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在建立麻疹被动血球凝集试验方法中,对抗原制备的条件、致敏血球的稳定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单纯超声处理未浓缩抗原,产量高,在4℃条件下保存6个月效价不变;制备的致敏血球效价稳定,批间差异小、敏感性好、特异性强,冻干致敏血球能长期保存。经与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法同时测定354人份健康儿童血清,其麻疹抗体GMT分别为26.20和13.92,两法相关系数为0.81,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关注较多。而对易于影响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心理因素常易忽略。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念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健康人一旦进入患病者角色,往往由于入院后诸如环境陌生、人际关系改变、缺乏信息交流等因素,使患者产生消极的心理。这种心理平衡的失调有时甚至会超过实质性器官对身体的损害。笔者认为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的心理护理,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3.
2002年8月-2005年8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 临床常见的急性重症。恰当的内科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降低病死率。我院近几年来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全国199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全国199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现状及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1997年全国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58/10万,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57/10万;全国有1949个县(区、市、旗,下同)报告AFP病例;全年含零病例报告的县保持在90%左右;监测系统的其余监测指标也均达到且维持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证实要求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已步入消灭脊灰证实的准备阶段。需要引起关注的是,监测系统及时性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如报告的滞后、随访表发送延迟等,依然未得到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66.
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分析了5次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零剂次”免疫儿童,以及第5次强化免疫活动中适龄流动儿童人数、构成变化及免疫接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强化免疫活动使“零剂次”免疫儿童大幅度下降,发现及免疫了相当数量的适龄流动儿童,显著缩小了免疫空白。另一方面,强化免疫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以下问题:①“零剂次”免疫儿童下降幅度减缓;②部分“零剂次”免疫儿童和流动儿童在强化免疫活动中未被发现或免疫;③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可能会影响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建议今后强化免疫活动必须采取更有效的免疫措施,以充分发挥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颅脑外伤主要引起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脑损伤,而单纯发生于基底节区的缺血性脑梗塞是近几年才被临床所认识的一种少见病。我院自1993年2月至1998年10月共诊治该病12例,均为小儿,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1岁~5岁。均有头部外伤史,其中跌倒摔伤6例,坠落伤4例,撞伤2例。外伤后均无意识障碍。外伤距出现临床症状时间2小时至3天,平均47小时。   二、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改变:嗜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哭闹、烦躁等。伴失语或语言不清3例,伤后哭闹入睡,醒来即发生瘫痪4例,以抽搐起病而发生肢体瘫痪5例,先肢体瘫痪后发生抽搐3例。偏瘫均发生于梗塞灶对侧,肌力Ⅱ级~Ⅳ级。所有病例伤前无任何神经系统受损表现。   三、 辅助检查 本组病例均于伤后2小时~72小时作头颅CT检查,其中4例于24小时内行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但72小时后复查CT,均发现梗塞灶。12例患儿梗塞灶均发生于基底节区。左侧5例,右侧7例。梗塞灶的直径从0.5cm~2.0cm不等,病灶以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为主,梗塞灶与正常脑组织界面清楚,占位表现不明显,亦未发现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CT征象,CT值14HU~21HU不等。  相似文献   
68.
新中国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tetanus,NT)是在新生儿出生时使用不洁的器械切断脐带或出生后对脐带进行不洁的卫生处理造成脐带残端破伤风杆菌感染引起的。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几乎为100%。在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它是造成儿童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麻疹。...  相似文献   
69.
为了进一步控制计划免疫疾病的发病及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991年4~8月我们随机抽查了9个全国农村疾病监测点,对第二个85%目标审评的部分儿童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监测对象:198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即第二个85%目标审评的儿童。2.监测点的抽样:在全国94个农村疾病监测点中,随机抽查9个。3.采血儿童的选择:在抽到的监测点内随机抽取一个村、适龄儿童全部采血,不足30名时,按村的编号抽取下个村的儿童,采足30名为止。4.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0.
全国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732例,较1995年4801例减少89%;全国共有1836个县(区、市、旗,下同)报告了AFP病例,占全国县数的645%;全年开展含零病例报告的县超过全国县数的90%。1996年临床确诊脊髓灰质炎(脊灰)201例,分布于170个县;仅云南省发现3例输入性野病毒病例。199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全面提高: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6/10万,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1/10万;48小时内调查率为99%;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采集及时率为83%,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7%。非AFP病例的鉴别和AFP病例报告的滞后、随访表的及时报送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