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73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444篇
内科学   21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539篇
预防医学   184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167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万贝贝  徐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158-1160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115例164眼白内障手术患者按术前HbA1 c水平分四组:非糖尿病对照组30例43眼A组( HbA1 c≤6.5%);糖尿病组:B 组26例38眼( HbA1 c≤6.5%)、C 组28例40眼(6.5%8.0%)。采用角膜内皮镜检测术前;术后1d;1,2wk;1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比率等参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各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1d;1,2 wk和1 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比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变异系数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显著,变异系数增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无统计学差异(P>0.05)。 A组与C组、D组比较,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显著(P<0.05)。糖尿病各组间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比例减少有差异,变异系数增大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均有一定程度损伤,HbA1c≤6.5%时术后角膜内皮损伤最小,糖尿病患者术前HbA1 c值越高,术后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62.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筛查、心电图、影像学与病理学分析等临床医学领域,并有望实现血吸虫病精准防控。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异位血吸虫病临床评估,晚期血吸虫病预后预测,钉螺、虫卵、毛蚴自动检测,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监测和药物发现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应用进展与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冬虫夏草多糖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多糖(CP)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例,口服CP15mL,3次/d,连服3mo,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活性的变化.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CP治疗后,血清ALT(U/L,61±35vs35±15)及rGT(U/L,169±85vs118±5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HA(μg/L,293±109vs214±96)、PⅢP(μg/L,143±48vs114±42)及CⅣ(μg/L,245±98vs188±87)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005及<005);CD4(364%±66%vs410%±56%)、CD4/CD8(114±040vs143±022)、NK(167%±46%vs197%±4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而CD8(326%±47%vs289%±37%)则明显降低(P<005);血清胆红素略减、清蛋白略增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冬虫夏草多糖可以增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对番茄红素软胶囊(LSC)的抗突变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Ames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观察的抗突变作用。结果在加S9条件下,剂量在2500~10000μg/皿时能有效地控制2-氨基芴(2-AF)所致TA98的回复突变,抑制率为31,4%~50.0%。剂量在125mg/kg、250mg/kg、375mg/kg剂量组时可分别抑制由丝裂霉素C(MMC)诱导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和由环磷酰胺(CP)诱导引起的雌性小鼠微核率增加,其抑制率分别为31,4%~50.0%和19.5%~64.2%。结论LSC具有一定的抗2-AF、MMC和CP作用。  相似文献   
65.
肝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的三维(3D)肝脏和肿瘤分割对于辅助医生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了准确快速地分割肝脏及肿瘤区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的肿瘤3D条件生成对抗分割网络(T3scGAN),同时采用了一个由粗到细的3D自动分割框架对肝脏及肿瘤区域实施精准分割。本文采用2017年肝脏和肿瘤分割挑战赛(LiTS)公开数据集中的130个病例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T3scGAN模型。最终3D肝脏区域分割的验证集和测试集的平均戴斯(Dice)系数分别为0.963和0.961,而3D肿瘤区域分割的验证集和测试集的平均Dice系数分别为0.819和0.796。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T3scGAN模型能够有效地分割3D肝脏及其肿瘤区域,因此能够更好地辅助医生进行肝脏肿瘤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按照ISO15189要求对两台强生VITROS 3600化学发光分析仪上的相同项目进行比对试验,以评估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分别使用两台仪器对anti-HCV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验证试验,并对临床收集的Anti-HCV阴性10份、阳性10份和弱阳性20份血清样本共40份进行比对试验,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台仪器阴性和阳性质控品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5%、4%、7.14%和7.23%,批间精密度分别为9.47%、7.7%和8.04%、7.6%,均小于ISO15189要求的CV(15%),两仪器准确度为100%,质控品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R2 =0.9984,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两台强生VITROS 3600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结果,一致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制备针对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Ⅰ (TIMP-Ⅰ)融合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从纤维化的肝组织中扩增TIMP-Ⅰ编码序列,产物克隆入pQE31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诱导表达后通过6×His标签进行纯化,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的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TIMP-Ⅰ原核表达体系,并获得了重组蛋白.筛选出4株能稳定分泌抗TIMP-Ⅰ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球蛋白类型有3株为IgGl类.Western Blot印迹显示这些单抗能特异结合TIMP-1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Ⅰ原核表达体系,并获得了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nd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9~12月经由本院抢救室收治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入抢救室时的人口学特征、APACHE Ⅱ评分、是否使用肾脏毒性药物、24 h液体出入量及院内生存时间等相关指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研究AKI的发生对患者住院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AKI严重程度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纳入急诊抢救室的患者238例,其中108例发生AKI(45.4%),AKI 1期83例(34.9%),AKI 2~3期25例(10.5%)。APACHE Ⅱ评分>13分[ OR=1.11,95% CI(1.07~1.16), P<0.01],应用血管活性药[ OR=2.20,95% CI(1.08~4.49), P=0.03],糖尿病( OR=2.33,95% CI(1.23~4.42), P=0.01),24 h入量>3 L( OR=3.10,95% CI(1.17~8.25), P=0.0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校正APACHE Ⅱ评分和年龄后,AKI仍是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KI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急诊患者死亡风险[AKI1期 HR=1.45,95% CI(1.08~2.03), P=0.04; AKI2-3期 HR=3.15,95% CI(1.49~4.81), P=0.03]。 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中AKI的发生较常见。APACHE Ⅱ评分>13分,应用血管活性药,糖尿病,24 h入量>3 L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KI严重程度的增加,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