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51.
本文根据恶性疟原虫MSP119已知序列,自行设计一对用于特异扩增MSP1C端19肽基因的引物P1、P2,在P1引物中引入SalⅠ酶切位点及ATG起始密码子,在P2引物中引入XbaⅠ酶切位点及终止密码子,经PCR扩增获得363bp大小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采用“压碎与浸泡法”纯化回收PCR产物,PCR产物经套式PCR及酶切鉴定证实与预期大小相符,说明所获确为MSP119基因。为进一步将该基因与PfCMR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复合抗原和免疫接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2.
目的 观察抗寄生虫IgE依赖组胺释放因子(HRF)抗体对重组大鼠IgE依赖组胺释放因子(rRHRF)诱导致敏吧大细胞释放组胺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纯化的日本血吸虫和华支睾吸虫IgE依赖组胺释放因子重组蛋白rSjHRr和rCsHRF分别免疫大鼠,分离免疫血清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出总IgG.将rRHRF(终浓度为75 μg/mL)分别与2种纯化抗体(浓度梯度为3/5,2/5,1/5,0)37℃预先反应30 min后,再加入卵清蛋白变应原致敏的大鼠肺肥大细胞,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rRHRF诱导吧大细胞组胺释放量.实验中采用未致敏大鼠血清纯化所得总IgG作为对照.结果 得到了纯化的抗rSjHRF IgG和抗rC-sHRF LgG,抗rCsHRF IgG和抗rSjHRF IgG可明显抑制大鼠内源性IgE依赖HRF诱导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功能,但抗体抑制作用的强弱与抗体浓度之间的剂量依赖关系还需进一步实验验证.结论 抗寄生虫IgE依赖组胺释放因子抗体具有抑制大鼠IgE依赖组胺释放因子诱导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可能是参与寄生虫感染抑制宿主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免疫学机制之一,为预防和控制Ⅰ型超敏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3.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癌症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中心已完成了SARS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库登录号 :AY2 74 119)。SARS CoV基因组编码包括S蛋白、M蛋白、N蛋白和E蛋白等结构蛋白质。E蛋白是最小的结构蛋白 (为糖蛋白 ) ,散布于SARS病毒的包膜 ,疏水性最强 ,其核苷酸序列为 2 31bp ,编码 76个氨基酸 ,其等电点为 6 .0 1,相对分子质量为 8.36 1× 10 3。推测E蛋白的作用有利于病毒形状的形成 ,在病毒颗粒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利用已公布的SARS CoV基因组序列 ,克隆了E蛋白基因 ,以期为深入研究E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药物或疫…  相似文献   
254.
华支睾吸虫GST的新编码基因的克隆与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扩增华支睾吸虫(Cs)一个编码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新基因,确认是否存在内含子,进行原核表达,纯化。方法 用PCR方法从成虫cDNA文库和基因组中扩增CsGST基因,测序,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按照Ni-NTA agarose说明书纯化重组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薄层色谱(TLC)分析。结果 CsGST基因全长639bp,没有内含子,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 )-CsGST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有效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0kDa。重组蛋白达总蛋白的33%,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为97%。结论 CsGST基因没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能有效表达,重组蛋白得到了纯化,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55.
徐劲  乔丽  罗卫 《武警医学》2015,26(11):1108-1110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和化瘀祛斑胶囊联合用药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联用化瘀祛斑胶囊和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单用治疗,两者疗程6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米诺环素联合化瘀祛斑胶囊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性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56.
目的为了研究华支睾吸虫胞浆苹果酸脱氢酶H195及其周围氨基酸的点突变对酶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PCR技术,对胞浆苹果酸脱氢酶H195及其周围氨基酸基因进行点突变,与pQE30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染大肠杆菌后表达蛋白,测定酶活性和圆二色性,测定不同温度时222nm圆二色性改变,确定不同点突变蛋白的热稳定性。结果H195被异亮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置换后,酶活性下降了100倍以上,但随着H195被不同氨基酸置换和H195周围氨基酸被置换情况的不同,不同突变株表达的蛋白酶活性差别很大,H195/I195和H195/Y195突变株表达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H195N197/I195Y197和H195T198/C195M198突变株表达的蛋白酶活性;H195/Y195突变株表达的蛋白与未突变蛋白的二级结构差异明显;H195/Y195和H195T198/C195M198突变株表达的蛋白热稳定性明显降低,tm值分别为63.5℃和64℃,比Cs cMDH的tm值分别下降了4℃和3.5℃。结论活性中心H195的点突变可导致华支睾吸虫胞浆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明显下降,而且H195被不同的氨基酸置换后可导致酶活性下降程度的不同,H195周围氨基酸被替换成具有形成氢键或二硫键的氨基酸后,导致酶活性下降更为明显;H195及其周围氨基酸的突变可导致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和热稳定性的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257.
小鼠β2m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小鼠β2m基因打靶载体,为进一步进行胚胎干细胞基因敲除、建立β2m基因缺陷型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设计和合成引物,经PCR从小鼠β2m-pSV2ΔHXgpt基因组克隆分别扩增小鼠β2m的4.2kb和0.8kb片段作为同源臂,将其分别插入载体pPNT的neo基因两侧,构建小鼠β2m基因替换型打靶载体pPNT-β2m。结果 经过PCR、限制性酶酶切鉴定,以及DNA序列分析,证实此两条同源臂为包含小鼠β2m前三个外显子在内的基因片段,证明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PCR法构建基因打靶载体是新颖、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8.
罗卫  陈杰  徐劲  蔡瑞康 《武警医学》2019,30(10):894-896
 目的 观察ReCell技术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07至2017-07稳定期白癜风患者21例,黑素细胞来源采用正常皮肤发疱的方法,应用ReCell技术将疱壁制成含有黑素细胞的表皮细胞混悬液,将表皮细胞混悬液种植于白斑皮损创面,移植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1例白癜风患者中的33块白癜风皮损进行了移植治疗,移植后皮损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复色,移植后6个月的3、4级复色率达87.09%,移植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ReCell技术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具有移植区复色效果好、供皮区不留瘢痕的优点,并且临床上安全性可靠,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9.
目的研究和观察应用括除术处理眼睑部白癜风皮损进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眼睑部和额、颊部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分别应用括除术法和磨削法处理受皮区,常规进行负压加温吸疱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移植后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1例眼睑部和10例面颊部、额部白癜风皮损,分别移植疱壁53、48片,移植后2组总成活率分别为94.34%、95.83%;2组3级以上的复色率分别为86.79%,89.5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过程和移植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括除术处理受皮区进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眼睑部白癜风,具有临床疗效好与安全性可靠的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60.
马慧  徐劲  张永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2):1471-1473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7 d后做心电图检查,根据有无缺血性ST-T改变分为持续缺血性ST-T改变组、短暂缺血性ST-T改变组和无缺血性ST-T改变组。分析3组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持续缺血性ST-T改变组病情重、梗死灶大、预后差,3组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动态观察并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