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79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25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遗传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寻找慢性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和抵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74例河南汉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6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1501/1502等位基因检测,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慢性丙型肝炎组中HLA-DRB1*1501/150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与健康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LA-DRB1*1501/1502等位基因可能为河南地区汉族人群形成慢性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HIV、HCV复合感染患者HAART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和HCV RNA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县HIV感染者HIV、HCV复合感染状况以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CD4+细胞计数和HCV RNA的变化。方法测定HIV感染者HCV—IgG、CD4+细胞计数、血浆HIV和HCV病毒栽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应用HAART后CIM+细胞计数和HCV RNA的变化。结果228名HIV感染者中,HCV—IgG阳性率88、6%(202/228)。在HAART超过6个月且HCV—IgG阳性的病人中,HIV RNA阴性(B组)的CD4+细胞计数显著高于HIV RNA阳性的患者(A组)(P=0.020);而两组的HCV RNA病毒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结论河南地区HIV、HCV复合感染在血液传播的HI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经HAART治疗的患者随着血浆HIV RNA转阴,CD4+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但血浆中HCV RNA的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河南地区2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的检测,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 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中,HLA-DRB1*1301/1302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LADRB1*150111502,*1201/1202在两组间出现的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DRB1*1301/1302等位基因可能和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有关,HLA-DRB1*1501/1502,*1201/1202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部分适合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患者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观察疗效:用PCR-SSP方法将应用干扰素的慢乙肝病人乙肝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分出B及C基因型两组,未发现其它基因型,对两组病人的干扰素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检出B基因型19例,C基因型26例,B基因型组干扰素有效率26.32%,C基因型组干扰素有效率57.69%,两组比较P〈0.05。结论:C基因型较B基因型对干扰素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87例确诊为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该组人群感染HCV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病毒学特征。结果 387例患者中263例有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占67.96%,32例有手术史,占8.27%,有偿献血者30例,占7.75%,有拔牙、洗牙、补牙史者15例,占3.88%;387例患者中,318例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占82.17%,209例肝功能正常,占54.01%,对291例患者的HCV RNA载量分级统计,以(5×104)5×105拷贝/ml所占百分比最大,占42.61%,其中76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1b型60例,占78.95%,2a型15例,占19.74%。结论丙型肝炎患者感染HCV多经输血及应用血制品途径,此外,洗牙、拔牙、补牙及纹眉、纹眼线、穿耳孔等亦可能是丙型肝炎感染途径;丙型肝炎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病情隐匿;HCV常见的基因型以1b型为主,2a型其次。 相似文献
10.
头孢地嗪在慢性乙肝并SBP的免疫稳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乙型肝炎合并腹腔感染(SPB)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头孢地嗪的免疫稳态调节作用,为进一步合理应用头孢地嗪打下基础。方法36例河南地区慢性乙肝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孢地嗪组15例,给予头孢地嗪(1.0g,ivgtt,b id,7~10d);胸腺肽组11例,给予胸腺肽(1.6mg sc2次/周,15~30d),作为阳性对照;头孢曲松组10例,给予头孢曲松(2g,ivgtt,b id,7~10d),作为阴性对照。双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4和IFN-γ的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F检验,t检验。结果头孢地嗪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10d TNF-α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30d,TNF-α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浓度治疗前与治疗7~10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30d后IFN-γ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浓度治疗前与治疗7~10d和治疗10~30d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肽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0~30d,TNF-α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IFN-γ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曲松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10~30d后TNF-α(P>0.05)、IFN-γ(P>0.05)和IL4(P>0.05)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头孢地嗪具有免疫稳态调节作用,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可以恢复患者受损的免疫功能,同时又可下调异常升高的宿主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