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表达,探讨CD25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表达,观察CD2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状况,同时观察了慢性重症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携带者CD25表达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存在不同程度CD25表达,CD3 T及CD4 T表达为明显,CD8 T CD25表达较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 T淋巴细胞CD2;表达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92±0.13)%,急性乙型肝炎患者(0.51±0.36)%,慢性重症肝炎(1.60±0.07)%,病毒携带者(0.95±0.2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CD25表达(2.58±0.50)%,急性乙型肝炎患者(0.34±0.07)%,慢性重症肝炎(1.45±0.02)%,病毒携带者检出率(0.83±0.1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重症肝炎较病毒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CD3 T及CD4 T CD25表达明显增加(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慢性重症肝炎相比,CD3 T及CD4 T CD25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CD25主要在CD4 T细胞表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 CD25 T细胞较急性肝炎增多,提示乙型肝炎免疫耐受与CD25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2.
转录因子KLF6在肝细胞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洁  汤正好  张荣贵  臧国庆  余永胜 《中国肿瘤》2008,17(12):1076-107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LF6蛋白在人类肝细胞癌(HCC)、肝硬化中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1例HCC组织、51例癌旁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以及10例因良性病变而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中的转录因子KLF6进行蛋白检测。[结果]KLF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HCC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分别为86.3%(44,51)、68.6%(35/51)、26.7%(4/15)、0。KLF6蛋白随着肝病恶化程度的增高而表达增多。KLF6蛋白表达在HCC组织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高于肝硬化组织(P〈0.01),HCC组织与癌旁组织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KLF6蛋白阳性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KLF6过表达在HCC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尿道海绵体麻醉在实施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术操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消毒后将皮试针头刺人阴茎头海绵体,缓慢注射1%~2%的利多卡因2~3ml,注入时间至少1min,拔针后纱布压迫1~3min止血。随后进行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手术操作。根据疼痛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对疼痛的主观感觉。结果:阴茎头注射利多卡因后,立刻产生最佳麻醉止痛效果。操作时间15~45min,18例患者全部无疼痛,所有手术操作均圆满完成。手术时间最长达45min而无须任何静脉镇静剂或强化止痛处理。本组患者中无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尿道海绵体麻醉是一种效果可靠、操作简单、安全且价格低廉的局部麻醉技术,在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术中可常规使用此局部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合近期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本病主要发生于附睾。临床表现为阴囊局部无痛性小肿块。彩超可确定肿瘤的部位。免疫表型:波形纤维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间皮细胞(MC)均阳性,癌胚抗原(CEA)、CD34、单核巨噬细胞抗原(Leu)M1、上皮相关抗原(MOC)-31均阴性。所有病例均行肿瘤切除术。结论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靠病理确诊。免疫组化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也支持其为间皮来源。肿瘤切除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睾丸及附睾保留的范围。  相似文献   
65.
SOCS1基因位于16p12-p13.1,它编码蛋白SOCS1并属于SOCS蛋白家族,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其失活机制主要是甲基化和杂合性缺失。SOCS1在肝细胞癌中广泛甲基化和表达明显降低,提示SOCS1可能是抑癌基因,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外科诊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例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中有5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囊肿内或外引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35例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不意义(P〈0.05)。在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中,有5例妊娠期出现症状。结论 妊娠可能是女性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出现症状的诱因之一;完整的胆囊切除,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配合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至海绵体组织治疗大鼠糖尿病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分离EPCs。将54只成功建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模型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PCs治疗组、1.0W/cm2超声+微泡+EPCs组(US+MB+EPCs治疗组)。EPCs移植7天后,以脱水吗啡(APO)诱导实验检测大鼠阴茎勃起次数和勃起率,组织学观察阴茎海绵体,计数毛细血管数目,计算血管密度,免疫组化检测EPCs移植大鼠阴茎海绵体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US+MB+EPCs治疗组勃起次数和勃起率、毛细血管密度、EPCs染色强度的阳性指数均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且VEGF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超声微泡联合EPCs移植可提高EPCs的转染率和靶向性,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难治性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NIH-CPSI评分及检测前列腺液中IFN-γ、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NIH-CPSI总评分、疼痛症状评分显著改善(P〈0.01);且NIH-CPSI疼痛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01)。治疗后IFN-γ显著降低、IL-10显著增高P〈0.01。结论雷公藤治疗难治性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已经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1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年龄〉16个月20mg/d,年龄〈6个月10mg/d,10~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在年龄≤1岁的50例患儿与〉1岁的44例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尤其在≤1岁患儿疗效更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方法简便,价廉易得,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系统评价坦索罗辛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在线数据库, 纳入坦索罗辛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 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 并提取有效数据, 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 涉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480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 与经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比较, 经坦索罗辛辅助治疗的试验组患者:(1)结石清除率提高(RR=1.25,95% CI:1.12~1.40, P<0.000 1);(2)平均结石排出时间缩短了2.99 d(95% CI:-3.61~-2.37, P<0.000 01);(3)肾绞痛发生率及平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降低(RR=0.39,95%CI:0.26~0.57, P<0.000 01;WMD=-10.94,95% CI:-21.30~-0.58, P=0.04)。结论 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能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平均结石排出时间、降低肾绞痛发生率及平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