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果糖胺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及7 d后测血清果糖胺,根据果糖胺变化分为果糖胺升高组、果糖胺降低组和果糖胺正常组三组.分析三组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果糖胺升高组病情重、梗死灶大、预后差,三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果糖胺变化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动态观测果糖胺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fructosamine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was obtained on admission and 7 days later in 9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serum fructosamin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high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group, low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group and normal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group.Then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and disease condition, size of infarction as well as prognosi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groups, the high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group shown severe condition, large size of infarction, poor prognosi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s The change of serum fructosamine level could reflect disease condition, size of infarction and prognosis.Observing serum fructosamine at dynamicly state and control it's level at normal range is advantageou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83.
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慢性乙肝活动期的患者大多属于中医辨证之气滞湿阻型,虽兼夹有热、瘀、虚等病理特征的不同,但肝郁气滞、脾虚湿阻之征象贯穿于大部分乙肝活动期。2011年6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石茵退黄汤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4.
目的 扩增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l/HN的丙酮酸激酶(PK)的编码基因,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测定其序列,并了解它及它推导的蛋白质与恶性疟原虫3D7和人PK基因之间的差异。方法 根据3D7的PK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从FCCl/HN株基因组中扩增PK基因;将它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分别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菌;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阳性重组克隆,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K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l/HN株PK基因,大小为2235bp,编码744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3D7的同源性高达99.9%,与约氏疟原虫的同源性为70.2%,但与弓形虫和人的PK的同源性分别只有20.9%和21.6%~25.4%。结论 从FCCl/HN株基因组中获取了PK基因,成功构建了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并测定了其序列;它与3D7的PK高度同源,但与人的PK基因同源性很低,可能是一个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185.
目的评估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安全性.方法利用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监测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前与治疗中心率变异性改变、24 h平均心率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心肌酶的浓度变化.结果15例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中与治疗前的心率变异SDNN、rMS-DD、PNN50指标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4 h平均心率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缓慢静脉给药)同时配合补钾治疗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扩增华支睾吸虫一个μ型谷胱甘肽转移酶(mu-class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of Clonorchis sinensis,CsGSTM)基因,明确是否存在内含子,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其表达产物,鉴定免疫反应性.[方法]用PCR方法从成虫cDNA文库和基因组中扩增出目的基因,测序,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按照Ni-NTAagarose说明书纯化重组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CsGSTM基因全长657 bp,没有内含子,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 )-CsGSTM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有效表达,Mr,pET-30a( )-CsGSTM=31×103.重组蛋白达总蛋白的39%,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为98%,重组蛋白在纯化前后均有免疫反应性.[结论]CsGSTM基因没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能有效表达,纯化前后的重组蛋白都具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7.
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寻常型银屑病史17年,加重10天。17年中皮疹反复发作,时起时消,伴瘙痒,无发热,无关节痛。患者自6年前开始间断服用白血宁(0.5mg/片),治疗效果明显。近3个月患者每天服用1片,每周连服3d,停4d,病情仍不能控制,患者自行加量,有时每周服用5片,皮疹仍继续增多,范围扩大。10d前皮疹泛发全身,并出现发热,体温37.5℃左右,无咽痛,无咳嗽、咳痰,无关节痛。当地医院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具体不详)、地塞米松10mg/d治疗10d无效,且病情加重,体温38.5℃左右,双侧腹股沟、胭窝、肘窝、口腔出现多处糜烂,渗出明显。即来我院就诊,以寻常型银屑病、发热原因待查收入我科。既往身体健康,除白血宁外未服用其他药物,无特殊化学及物理性物质接触史。  相似文献   
188.
为建立分泌抗恶性疟原虫全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研制简易、敏感、特异的快速诊断恶性疟试剂盒。本用恶性疟原虫全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ELISA法筛选分泌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克隆,测定单抗的效价和Ig亚类,并用SDS-PAGE、Western印迹、IFAT和IPA等方法对单抗进行鉴定。结果,获得4株(2H6,2A3,3B1和2C12)分泌抗恶性疟原虫单抗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均属IgG类。其中2H6克隆产生的抗体滴度最高《腹水效价达1:32000).属IgG1亚类。与伯氏疟愿虫、弓形虫无交卫反应;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2H6能被约:130、63、41、33和20kDa等抗原蛋白所识别,IFAT和IPA分析显示,2H6单抗的抗原主要定位于裂殖子、滋养体和裂殖体的表膜部分。从而提示所制备的抗恶性疟原虫全虫杂交癌细胞株能分越高滴度的抗体,其中2H6是针对恶性疟原虫裂殖于表面蛋白的特异性单抗,可用于怒性疟快速诊断试剂盘的研制。  相似文献   
189.
目的 发现并克隆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方法 对已获得的日本血吸虫表达序列标签(EST)进行同源性分析。识别血吸虫新基因;根据EST设计引物,用3′RACE从mRNA中扩增获得新基因全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获得的编码基因进行结构与功能分析,将新基因的完整编码阅读框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一4T—1。结果 用3′RACE获得一个EST的3′端所缺序列,得到完整编码阅读框,其开放阅读框((ORF)654bp,编码217个氨基酸。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其为日本血吸虫酪蛋白激酶Ⅱβ亚单位的编码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日本血吸虫CKⅡβ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扩增并成功克隆日本血吸虫酪蛋白激酶Ⅱβ亚单位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0.
目的分析亚洲带绦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基因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 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并结合其它分析软件,从获得亚洲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EST,expression sequence tag)中识别GST基因,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并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该基因与猪带绦虫GST的一致性为94%,相似性为97%;全长810bp,编码区为28-687bp,编码219个氨基酸,无各种亚细胞定位序列,具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理化性质稳定;预测三个主要的抗原表位89aa-94aa,27aa-32aa,119aa-124aa位于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远的分子表面,前面两个表位属于绦虫共有的线性抗原表位。结论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GST基因,预测为胞浆型蛋白,可能具有较好的免疫诊断抗原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