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按照性别、年龄段和发病部位,分析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的发病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按照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肠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结肠直肠癌亚部位,但直肠癌的构成比从1973年至1977年的66.5%,下降至2003年至2007年的44.4%。远端结肠癌标化发病率的APC最高(男性为5.3%,女性为4.9%),其次是近端结肠癌(男性为4.1%,女性为4.2%),直肠癌的APC最低(男性为1.5%,女性为1.1%)。女性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APC分别为-3.8%和-2.8%),男性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也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APC为-1.9%)。结论: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发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发病上升更为显著,而乙状结肠癌和升结肠癌发病增加是结肠癌构成比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在低年龄段人群中,开始出现男性直肠癌、女性直肠癌和远端结肠癌发病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武汉市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复治肺结核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登记的全部首次复治涂阳患者(共232例)作为研究对象。面访式问卷调查,随访治疗结局。232份调查问卷中,219份合格,合格率94.4%。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219例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治疗成功156例,成功率为71.2%。伴发糖尿病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1.2%(21/41),不伴发糖尿病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5.8%(135/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0, P=0.002);耐药者治疗成功率为55.0%(33/60),不耐药者治疗成功率为73.7%(87/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1, P=0.012);耐多药者治疗成功率为26.1%(6/23),非耐多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3.5%(11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38, P=0.000)。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耐多药(OR=10.758, 95%CI=3.481~33.247)是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发糖尿病(OR=2.838, 95%CI=1.187~6.788)及未采用医生督导式管理(OR=1.678, 95%CI=1.087~2.588)是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武汉市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不高,耐多药、伴发糖尿病及未采用医生督导模式管理是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组织四维动态增强(tissue 4 dimensional-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T4D-DCE)磁共振成像(MRI)灌注参数在评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中的价值.方法 51例PLC患者行T4D-DCE MRI成像,并用Tissue-4D软件分析病灶和正常肝组织的灌注参数: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e)、速率常数(Kep),将病灶灌注参数和正常肝组织灌注参数的比值作为病灶相对灌注参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各灌注参数与PLC病理等级均无相关性(P>0.05).Ktrans病灶、Ktrans相对、Kep相对与MVD均存在正相关(r=0533、0.791、0.717,P<0.001).结论 T4D-DCE能直观反映PLC的血流灌注信息,在诊断PLC及评估PLC微循环特征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对照分析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腹部IMT,术前均经CT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总结分析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密度以及CT增强表现.结果 发生于肝脏2例,腹腔3例,脾脏、十二指肠降部上段、胃窦部、胆囊、膀胱各1例.CT表现为囊性肿块2例,囊实混合型3例,实性肿块5例.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或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实混合型其内见不规则样、片状、花环状、分隔样强化,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结论 腹部IMT的CT表现特点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75.
肺母细胞瘤(pulmonary blastoma,PB),又称肺胚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好发于肺周围部.按发病年龄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2种类型在组织学、遗传学、临床表现及预后上明显不同,因此有学者提出胸膜肺母细胞瘤的新概念(pleuropulmonary blastoma,PPB)[1].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肺母细胞瘤较少,而儿童更少.笔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PB患儿的CT影像,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其CT影像特点,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6.
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长约4~6m,位置深,腹腔内活动度大,且小肠疾病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症状无特异性。普通胃肠镜难以到达小肠,小肠钡剂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腹部CT诊断小肠疾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低.因此容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医院急诊ICU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住35例确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后,在12个危险因素中,糖尿病、深静脉置管、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2周、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种类>2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只有糖尿病、深静脉置管、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2周及广谱抗菌药物应用>2种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急诊ICU对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并适当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控制真菌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是中医药研究领域内热点及难点问题,但是当前相关研究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在中医临床疗效评议研究领域内还存在着不少学术争议。笔者认为在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之前,要对其核心问题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中医临床疗效的概念及其评价。近年来,已有国内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相应成绩,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将为解决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9.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成像(BOLD-f MRI)技术已经成为心肌无创检查的重要方法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其评估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MRI设备的发展及扫描序列的优化,BOLD-f MRI技术不仅实现了对心肌缺血的定量评估,而且可以对存活心肌进行无创检出。  相似文献   
80.
目的:确切了解乘务员干眼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乘务员保护眼睛,预防干眼相关的眼部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518名乘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分别按年龄、性别、屈光矫正方式进行患病率的统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乘务员干眼的总患病率达到40.43%,屈光矫正方式为最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佩戴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屈光手术后的乘务员患病率明显增高。因为工作环境和职业特殊性,乘务员患病率较正常地面人群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