酮可使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死亡率降低38%。所以,我们认为,胺碘酮及决奈达隆是心衰并心律失常最好的选择。正像欧洲2008年心衰指南所指出的那样,心衰合并持续性房颤者在电复律以后,唯一指定的药物是胺碘酮。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EH患者80例,正常对照组55例.高分辨超声测定CIMT作为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的指标,同时检测血清IL-18水平;分析IL-18与CIMT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的血清IL-18水平显著增高(P<0.01),CIMT显著增厚(P<0.01).EH组内比较,CIMT正常亚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低于CIMT增厚亚组(P<0.01).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L-18与CIMT呈正相关(P<0.01).③以CIMT为因变量进行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排除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的干扰后,IL-18与CIMT的相关关系仍然存在(P<0.01).④以CIMT增厚与否为因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IL-18为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IL-18水平与EH患者CIMT具有显著相关性,此相关性独立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是EH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IL-18参与了EH患者AS病理过程,且其水平的高低与AS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早期EH患者并发AS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