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研究探讨抗CD20单抗利妥昔(Rituximab,RTX)对Gemcitabine和Navelbine的化疗增敏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Daudi、Ramos、Namalwa和Raji细胞,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计算出各自的IC50;比较Gemcitabine或Navelbine单药及Gemcitabine或Navelbine分别与RTX两药协同作用的IC50;用Western blot测定Daudi、Ramos、Raji和Namlwa细胞经RTX20μg/ml作用24小时后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单药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4株细胞无明显诱导凋亡作用,抑制率在3%-10%之间波动。RTX可使Gemcitabine或Navelbine对Daudi、Namalwa和Raji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有明显增强;在Namalwa和Raji细胞株经RTX作用24小时后,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RTX对新一代细胞毒药物Gemcitabine或Navelbine有明显的细胞毒增敏作用。Namalwa和Raji细胞株经RTX作用24小时后BCL-2表达下调,这可能是RTX增敏细胞毒药物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2.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而发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表现,待就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关于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尚没有理想的实验室指标,寻找一种能够灵敏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判定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来探讨对肺癌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3.
54.
55.
总结肝源性糖尿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护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失于体察,未能早期发现;病久难愈,依从性差;滥用药物,加重病情;健康教育不足,对疾病缺乏认知。护理应对策略:细心观察,早期判断;欲治其疾,先治其心;掌握用药禁忌,勤于监测;加强健康宣教,重视基础治疗。由于肝源性糖尿病迥异于单纯的肝病及糖尿病,需要医护人员有更高、更广博的知识水平,护理实践中应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给予全面、深入、细致、科学的指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56.
57.
经皮穿刺深静脉置管术,以安全、简便、患者痛苦小、用途广泛等优点,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静脉切开术。1993~1995年,我们对300例患者施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收到了满意效果。 临床资料:本组男178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2岁;分别为复合外伤、重症胰腺炎、DIC、格林巴利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外周静脉难以输液者。其中股静脉置管25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40例,颈内静脉置管10例。置管时间为5~64天,平均20天。 置管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持接有特制注射器的穿刺针穿刺,抽出静脉血后,从针栓尾部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再用扩张管扩张,将留置管经钢丝送入静脉,拔出钢丝,留置管外接输液器及肝素帽,最后用缝线固定。本组均穿刺、置管成功。共有29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感染、血肿、渗血、输液不畅。  相似文献   
58.
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在PCI中无复流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同期于我院行PCI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的12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和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中末次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同时观察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术后6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两次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血流获得率、TMPG 3级获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及PCI术后60 d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PCI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维拉帕米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抗抑郁药在非精神科的使用情况。方法通过HIS 3.0系统随机抽取2005~2010年同期门诊抗抑郁药处方各6000张,统计在精神科抗抑郁药的用药频度;调查分析2010年抗抑郁药处方情况。结果我院抗抑郁药DDDs 2010年比2005年增加61.05%,精神科抗抑郁药的DDDs变化不大;非精神科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有44.71%的年龄在41~60岁;主要病种是高血压、功能性胃肠病、头痛等;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为主要用药。结论我院非精神科抗抑郁药的DDDs5年来呈上升趋势;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及血清高敏CRP(hsCRP)的变化。[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到我院住院的7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G、IgM、IgA、C3、C4、hsCRP.同时以50名到我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肝炎后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IgM、IgG、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C3和C4低于对照组(P〈0.01、P〈0.05)。Ig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hsCRP与肝炎后肝硬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检测结果不仅对肝硬化的分期,而且对判断病情、衡量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估计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