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4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91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457篇
预防医学   209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205篇
  2篇
中国医学   240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 了解我国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的nalP基因分布特征,为其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对187株分离自我国的Nm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利用菌株全基因组框架图获得nalP基因及其两侧序列,对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聚类分析。 结果 178株Nm携带nalP基因;Nm中nalP基因与淋病奈瑟菌(Ng)中nalP基因的同源性为95% ~ 96%,但系统进化分析明显分为两支,两侧间隔区同源性>85%。9株无nalP基因菌株中6株为?nalP2型,新发现3种排布方式。C群患者和健康携带者来源phase on菌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Nm中nalP基因可能由Ng获得后各自独立进化,无nalP基因菌株可能是nalP基因丢失,能够表达NalP的C群患者来源菌株可能缺失NalP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初步探讨牙线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由同一操作者熟练应用ESD方法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40例,观察组为采用牙线牵引辅助ESD 20例、对照组为传统ESD方法治疗20例,比较手术时间、一次性病变完整切除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牙线辅助ESD法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传统ESD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线辅助一次性病变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出现术后大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线牵引辅助应用于ESD术安全、方便、有效,能够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一次性完整切除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摘 要 目的: 观察芍药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MI/R)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结扎冠脉造成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建立MI/R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芍药苷三个剂量组(20,10,5 mg·kg-1)(n=10),于术前1 h和再灌注即刻分别进行尾静脉注射给药。取血清,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氯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取心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芍药苷高、中剂量可明显缩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芍药苷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血清CK和LDH活性(P<0.05或P<0.01),升高SOD活性(P<0.01);芍药苷高、中剂量组降低血清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芍药苷预处理对MI/R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有关。  相似文献   
44.
徐丽  高洁 《淮海医药》2015,(3):300-301
目的探讨阶梯式康复训练对髋臼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住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指导阶梯式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按髋臼骨折护理常规指导康复训练。术后1周评估2组患者功能锻练的依从性,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2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总依从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阶梯式康复训练对于提高髋臼骨折患者术后提高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脂餐后脂代谢变化规律。方法测定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与脂肪餐后2、4、6、8h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并与10例健康老人及10例老年单纯高脂血症患者作对照。结果①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4、6、8h5个时点的HDL-C及Apo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脂代谢指标各时点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②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4、6、8h等5个时点的TC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4、8h4个时点的TG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餐后4、6、8h3个时点的LDL-C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4、6、8h5个时点的HDL-C与高脂血症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老年糖尿病组餐后2、4、6h3个时点的ApoA,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4、6、8h5个时点的ApoB明显低于高脂血症组(P〈0.05)。⑧老年糖尿病组HDL-C.曲线下面积(AUC)及ApoA1-AUC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老年糖尿病组LDL-C-AUC及ApoA1-AUC明显小于高脂血症组(P〈0.05)。结论HDL-C及ApoA1下降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脂代谢紊乱的主要特征。3组人群空腹血脂指标高低决定餐后血脂的变化,与是否患有糖尿病无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浓度变化及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抗性及代谢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筛选34例高血压肥胖患者为观察对象,并以50例血压正常肥胖个体及30例血压正常非肥胖个体作为对照.检测血清FFA、胰岛素、血糖浓度和腰围、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分析肥胖个体血清FFA浓度与其血压水平、胰岛素水平及其腰围大小的相关关系.