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的小鼠舌癌发生中对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野生型(WT)与Nrf2基因敲除(Nrf2-/-)C57BL/6J小鼠各36只,其中阴性对照组10只,饮用纯净水,4NQO组26只,饮用4NQO水溶液(50μg/ml)16周。24周末处死小鼠,取舌组织用于病理学分析、Brdu和免疫组化(IHC)染色。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Nrf2与KLF4的相关性。结果 构建了4NQO诱导的小鼠舌癌模型,并发现Nrf2-/-小鼠的舌癌发生率和Brdu染色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WT小鼠。IHC染色显示,Nrf2-/-小鼠舌组织中分化相关基因KLF4、Loricrin、CK5的表达显著低于WT小鼠。在舌癌和正常组织中Nrf2的表达与KLF4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敲除Nrf2可以促进舌癌发生和细胞增殖,并抑制癌变过程中的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特异性抗体(BsAb),一方面结合免疫效应细胞上的激活分子或偶联毒素,另一方面利用抗体的特异性与肿瘤相关抗原(TAA)结合。通过双结合,激活效应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或通过免疫毒素发挥靶向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方式。本文对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方法、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研究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正常卵巢上皮和卵巢上皮癌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状况,筛选和克隆卵巢上皮癌相关基因。方法:通过DD-PCR分析正常卵巢上皮和卵巢上皮癌总RNA将差异片段分离并显示出来,将其回收,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其筛选和克隆出来作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鉴定、DNA序列测定、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检索GenBank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克隆鉴定6个差异显示片段。其中4个为未知基因片段,已收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8-烯丙基山竹醇在口腔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以不同浓度的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细胞,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建立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地鼠颊囊异常增生模型,阴性对照为不做处理,阳性对照为左侧颊囊涂DMBA 3 周,实验组为涂DMBA 3 周后分别涂0.5、1.0 mmol/L 山竹醇或8-烯丙基山竹醇 2 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左侧颊囊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均可抑制CAL27细胞增殖,且呈一定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药物作用72 h,8-烯丙基山竹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13±2.55)μmol/L,明显低于山竹醇的(32.20±3.24)μmol/L(t=8.008,P=0.001);两种药物同种浓度作用效果相比,8-烯丙基山竹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山竹醇,以10(24 h:t=8.012,P=0.001;48 h:t=5.939,P=0.001;72 h:t=12.551,P=0.001)和20 μmol/L(24 h:t=8.887,P=0.001;48 h:t=9.324,P=0.002;72 h:t=5.361,P=0.002)浓度时差异最为显著。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山竹醇和8-烯丙基山竹醇用药组20 μmol/L浓度时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44.1±0.4)%和(23.6±0.6)%,明显低于10 μmol/L浓度时(55.6±2.8)%(t=6.894,P=0.019)和(31.0±0.6)%(t=15.556,P=0.001);10(t=14.682,P=0.003)和20 μmol/L(t=51.514,P=0.001)浓度时8-烯丙基山竹醇对CAL27 细胞菌落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山竹醇。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用药12 h时,10和20 μmol/L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16.00±4.55)%(t=3.139,P=0.026)和(3.00±3.16)%(t=6.608,P=0.001),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0.33±7.64)%;10和20 μmol/L 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16.25±3.86)%(t=3.245,P=0.023)和(6.00±2.65)%(t=5.214,P=0.006),也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0.33±7.64)%。用药24 h时,10和20 μmol/L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23.75±4.57)%(t=4.718,P=0.005)和(5.75±1.50)%(t=10.432,P=0.001),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45.33±7.64)%;10和20 μmol/L 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分别为(23.50±2.38)%(t=5.529,P=0.003)和(11.67±2.31)%(t=7.308,P=0.002),也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45.33±7.64)%。20 μmol/L浓度作用24 h时,山竹醇组的细胞相对迁移率明显低于8-烯丙基山竹醇(t=4.151,P=0.009)。凋亡实验结果显示,10 μmol/L时,山竹醇组的早期凋亡率为(5.00±0.1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57±0.21)%(F=70.950,P=0.001)。