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9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进一步改善保乳手术后的乳房美容效果.[方法]对21例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应用带蒂背阔肌脂肪瓣一期修复乳腺缺损,术后给予辅助放化疗.[结果]21例背阔肌脂肪瓣一期修复乳腺缺损区后全部成活,未见皮肤坏死和移植区皮下积液,创口感染1例.6个月重建乳房美容效果评价优良率为76.2%.[结论]带蒂背阔肌脂肪瓣一期修复可改善保留乳房治疗后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 为降低直肠癌Hartmann‘s手术后留下骶前腔所致感染的发生率。 以来,我们对27例女性患者采用子宫充填骶前腔,并与单纯缝合盆底腹膜,骶前并置引流管的传统方法比较。结果 27例采用子宫充填骶前腔的病人无发生骶前感染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16.8±7.82天。而单纯缝合盆底腹膜,骶前置引流管,术后感染发生率达41.94%,平均住院日32±13.65天。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nimesulide对乳腺癌细胞株MMP-2、MMP-9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nimesulide作用体外培养的MDA-MB-231、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48 h,MMP-2、MMP-9 mRNA的变化.结果:50 μmol/L nimesulide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MMP-2 mRNA的表达,100 μ mol/L时其几乎完全抑制;100 μ mol/L nimesulide显著抑制MCF-7细胞MMP-2 mRNA的表达,200 μ mol/L时完全抑制其基因的表达.50μmol/L nimesulide明显抑制MDA-MB-231、MCF-7细胞MMP-9 mRNA的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加,MMP-9 mRNA逐渐被抑制.结论:nimesulide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下调MDA-MB-231、MCF-7乳腺癌细胞株MMP-2、MMP-9 mRNA的表达,而MDA-MB-231细胞对nimesulide更敏感,这种作用是COX-2非依赖性途径,为nimesulide用于转移乳腺癌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5.
乳腺癌的保乳治疗(附7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相关问题及保乳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总结我科2003年-2007年对76例乳腺癌采用外科保乳治疗病例及随访资料,对70例(失访6例)患者的术后乳房外形进行评估,评价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治疗67例,9例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2周期后,肿块缩小至3 cm以下,行保乳治疗;手术方法的选择:行肿块局部扩大切除21例,区段切除45例,象限切除10例,均行同期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其中,9例行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即时局部乳房缺损修复36例,其中胶原蛋白海绵填塞8例,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28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评价,"良好"76﹪,"一般"16﹪,"差"8﹪.所有病例术后均给予6周期的化疗、乳房术后根治性辅助放疗及内分泌治疗.随访最长58月,平均32月,2例局部复发,3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1例死亡.结论 对于Ⅰ、Ⅱ期乳腺癌外科治疗,保乳根治术具有美观效果、提高了生活质量;对于Ⅲ期乳腺癌,采用新辅助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仍可成功保乳;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乳房缺损是保乳手术Ⅰ期乳房成形的理想方法;乳腔镜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美观、微创的优势;加强医患沟通、提高保乳意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镜下表现,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3月~2005年3月对5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从SLN淋巴结包膜侵犯、癌细胞分布、转移灶大小、淋巴管栓塞四个方面比较腋窝非前哨淋巴结(ANSLN)阳性组与ANSLN阴性组SLN的病理表现差异。[结果]18例SLN转移病例中,ANSLN阳性9例,ANSLN阴性9例。ANSLN阳性组中88.89%SLN镜下癌细胞呈弥漫性散在分布,占据整个淋巴结切面面积的50%以上。ANSLN阴性组中SLN100%呈彼此孤立的巢状分布,各转移灶面积总和不超过整个淋巴面积2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LN内癌细胞的分布特征和转移灶大小可能是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7.
细胞周期蛋白D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 1(cyclinD1)的表达 ,及其与激素受体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97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 2 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情况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雌、孕激素受体 (ER、PR)的表达。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 ,cyclinD1蛋白表达率 (5 7.7% )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5 .0 % ) (P <0 .0 1)。ER阳性、PR阳性的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 1表达较ER阴性、PR阴性者增高。cyclinD 1高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显著相关 ,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cyclinD1的高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并与激素受体、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78.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长度约22nt的内源性短链RNA,不编码蛋白质,可通过与编码蛋白质的mRNA互补结合,沉默其表达,从而起着调控细胞分化、生长、增殖、代谢、凋亡等功能。而肿瘤的发生、发展正是细胞无限增殖和凋亡失控的结果,因此miRNA和肿瘤的关系正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如果miRNA的靶基因是癌基因,那么miRNA的表达低于正常水平,将引起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增加,导致肿瘤发生;反之,若miRNA的靶基因是抑癌基因,此miRNA的表达高于正常水平,将引起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减少,亦可导致肿瘤发生。一种miRNA可以同时调节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表达,因此以miRNA作为治疗靶点也许比单一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作为治疗靶点更有效。miRNA的发现及其和肿瘤关系的揭示为寻找乳腺癌新的生物治疗靶点提供了一个极有希望的研究方向。本文就mi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笔者对30例无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的直肠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8岁),及20例正常人(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3岁),采用PEG方法分别进行血清T_3、T_4含量测定。测定结果:直肠癌组T_3平均为85.17±38.76ng/d1;正常组为137.95±57.23ng/d1,两组间差异有非常非常显著意义(P<0.001)。30例直肠癌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利于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4~2008年收治的108例≤35岁和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00例>35岁的女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结果≤35岁年轻组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8.2%,误诊率为39.8%。年轻组在确诊时间≤1个月(32.4%、48.0%)、脉管癌栓(12.0%、3%)、原发肿瘤直径>5cm(21.3%、8%)、腋窝淋巴结转移4~9个(21.3%、10%)、pTNM分期Ⅲ~Ⅳ期(42.6%、29%)、Her-2阳性(41.7%、20%)方面与中老年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P53、三阴性乳腺癌(Basal-like)、手术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钼靶X线和彩超乳腺癌检出率分别为45.2%和74.1%。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误诊率高,侵袭性强,pTNM分期晚,Her-2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