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99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1篇 |
外科学 | 25篇 |
综合类 | 33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1篇 |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目的:对100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移植作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100例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皮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前臂皮瓣,腓骨瓣和腹直肌瓣为最常用的三种游离组织瓣,占全部皮瓣的94%,皮瓣的成功率为97%,皮瓣血栓的发生率为6%,抢救成功率为50%,受区和供区 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但大多数并发症均不严重,没有造成明显的后果,吸烟,饮酒,放疗和年龄(高龄和儿童)等均非影响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移植安全可靠,其明显优于传统的带蒂组织移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颌下腺转位于颏下间隙后腺体功能及预防头颈部放疗导致的口干的效果。方法将3例头颈癌患者的颌外动脉和面前静脉近心端切断,保留该动静脉的远心端,并将其作为蒂,游离颌下腺后将其转位于颏下间隙。颈部放疗时屏蔽转住的颌下腺。术前术后以及放疗后检测颌下腺唾液流量,并填写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调查表。结果通过唾液流量分析,3例转住的颌下腺均成活。其中2例经放疗后20个月随访的患者,转住的颌下腺保存一定的泌唾功能,患者无口干症状。结论颌下腺转位于颏下区可保存其功能,有助于预防头颈癌患者放疗导致的口干。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儿童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28例15岁以下儿童患者的30块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头颈部缺损的部位和类型、采用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28例患者一共采用了4种游离瓣,即腓骨瓣19块、前臂皮瓣5块、肩胛皮瓣和腹直肌皮瓣各3块。其游离瓣的临床成功率为93·3%(28/30),1块腓骨瓣和1块腹直肌皮瓣失败;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7%,但并发症均不严重,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结论 儿童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与成年患者相比其成功率和并发症无明显差别,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4.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患者的语音功能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20例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术后半年以上患者进行语音评价,通过鼻咽纤维镜检查腭咽闭合、软腭动度、软腭对称、过高鼻音和鼻漏气,并行语音清晰度检查,分析患者术后语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腭咽闭合不全,所有患者的软腭均对称,动度良好,平均语音清晰度为98.4%。结论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能重建口腔发音器官的完整性,并维持软腭功能,较好地恢复了上颌骨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是上颌骨重建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5.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单侧上颌骨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咀嚼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一侧上颌骨缺损后常规局部叉齿修复的[牙合]力与咀嚼效率的恢复。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单侧上颌骨缺损修复的28例患者,测定戴用义齿前后健侧、患侧的[牙合]力及咀嚼效率的改变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义齿修复侧上颌第一磨牙平均[牙合]力值为10.73kg,健侧上第颌一磨牙[牙合]力位平均为35.83kg,二者之闻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戴用义齿前咀嚼效率平均值为75.14%,戴用义齿咀嚼效率平均为81.53%,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缺损后有利于术后常规义齿的修复,显著提高了患者咀嚼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分析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患者的病历资料,建立生存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SACC患者的病历资料,选择10个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后指数方程.然后根据预后指数(PI)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危险3个组,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3个组的生存曲线,得到各组总的累积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SACC确诊时的年龄、临床症状、TNM临床分期、治疗方式、手术切缘与总累积生存率有关(P<0.05).预后指数方程为PI=0.031X2+0.665X5+0.420X6-0.576X7+0.999X10.根据预后指数分为低危险组(PI<3.57)、中危险组(PI=3.57~4.50)、高危险组(PI>4.50),预后指数越小,患者预后越好.3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年、7年和4年,10年总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56%、31.45%和11.20%.结论生存预测模型能够较全面反映SACC患者的预后,可预测不同患者的生存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细胞外基质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远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方法 通过肿瘤手术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细胞系体外粘附实验及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并采用整合素受体抑制剂精氨酸-天冬氨酸进行体外及荷瘤动物体内实验,观察其预防及治疗肺转移的效果。结果 肿瘤团索周围的基膜样物质呈多层、溶解或断裂现象。出现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患者的肿瘤标本组织蛋白酶D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率(75%)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43.8%)。肺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对人工重组基膜的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其相应的非高转移细胞系。精氨酸-天冬氨酸在体外能抑制肺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对人工重组基膜的侵袭,在体内能显著延长涎腺腺样囊性癌实验性肺转移动物的生存期。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远处转移与细胞外基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价游离腓骨瓣术后患者下肢康复训练的效果,为该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59例游离腓骨瓣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A组=28例)和对照组(B组=31例),A组接受系统下肢康复训练,B组无系统下肢康复训练,A、B组分别于手术前、术后2周、1~6个月,应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进行主观评价,通过测量踝关节肿胀、内翻、外展、跖屈、背屈角度、(足母)趾肌力和抗阻力量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①术后3个月时,A组术侧踝关节肿胀发生率(61%)明显低于对照组(84%)(P<0.05);②术后6个月时,踝关节内翻评分(B组17.80±7.90、A组19.10±8.05)和外展(B组8.90±3.03、A组11.25±3.99),以及(足母)趾肌力评分(B组4.77±0.61、A组4.96±0.18)和(足母)趾抗阻力量评分(B组3.96±0.97、A组4.62±0.64),各项评分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③术后6个月时,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中,在自我感受评分(B组4.5 ±0.5、A组4.5±0.1)、行走能力评分(B组4.5±0.5、A组4.9±0.3)和总分(B组27.5±1.4、A组28.2±1.1)方面,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对游离腓骨瓣术后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9.
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的肩胛游离皮瓣和腓骨肌皮瓣配合正颌外科治疗8例严重半侧颜面发育不全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0.
是否向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告知病情,已经争论了两千多年.目前,按告知对象的不同,主要有两种病情告知模式,一是"家庭中心模式"(family-centered moclel),即医生向家属交待患者的病情,由家属决定是否向患者转达;二是"患者自主模式"(patient autonomy model),即医生把病情直接告诉患者本人[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