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MLVA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MLVA(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技术在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7个VNTR位点,对我国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菌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应用BioNumerics(Ver-sion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对117株钩端螺旋体的7个VNTR位点进行了检测,聚类分析分为3个群(A群、B群、C群)28种基因型,其中A群占11.97%(14/117)、B群占0.85%(1/117)、c群占87.18%(102/117);多态性指数介于0.0831与0.8005之间;MLVA基因型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结论 MLVA分型技术可初步对钩端螺旋体进行遗传学分类鉴定,应用该技术,将在钩体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贵州省2021年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区环境标本进行致病性钩体分离培养,了解其基因种特征,为钩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钩体病疫情发生地环境水和土壤样品,采用EMJH培养基进行钩体分离培养。提取疑似钩体生长培养物基因组DNA,采用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进行检测,同时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基因种鉴定,并应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间进化关系。结果 从112份环境样品中分离出50株疑似钩体菌株,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检测显示其中3株为致病性钩体,包含环境水样分离出的2株和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的1株。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显示,经PCR检测为致病性钩体的3株菌株属于钩体致病性基因种,其中2株为Leptospira noguchii基因种,1株为Leptospira borgpetersenii基因种;另外47株菌株中5株菌株属于钩体中间种,42株菌株属于钩体非致病性基因种。系统发育树显示,致病性钩体菌株与其基因种代表性菌株进化关系较近。结论 贵州省钩体病疫区环境钩体基因种复杂,同时存在致病性基因种和非致病性基因种,本次检出的2种致病性钩体基...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原学特征,分析2011年贵州省钩体病疫区黑线姬鼠钩体分离株16S RNA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基因种鉴定,为贵州省钩体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PCR扩增几乎全长的钩体16S rRNA基因片段,并将扩增产物进行双向序列测定,从NCBI数据库下载钩体17个基因种代表菌株及及伊尼利螺旋体和短小螺旋体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软件比较分离株和各基因种代表株间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其亲缘进化关系,确定分离株基因种。结果 通过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获得4株钩体分离株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1492 bp),4株钩体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17个钩体基因种中的问号钩体(L. interrogans)基因种黄疸出血群代表菌株的同源性最高(99.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钩体分离株与17个基因种代表菌株及伊尼利螺旋体和短小螺旋体形成致病性、非致病性、未知致病性和其它分支,贵州4株分离株分属于致病性基因种分支,其中与致病性钩体8个基因种中的问号钩体基因种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贵州省2011年钩体病疫区黑线姬鼠钩体分离株均属致病性钩体的L. interrogans 基因种,该基因种菌株可能为当地流行菌株,该结果将为贵州省钩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建立检测钩端螺旋体的方法。方法 选取钩体LipL32基因,设计了LAMP引物。对27株钩体、25株非钩体样本予以检测,然后进行灵敏度和模拟样本的研究。结果 扩增27株钩体结果为阳性,扩增25株非钩体结果为阴性。灵敏度为200拷贝/μL,模拟样本检测下限为200条钩体/μL(煮沸法)和20条钩体/μL(试剂盒提取法)。结论 LAMP实验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可以作为钩体的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了解江西省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宿主动物鼠类种类构成、带菌率及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钩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选取江西省钩体病4个国家级监测点上饶、上高、上犹及浮梁县作为现场监测地点,开展鼠类种类调查、钩体分离培养工作。利用暗视野显微镜凝集试验和MLST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和MLST基因分型。结果 共计捕鼠14 387只,平均鼠密度为9.76%,分离菌株64株,鼠类钩体分离率为4.56%。鼠种构成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及社鼠5个种类。4个监测点优势鼠种均以黑线姬鼠和黄毛鼠为主。血清群鉴定结果显示:64株菌株隶属于3个血清群,其中黄疸出血群为主要优势血清群,占81.25%,其次是爪哇群和致热群。MLST研究显示:64株菌株隶属于6个ST型别,分别为ST1、ST17、ST92、ST143、ST216和ST224,其中ST1为主要基因型,占76.56%。BioNumerics软件分析显示:64株菌株隶属于6个Clusters,分别对应6个ST型,血清学、MLST基因型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结论 江西省以黑线姬鼠和黄毛鼠为优势鼠种,黄疸出血群和ST1为江西省钩体病主要流行型别,充分了解江西省钩体病可能的宿主动物以及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钩体病的预防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脉冲场电泳(PFGE)分型技术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分别对贵州省3株动物宿主钩 端螺旋体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基因种鉴定,了解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 DNA限制性内切酶Not I对钩端螺旋体染色体DNA酶切后,用PFGE将DNA片段分离,采用BionumericsV4.0将3 株钩体菌株PFGE图谱与中国15群15型参考菌株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应用PCR扩增几乎全长的钩体16S rRNA基因片段,并将扩增产物进行双向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数据库已注册的核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 、确定基因种、分析亲缘进化关系。结果来自贵州省的3株动物宿主分离钩体菌株PFGE带型命名为LepNot I 002和LepNot I 003,经聚类分析,3株菌株与黄疸出血群黄疸出血型赖株的相似性大于95%。16S rRNA 基因测序和分析表明,3株贵州分离钩体菌株之间的同源性为100%,与致病性钩体问号钩端螺旋体种(L. interrogans)不同血清型参考菌株的同源性达100%。结论3株贵州动物分离钩体菌株经PFGE分型鉴定与黄 疸出血群赖型赖株的相似性大于95%,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为L. interrogans种,上述两种方法 对贵州省钩体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一致,有助于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动监测、暴发调查和传染源追踪 。  相似文献   
17.
由于许多致病性细菌在遗传学上非常相似,使得细菌间的鉴别非常困难.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和测定,DNA串联重复序列逐渐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