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8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1篇 |
口腔科学 | 28篇 |
临床医学 | 142篇 |
内科学 | 68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67篇 |
综合类 | 244篇 |
预防医学 | 76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44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77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aB-晶状体蛋白抗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带6个串联组氨酸的aB-晶状体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一aBC),经测序证实后,转染C2C12肌原细胞株,筛选稳定高表达aB-晶状体蛋白的细胞株。采用H2O2(0.5mmol/L)诱导细胞凋亡,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率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细胞色素荧光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野生型小鼠和热休克因子1基因敲除小鼠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察肺、肝和肾组织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组织切片抗粒细胞染色的免疫组化和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差异。结果 HE染色显示,脂多糖引起野生型小鼠的肺、肝和肾组织中性粒浸润明显增加,肺间质水肿,肾小球充血。而脂多糖引起热休克因子1敲除小鼠的多器官的炎症和组织损伤则更加恶化。抗粒细胞染色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的结果发现热休克因子1缺失引起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内毒素血症的肺、肝和肾组织。对照的野生型小鼠和热休克因子1敲除小鼠,均具有正常的组织形态学,几乎没有或只有几个中性粒细胞浸润,肺、肝和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都很低,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热休克因子1对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Krüppel样因子4对热应激所致C2C12小鼠肌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热应激(42.5℃)处理Krüppel样因子4过表达的C2C12细胞1 h,37℃恢复12 h;采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两组细胞凋亡百分率较热应激前均升高,但与转空载体组相比较Krüppel样因子4过表达组升高更明显,凋亡百分率达19.6%;荧光染色可见细胞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等凋亡形态学改变;Krüppel样因子4组细胞经Western blot能检测到bcl-2、bax蛋白明显改变.结论 Krüppel样因子4可以诱导热应激所致C2C12小鼠肌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4.
介绍甲状旁腺激素C端(C-PTH)入免测定法,检测范围为40~5 120ng/L,灵敏度为34ng/L,批内和批间CV为6.7%和7.4%,平均回收率为108.1%。抗血清K值为9.0×10^9mol/L,与几种多肽无交叉反应,表明抗血清具有高度专一性。检测455例健康人群,血清的C-PTH浓度中位值为143.6ng/L,中位数可信区间为136~153.1ng/L。同时检测34例脐带血清、118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THP-1细胞膜定位核仁素作为寡糖链受体在脂多糖所致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以及细胞膜蛋白免疫印迹等技术证实核仁素在人THP-1细胞膜表面表达。以无血清状态下脂多糖刺激THP-1细胞为炎症细胞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检测核仁素抗体对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与分泌的影响。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印迹证实核仁素可在人THP-1细胞膜表面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发现,在无血清条件下,500μg/L脂多糖刺激1h、2h、3h或4h后可以明显促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而核仁素抗体处理1h后再用脂多糖刺激1h、2h、3h或4h,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而先用正常IgG体处理1h后再用脂多糖刺激1h、2h、3h或4h,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与单用脂多糖刺激水平相当。另外单用正常IgG或核仁素抗体处理1~4h,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发现,核仁素抗体处理1h后能明显抑制脂多糖所致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分泌,而IgG则没有这种作用。结论THP-1细胞膜表面核仁素参与了脂多糖所致炎症反应,提示核仁素可能是脂多糖的一种新受体。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OPCABG)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月—2016年12月行OPCABG病人883例,经影像学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22例(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88例(对照组),采取1:4配对研究设计。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22例(2.5%)病人发生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体重指数[(24.6±1.9)kg/m~2和(23.5±2.3)kg/m~2,P=0.018]、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6.8±3.7)mmHg和(40.2±2.9)mmHg,P=0.000]水平较高,高血压、卒中史、术中低血压、术中酸中毒、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OPCABG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史(OR=5.170,95%CI 1.714~15.595,P=0.004)、术中低血压(OR=3.649,95%CI 1.559~8.542,P=0.003)、颈动脉狭窄(OR=2.532,95%CI 1.476~4.343,P=0.001)是OPCABG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脑卒中史,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在行OPCABG时注重围术期麻醉管理,保证血流动力学平稳,对于减少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着显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黄海锋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蒋廷云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杜宝国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孙录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向林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林振东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2):157-158
目的了解中山市社区精神疾病防治的成效。方法对中山市社区精神病防治后的5个镇区进行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患病率、就诊率、监护率、病情稳定率及住院率,并与防治前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前患病率为1.05%、就诊率为45.20%、监护率为62.70%、病情稳定率为57.19%、住院率为0.78%,防治后分别为0.91%、75.41%、95.67%、86.13%、0.85%,防治后社区精神病患者就诊率、监护率、病情稳定率均较防治前明显提高。结论社区精神疾病防治能显著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就诊率、监护率及病情稳定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使患者在社区内稳定地生活。 相似文献
79.
肛门瘙痒症是肛肠科、皮肤科门诊常见病。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比较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和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33例,B组为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患者38例.对两组术后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A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明显缩短(P<0.05).A组14例(42.4%)、B组8例(22.9%)出现肿瘤复发,两组比较P<0.05.B组Gleason评分4~8(4.8±1.6)分,PT1期11例(28.9%),pT2期24例(63.2%),pT3期3例(7.9%),22例(57.8%)无相关临床症状.共随访10~78(48±19)个月,因膀胱癌进展死亡11例,生化复发2例.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癌伴偶发前列腺癌通常无相关临床症状,分化良好,预后较膀胱癌侵及前列腺患者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