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动态分析1例老年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全基因组序列变化,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阐述HBV基因组变异对其不同基因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一次扩增全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基因组,测序鉴定,建立HBV全基因组克隆、转染表达。结果 通过测序鉴定、同源性比较和真核细胞转染分析,显示HBV基因组序列变异集中在S基因,其表达蛋白前后有抗原性变化。结论 S基因变异可以导致S蛋白抗原性变化,打破宿主体内免疫耐受,诱发重症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hild-Pugh评分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113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入院当天的检查指标计算Child-Pugh评分并统计降钙素原数值,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的面积来评价两者预测预后的能力,同时进行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Child-Pugh评分与降钙素原呈显著相关(r=0.64,P<0.01)。113例患者中死亡29例,死亡组Child-Pugh评分及降钙素原值均高于生存组(P<0.01);根据ROC曲线Child-Pugh评分截断值为11.00,敏感度69%,特异性73%;降钙素原截断值为2.66,敏感度为58%,特异性为67%;二者联合应用则敏感度及特异性可分别提高至89%和77%。结论:Child-Pugh评分及降钙素原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均可做出有效的预测,二者联用可以提高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艾滋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人,用偶氮显色法检测其内毒素水平,统计学检测两者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定量为(0.073±0.021)EU/ml,艾滋病组血浆内毒素定量为(0.119±0.053)EU/ml。经SPSS统计软件t检验分析:对照组与艾滋病组血浆内毒素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3,P〈0.01)。结论艾滋病患者体内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血浆内毒素测定,有利于早期判断感染的存在,并利于防治艾滋病患者的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24.
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IL—18对慢性乙肝患者Thl/Th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lear cells,PBMC),分别与植物血凝素(PHA,100mg/L)、HBcAg(1mg/L)、HBeAg(1mg/L)单独或联合IL—18(10μg/L)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2、IFN—γ、IL-4、IL—10水平。2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IL—18对健康人群PBMC产生的Thl/Th2类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但对慢性乙肝患者在IL—18和HBcAg或IL—18和HBeAg联合诱导下则显著增强PBMC产生的Thl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但对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无明显影响。结论:IL—18增强慢性乙肝患者Thl类细胞因子的优势表达,从而促进Thl细胞的优势分化,而对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25.
<正>近年关于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颇多,其中"二次打击学说"逐渐为人们接受,其中心机制"免疫反应"逐渐被推广。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它在多种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炎症中发挥作用。IL-18及其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能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IL-18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综述,为重型肝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HBV感染.目前,对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多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我们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 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来分析血氨在肝衰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疗效。方法治疗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普通干扰素α-2 a(运德素)500万U肌内注射,隔日一次,疗程均为48周。在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分别检测乙肝五项定量、HBVDNA载量、ALT水平等指标。结果在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4周ALT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2例患者发生HBsAg阴转,对照组无1例阴转;治疗组治疗24周HBeAg定量低水平组,随访24周HBeAg/抗-HBe转换率高于其他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治疗24周HBeAg定量对治疗结束HBeAg/抗-HBe转换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8.
采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和成虫冷浸抗原分别免疫昆明系小鼠,发现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能诱导小鼠产生明显抗卵成熟能力。所得虫卵肉芽肿面积(HE染色,LSAB法)和只用佐剂的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面积显著减小,而对照组和成虫冷浸抗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9.
用SDS-PAGE制得的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 54KD抗原免疫小鼠,用尾蚴击感染后,其肝内的总虫卵成熟卵的比例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有显著的减少。SIEA54KD抗原分子地的免疫有很强抗雌虫生殖和抗胚胎发育效果,因此可望作为日本血吸虫抗病疫苗修选分子。  相似文献   
30.
387例丙型肝炎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87例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该组人群感染HCV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病毒学特征。结果 387例患者中263例有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占67.96%,32例有手术史,占8.27%,有偿献血者30例,占7.75%,有拔牙、洗牙、补牙史者15例,占3.88%;387例患者中,318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占82.17%,209例肝功能正常,占54.01%,对291例患者的HCV RNA载量分级统计,以(5×104)5×105拷贝/ml所占百分比最大,占42.61%,其中76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1b型60例,占78.95%,2a型15例,占19.74%。结论丙型肝炎患者感染HCV多经输血及应用血制品途径,此外,洗牙、拔牙、补牙及纹眉、纹眼线、穿耳孔等亦可能是丙型肝炎感染途径;丙型肝炎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病情隐匿;HCV常见的基因型以1b型为主,2a型其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