20 μmol/L时,山竹醇组的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分别为(5.90±0.78)%(t=39.384,P=0.001)和(9.73±1.67)%(t=10.101,P=0.001),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8-烯丙基山竹醇组的早期凋亡率为(4.63±1.1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t=4.511,P=0.041)。同种浓度作用效果相比较,8-烯丙基山竹醇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山竹醇(10 μmol/L:t=5.982,P=0.004;20 μmol/L:t=8.578,P=0.001)。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2.546,P=0.031)、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3.485,P=0.008)、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4.556,P=0.001)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5.393,P=0.001)地鼠的口腔黏膜上皮单纯增生面积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2.130,P=0.046)、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3.434,P=0.010)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518,P=0.004)地鼠的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面积也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2.793,P=0.023)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997,P=0.001)均明显低于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t=7.563,P=0.001)、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2.862,P=0.029)、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693,P=0.002)、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5.071,P=0.002)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5.133,P=0.001)地鼠的BrdU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0.5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3.724,P=0.007)、1.0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t=7.000,P=0.001)和1.0 mmol/L 8-烯丙基山竹醇处理组(t=4.413,P=0.003)均明显低于0.5 mmol/L 山竹醇处理组。结论 8-烯丙基山竹醇可抑制人口腔鳞癌细胞CAL27的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对DMBA诱导的地鼠口腔颊囊异常增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作用效果与山竹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女,61岁,2011年10月26日因发现口腔白斑1周来我科就诊。检查:15到17,27腭侧牙龈分别可见大小1.5cm×2cm、1cm×1.5cm的灰白色斑块,表面略粗糙、微突出于黏膜表面、质韧、边界不规则、界清、无触痛;14到26腭侧龈缘可见条带状的浅白色斑块,部分连接成片、界清、无触痛、均质;17腭侧可见0.3cm×0.3cm充血区,无触痛。临床初步诊断:口腔白斑。血常规无明显异常。组织活检:于17腭侧病损处取病理,病理组织沿长轴一分为二,一半用于病理检测,另一半提取DNA,用于甲基化基因芯片分析和肿瘤抑制基因P16、P15、RASSF1A、RASSF2甲基化状态检测。  相似文献   
17.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特异性抗体(BsAb),一方面结合免疫效应细胞上的激活分子或偶联毒素,另一方面利用抗体的特异性与肿瘤相关抗原(TAA)结合。通过双结合,激活效应细胞如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或通过免疫毒素发挥靶向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方式。本文对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方法、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研究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正常卵巢上皮和卵巢上皮癌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状况 ,筛选和克隆卵巢上皮癌相关基因。方法 :通过DD PCR分析正常卵巢上皮和卵巢上皮癌总RNA将差异片段分离并显示出来 ,将其回收 ,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其筛选和克隆出来作为探针进行斑点杂交鉴定、DNA序列测定、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检索GenBank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筛选克隆鉴定 6个差异显示片段。其中 4个为未知基因片段 ,已收录入GenBank ,GenBank登录号为AF136 413~AF136 417。两个为已知基因片段 ,其中一个克隆 3AOSKN3与GenBank中染色体 17hCIT克隆 98%同源。另外一个克隆 3AON2 8与GenBank中人类NADH :辅酶Q氧化还原酶有 99%的同源性 ,研究表明该基因与肿瘤相关。结论 :上述结果证明mRNA差异显示方法和杂交分析结合已成为一种敏感、高效、快速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
医学期刊联谊会(Journal club)在国外经常被应用于医学研究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新的学习领域尽快熟悉前沿的科学文献,提高理解能力和讨论技巧,以及对文献的批判性评价技巧的培养。本文作者组织和带领课题组的研究生定期举行"Journal club",帮助研究生加深了对科学文献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对文献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口头表达能力,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