结果①高血压肥胖组空腹血清FFA浓度(567.2±180.1) μmol/L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肥胖组(471.1±233.5)μmol/L及血压正常非肥胖组(455.5±190.4) μmol/L,P值均<0.05;肥胖个体,不论血压高低与否,其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非肥胖组(P<0.05).②肥胖个体空腹血清FFA水平与其舒张压值呈显著正相关(r=0.167, P<0.05 ).③空腹血FFA浓度与空腹及口服葡萄糖两小时血清胰岛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④腰围大小与空腹血清FFA水平存在正向依存关系. 结论肥胖患者当伴有高血压时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肥胖个体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与其舒张压、血清胰岛素含量及腰围大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为靶细胞,构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样坏死(necroptosis)的模型。方法:采用肿瘤坏死因子 α (tumor nercosis factor α, TNF-α)诱导细胞凋亡,同时采用抗霉素A (antimycin A)耗竭ATP,构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模型,并以caspase-8抑制剂苄氧羰酰-缬氨酰-丙氨酰-天冬氨酰-氟甲基酮(benzyloxycarbonyl-Val-Ala-Asp-fluoromethylketone, zVAD-fmk) 阻断凋亡,用necroptosis的特异性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阻断necroptosis,观察细胞在不同的处理下形态学的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存活率及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LC3-Ⅱ)的表达。结果:(1)在TNF-α+zVAD- fmk+antimycin A处理1 h时细胞及细胞器膨胀,电镜下细胞膜碎裂,线粒体变圆、肿胀,嵴逐渐模糊,胞浆中出现大量自噬小体,而Nec-1预处理后细胞的坏死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在TNF-α+zVAD-fmk+antimycin A 1 h实验组,Nec-1预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3)TNF-α+zVAD-fmk+antimycin A干预1 h实验组在Nec-1预处理后LC3-Ⅱ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凋亡环境中阻断凋亡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necroptosis,抑制剂Nec-1能特异性阻断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用辣椒素(CAP)激活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V亚族成员1(TRPV1)对内毒素血症所致肺损伤在炎症反应产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SPF级ICR小鼠10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AP对照组、抗辣椒碱(CAPZ)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CAP干预组和CAPZ干预组。脂多糖(LPS)经腹腔注射,CAP及CAPZ均在LPS注射前30 min经皮下注射。分别在LPS注射后3 h、8 h和16 h取肺组织,ELISA法检测肺组织TNF-α、IL-6、IL-10、P物质(SP)和降血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内NF-κB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内毒素血症组小鼠3 h、8 h和16 h肺组织TNF-α、IL-6和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CAP干预组各时点肺组织TNF-α和IL-6水平较内毒素血症组显著降低(P<0.05),而IL-10均明显升高(P<0.05);CAPZ干预组3 h、8 h和16 h 肺组织TNF-α和IL-6较内毒素血症组显著升高(P<0.05),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内毒素血症组和CAP对照组各时间点SP和CGRP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CAP对照组SP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内毒素血症组(P<0.05);与同时点内毒素血症组相比,CAP干预组SP和CGRP显著升高(P<0.05),而CAPZ干预组显著降低(P<0.05)。内毒素血症组小鼠肺组织TLR4和核内NF-κB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内毒素血症组相比,CAP干预组和CAPZ干预组小鼠肺组织TLR4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CAP干预组核内NF-κB表达显著降低(P<0.05),CAPZ干预组核内NF-κB表达显著升高(P<0.05)。光镜下,CAP对照组和CAPZ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病理学变化不明显,内毒素血症组肺组织在8 h和16 h损害明显,CAP干预组较内毒素血症组损害减轻,CAPZ干预组较内毒素血症组肺组织损害加重。结论:TRPV1激活后能显著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肺组织TNF-α、IL-6和核内NF-κB水平,升高IL-10水平,提高肺组织SP和CGRP表达,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程度,但不改变肺组织TLR4水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鼓膜穿孔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诊断及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906例门诊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6例鼓膜穿孔患者中,男682例,女224例;平均年龄(32.64±10.81)岁;168例(18.5%)患者受伤与饮酒有关.致伤原因为耳外伤319例(35.2%),中耳炎282例(31.1%),外耳道清理不当173例(19.1%),外耳道异物84例(9.3%),交通事故35例(3.9%),鼓膜通气管拔出后未愈合8例(0.8%),其他5例(0.6%).季节分布为春季248例(27.4%),夏季203例(22.4%),秋季265例(29.2%),冬季190例(20.9%).硬管耳内镜检查判断患者鼓膜穿孔的阳性率为100%,高于电耳镜检查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6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在4周后复查时完全愈合.结论 耳外伤和中耳炎是鼓膜穿孔发生的主要原因,男性占绝大多数,高发年龄为19~ 29岁,创伤性鼓膜穿孔大部分在4周左右可愈合.应用耳内窥镜检查在鼓膜穿孔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涉及的海洋药物及含海洋药物经方在现代妇科疾病辨治中的运用,并参照历代文献的相关阐述,探讨海洋药物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的理论依据,分析海洋药物研究与发展的趋势,以帮助开拓用药思路,推动相关海洋药物治疗妇科疾病的现代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