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母亲职业倦怠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以及母亲抑郁、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21年4—5月在上海市7所初中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7所初中2572名青少年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及儿童抑郁量表。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使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2.71%(327/2572)。母亲职业倦怠得分、母亲抑郁得分、消极教养方式得分与青少年抑郁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积极教养方式得分与青少年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母亲抑郁、教养方式在职业倦怠与青少年抑郁间起中介作用,包括母亲抑郁的独立中介、积极教养方式的独立中介及抑郁-消极/积极教养方式的链式中介。结论母亲的职业倦怠可通过抑郁、教养方式、抑郁-教养方式3条中介路径影响青少年抑郁,提示降低母亲职业倦怠、改善母亲的抑郁情绪、增加积极教养行为、减少消极教养行为,有助于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探讨改良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对我国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年龄≥60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Fourthedition,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干预组实行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即精神科医生、社区医生和病案管理员共同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方案,如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对照组按照目前社区日常的医学方式进行。在治疗前,治疗第2、4、6、8、12周末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GlobalImpression,CGI)、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12周末,干预组患者HAMD-17总分[(14.19±7.66)vs.(24.93±5.86)]和CGI-GI评分[(1.61±0.92)vs.(3.43±1.42)]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有效率(83.1%vs.39.3%)、临床治愈率(27.1%vs.5.4%)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患者坚持服药率高于对照组(98.3%vs.35%,P0.01);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轻抑郁症状,增加抗抑郁药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141C Ins/Del多态是否与海洛因成瘾易感性有关.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380名海洛因依赖者(依赖组)和27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DRD2-141C Ins/Del基因多态,比较依赖组和对照组DRD2-141C Ins/Del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是否有差异.结果依赖组与对照组相比,DRD2-141C Ins/Del的基因型频率(Del/Del:4.3 vs 6.5;Ins/Del:24.8 vs 27.2;Ins/Ins:70.9 vs 66.2)和等位基因频率(Del:23.6 vs 20.2;Ins:76.4 vs 79.8)差异均无显著性(分别为x2=2.789,P=0.248;x2=2.103,P=0.210).结论 DRD2-141C Ins/Del基因多态与海洛因成瘾易感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55.
两种生活事件量表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用张明园等及杨德森等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对137例精神分裂症,91例情感障碍,112例神经症及34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进行评定。两种方法均显示生活事件在情感障碍得分最高;病例各组KW无显著性,但存在一定相关性,并建立了相应回归方程;对照组正常人一致性高,KW有显著性,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56.
不同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0例精神分裂症、30例情感性障碍,30例神经症和90例性别、年龄组匹配的正常人作生活事件的对照研究,应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各组本次疾病发作前3月及2年内生活事件,结果显示情感性障碍和神经症患者的负性及独立性生活事件频度及生活事件单位(LifeEventUnit,LEU)总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类精神障碍的独立性生活事件频度和LEU总值均高于非独立性生活事件。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DRD4 exon Ⅲ 48bp可变串连重复序列(VNTR)与海洛因成瘾及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ABI公司3100基因分析仪对380名海洛因依赖者(依赖组)和27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DRD4 exon Ⅲ 48bpVNTR基因多态进行检测,并给予依赖组实施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实验。比较依赖组和对照组的DRD4 exon Ⅲ 48bpVNTR多态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是否有差异,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系。结果 (1)依赖组与对照组相比.DRD4exon Ⅲ 48bpVNTR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依赖组中,DRD4 exon Ⅲ 48bpVNTR长重复基因型诱发的渴求高于短重复基因型(P〈0.05)。结论 未发现DRD4 exon Ⅲ 48bpVNTR基因多态与海洛因成瘾有关,但该基因多态与线索诱发海洛因的渴求程度有关,长重复基因型线索诱发的海洛因渴求程度明显高于短重复基因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脑血管性痴呆( V D) 与帕金森病( P D) 在神经心理学测验及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 P E C T)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30 例 V D、31 例 P D 和30 名正常老年人( N A) 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 S P E C T 检查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神经心理学各项总分 V D 组最低[ 除积木测验( B D) 外] , P D 组次之, N A 组最高;3 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F= 1867 ~6395 , P<001) 。在 S P E C T的检查中, V D 除额叶、左丘脑和右枕叶外余各脑区血流灌注均低于 N A 组( P<005) , P D 则为顶叶、颞叶、基底节和丘脑血流灌注低于 N A 组( P< 005) 。结论  V D 和 P D 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和脑 S P E C T各有其特点,这两项检查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 V D 和 P D 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线索诱发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心理渴求的特异神经结构,为寻找干预复吸的有效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3 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0例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和17名健康对照者在观看自然风光和吸毒图片时行全脑扫描,识别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的特异脑区。结果(1)与观看自然风光相比,观看吸毒图片可以诱导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产生明显心理渴求(t=-6 535,P<0 001),且渴求程度与吸毒量呈正相关(r=0 464,P=0 01)。(2)共发现17个参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的特异脑区,主要集中在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以左侧为主。自我报告渴求与激活脑区数目及左侧额下回、额中回、扣带回前部、额内测回,右侧眶额皮质、杏仁核和岛叶等7个脑区的激活体积呈正相关(P<0 05)。结论 多个脑区参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既包括认知过程又涉及情感加工,不同渴求程度激活脑区数目与某些脑区的激活体积不同。  相似文献   
60.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精神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 ,随着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精神药理学及影像学等的迅速发展 ,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递质、回路及系统等不同层次。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MRI)就是 90年代以来影像学的一项新发展 ,它是在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的同时 ,对脑组织进行功能显像。fMRI标志着临床磁共振诊断从单一形态学研究 ,到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一、fMRI的历史背景及原理Ogawa等[1] 于 1990年发现 ,血液中的脱氧血红蛋白可改变血管周围水分子的质子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