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51.
徐劲  乔丽  罗卫 《武警医学》2015,26(11):1108-1110
 目的 观察盐酸米诺环素和化瘀祛斑胶囊联合用药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联用化瘀祛斑胶囊和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单用治疗,两者疗程6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米诺环素联合化瘀祛斑胶囊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性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52.
目的为了研究华支睾吸虫胞浆苹果酸脱氢酶H195及其周围氨基酸的点突变对酶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PCR技术,对胞浆苹果酸脱氢酶H195及其周围氨基酸基因进行点突变,与pQE30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转染大肠杆菌后表达蛋白,测定酶活性和圆二色性,测定不同温度时222nm圆二色性改变,确定不同点突变蛋白的热稳定性。结果H195被异亮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置换后,酶活性下降了100倍以上,但随着H195被不同氨基酸置换和H195周围氨基酸被置换情况的不同,不同突变株表达的蛋白酶活性差别很大,H195/I195和H195/Y195突变株表达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H195N197/I195Y197和H195T198/C195M198突变株表达的蛋白酶活性;H195/Y195突变株表达的蛋白与未突变蛋白的二级结构差异明显;H195/Y195和H195T198/C195M198突变株表达的蛋白热稳定性明显降低,tm值分别为63.5℃和64℃,比Cs cMDH的tm值分别下降了4℃和3.5℃。结论活性中心H195的点突变可导致华支睾吸虫胞浆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明显下降,而且H195被不同的氨基酸置换后可导致酶活性下降程度的不同,H195周围氨基酸被替换成具有形成氢键或二硫键的氨基酸后,导致酶活性下降更为明显;H195及其周围氨基酸的突变可导致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和热稳定性的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253.
小鼠β2m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小鼠β2m基因打靶载体,为进一步进行胚胎干细胞基因敲除、建立β2m基因缺陷型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设计和合成引物,经PCR从小鼠β2m-pSV2ΔHXgpt基因组克隆分别扩增小鼠β2m的4.2kb和0.8kb片段作为同源臂,将其分别插入载体pPNT的neo基因两侧,构建小鼠β2m基因替换型打靶载体pPNT-β2m。结果 经过PCR、限制性酶酶切鉴定,以及DNA序列分析,证实此两条同源臂为包含小鼠β2m前三个外显子在内的基因片段,证明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PCR法构建基因打靶载体是新颖、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4.
罗卫  陈杰  徐劲  蔡瑞康 《武警医学》2019,30(10):894-896
 目的 观察ReCell技术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07至2017-07稳定期白癜风患者21例,黑素细胞来源采用正常皮肤发疱的方法,应用ReCell技术将疱壁制成含有黑素细胞的表皮细胞混悬液,将表皮细胞混悬液种植于白斑皮损创面,移植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1例白癜风患者中的33块白癜风皮损进行了移植治疗,移植后皮损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复色,移植后6个月的3、4级复色率达87.09%,移植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ReCell技术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具有移植区复色效果好、供皮区不留瘢痕的优点,并且临床上安全性可靠,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5.
目的研究和观察应用括除术处理眼睑部白癜风皮损进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眼睑部和额、颊部的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分别应用括除术法和磨削法处理受皮区,常规进行负压加温吸疱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移植后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1例眼睑部和10例面颊部、额部白癜风皮损,分别移植疱壁53、48片,移植后2组总成活率分别为94.34%、95.83%;2组3级以上的复色率分别为86.79%,89.5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过程和移植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括除术处理受皮区进行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眼睑部白癜风,具有临床疗效好与安全性可靠的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56.
目的 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并预测自吞噬相关蛋白(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3-like,APG3)基因,并将该基因进行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及其他分析软件包,分析该蛋白质理化特性等,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之后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结果 该基因全长为1 331 bp,编码区为92~1099,编码33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等电点分别为37 498.5 Da和4.71.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Ta APG3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经过尿素破包涵体法得到纯化蛋白.结论 发现亚洲牛带绦虫APG3基因,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出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257.
马慧  徐劲  张永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2):1471-1473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7 d后做心电图检查,根据有无缺血性ST-T改变分为持续缺血性ST-T改变组、短暂缺血性ST-T改变组和无缺血性ST-T改变组。分析3组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持续缺血性ST-T改变组病情重、梗死灶大、预后差,3组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动态观察并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58.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16的免疫调节功能,丰富有关血吸虫免疫逃避知识.方法根据曼氏血吸虫Sm1 6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扩增Sj16基因;将Sj16基因定向克隆入pcDNA3,转化感受态DH5a菌;用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得到的重组阳性克隆.以重组pcDNA3-Sj16质粒为模板,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Sj16基因序列,应用软件辅助分析Sj16序列及进行Sj16与曼氏血吸虫的Sm16同源性比较.结果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获取Sj16基因,重组质粒中含有Sj16基因,成功构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16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Sj16;Sj16基因开放读码框有354碱基,编码¨7氨基酸,N端18个氨基酸可能为信号肽序列;Sj16与Sm16有高度同源性,只存在一个氨基酸的差异.结论成功克隆了Sj1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测定、分析了Sj16基因序列,为深入研究Sj16的免疫调节功能,丰富有关血吸虫免疫逃避知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59.
目的 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 (CQS)Pfmdr1和Cg1全基因编码区克隆入测序载体 ,测定其序列 ,为以后研究其与疟原虫耐药性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PCR扩增技术 ,分 3个片段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 ,特异扩增Pfmdr1全基因编码序列 ;分 2个片段特异扩增Cg1全基因编码序列。扩增产物经纯化回收后 ,T -A克隆入测序载体 pMD18-T ,转化大肠杆菌 (E coli)JM 10 9,筛选阳性克隆 ,并进行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 ,获得阳性重组质粒 ,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测定。结果 CQSFCC1/HN株Pfmdr1基因序列与CQSFc2 7株同源性高 ,全长 4 2 4 8bp ,编码 14 15个氨基酸 ;测得Cg1基因全长为 2 82 0bp ,编码 939个氨基酸 ,存在串联α重复序列。 结论 恶性疟原虫FCC1/HN(CQS)株Pfmdr1和Cg1全基因编码序列的测定 ,为以后研究耐药性虫株的上述基因以及它们与疟原虫耐药性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0.
目的预测华支睾吸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cs002d09号EST序列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编码蛋白的应用前景。方法利用NCBI和ExPaSy等生物信息学网站在线分析工具和Vector NTIsuite及PcGene等软件包,分析华支睾吸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cs002d09号EST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特征。结果BLASTx分析该ESF序列是组织蛋白酶Cathepsin L1的同源基因,全序列长为1458bp,包含完整的编码区80~1191,编码371个氨基酸,前18个氨基酸是分泌信号肽,蛋白的理化性质较稳定。该蛋白有2个空间构象相对独立功能域:N端的抑制功能域和C端的活性功能域,抑制功能域含有3个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同源性较低;C端活性功能域同源性较高,Cys177,His318和Asn338组成催化中心,位于底物结合裂缝的底部。结论华支睾吸虫Cathepsin Ll基因与多个物种的Cathepsin L1基因同源,编码蛋白可能是重要的虫体分泌排泄抗原成分,在华支睾吸虫病的免疫诊断和疫苗研究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