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指导全区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和提高德国小蠊杀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蜚蠊,分类鉴定后通过广口瓶药膜接触法检测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共捕获蜚蠊1026只,其中德国小蠊占97.95%,为优势种;龙岗区德国小蠊自然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和仲丁威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系数依次为25.27、10.65、12.73、4.55和14.59,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为突出(抗性系数>20)。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和仲丁威已产生高抗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野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EHF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鼠血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G抗体(EHF-IgG),对龙岗区EHF宿主动物种类和感染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在捕获的88只野鼠中,9只阳性鼠均为褐家鼠,鼠血清EHFV-IgG抗体总阳性率为10.23%(9/88).结论 龙岗区鼠类存在着EHFV的感染,褐家鼠是区内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且褐家鼠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有发生人间EHF的潜在危险,提示应进一步加强鼠类种群和密度监测,积极开展爱国卫生除四害工作,在每年E-HF流行期来临前开展统一灭鼠运动.  相似文献   
53.
吴崧霖  林琳  刘渠  张起文  王德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089-1091,1094
目的研究城镇地区蚊虫密度与地物景观的关系。方法在不同景观结构地区设立10个捕蚊点,统一选用吸入式诱蚊灯诱捕,同时采集捕蚊点地理坐标信息。以ALOS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地物景观进行分类并计算各景观面积所占比例,分析蚊虫密度与其活动范围内景观因素的关系。结果共捕获蚊虫1578只,平均蚊密度19.73只/灯,致倦库蚊数量最多,占捕蚊总数的83.71%,其次是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媒介蚊虫中三带喙库蚊与林地、开发用地的面积比例存在正相关,白纹伊蚊与开发用地的面积比例存在正相关。结论媒介蚊虫的分布有着景观倾向性,调节城镇微生态系统内的群落结构来控制媒介生物的种群数量将是降低蚊媒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4.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城市化带来社会生活经济因素变化对肠道寄生虫流行的影响,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5个街道各抽取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居民粪便,以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寄生虫卵,每个自然村选取1所幼儿园为调查点,采用透明胶纸肛拭以检查托幼儿童蛲虫感染。结果居民共调查1020人,总感染率为1.96%;检出4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华支睾吸虫1.37%,鞭虫0.29%,蛔虫0.20%,钩虫0.10%;其中肝吸虫为优势感染虫种,占总感染人数的70%;葵涌街道居民的感染率最高,为3.81%;坂田较低,为1%。不同年龄组居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2,P〉0.05),20~30岁年龄组为感染多发人群,男性感染率为2.19%,高于女性的1.74%;幼托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548%。居民寄生虫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0.46%,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6.66%,居民土源线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肝吸虫方面。结论龙岗区肠道寄生虫感染呈现低度流行态势,饮食习惯及饮食行为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蚊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等情况,为科学防治蚊虫和防控蚊媒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对不同生境类型进行蚊密度监测,并对捕获的成蚊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2013—2017年成蚊平均密度为2.47只/(灯·夜)。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94.28%。公园的成蚊密度最高,为5.65只/(灯·夜),且蚊种构成丰富。各年度的成蚊密度高峰期不同,2013—2017年的密度高峰期分别为5月、3月、4月、6月、3月。2013—2017年诱蚊诱卵平均指数为6.82,公园的诱蚊诱卵指数最高(8.55),各年诱蚊诱卵指数高峰期分别为5月、5月、8月、9月、8月。结论坚持做好蚊媒监测,加强对公园的治理力度,在蚊密度高峰期间(3—10月)进行全面的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56.
57.
一宗伤寒流行疫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一宗伤寒疲情的发生、流行原因和疫情拉制效果,为人口密集地区的肠道传染病疲情的控制积累经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相关的饮水和饮食卫生进行分析,核实诊断,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流行原因厦特点厦评价拉制措施的效果。结果共发生28例伤寒确诊病例,波厦11间工厂,造成本次流行的主要原因为外出进餐、饮用生水等。结论饮食卫生管理不到住是造成疫情发生的主要因素。采取隔离治疗现症病人、严格进行消毒和对接触者及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加强饮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等综合措施能及时有效控制伤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某社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集手足口病患儿发病3日内、疫点周围健康人群及密切接触者、疫区3岁以下易感儿童的粪便、肛拭子或疱疹液标本以及外环境涂抹棉拭子标本,采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EV71和CoxA16核酸检测.结果 流行期6月30日-7月27日,持续28 d.发病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8.4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1.36∶1;职业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73.08%和19.23%.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手足口病患儿标本EV71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7.50% (7/8).2名死亡病例及其中1名死亡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均检出EV71病毒核酸阳性.疫点周围健康人群及密切接触者EV71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17%(1/24).外环境标本EV71病毒核酸阳性率为零(0/25).疫区3岁以下易感儿童EV71病毒核酸阳性率1.92%(12/262).结论 该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病原体为EV71病毒引起.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已经成为我国南方城市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为调查2009年8—10月深圳某医院妇产科产妇会阴侧切伤口发生医院感染事件的原因和预防相关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病例对照的方法,了解某医院产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对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272例侧切术病人中8例发生医院感染,术后感染率为2.94%。经调查,会阴侧切缝合术后住院天数≥3d(x2=0.01,P=0.01)、住院时有合并症(Fisher'sExectTest,P=0.04)是产科会阴侧切术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产房物品表面(〉5cfu/m2)及病房空气(〉200cfu/m2)细菌污染严重可能为该次医院感染发生的直接原因。结论提高手术质量,做好产后护理及产房与病房的消毒工作是预防产妇会阴侧切伤口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0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累计37 50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97.54/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4.27%。无霍乱、脊髓灰质炎报告。死亡8例,死亡率为0.068/10万。其中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年发病率波动较大,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未分型肝炎、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年发病率相对稳定。病例集中于春秋两季,5-7月为第1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31.53%。10-12月为第2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35.53%。男女性别比为1.76∶1。5岁以下年龄组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79.37%。 结论 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散发为主,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