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9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DAP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1)是凋亡的正性调节因子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DAPK1 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DAPK1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45例由癌及癌旁组织组成的配对甲状腺癌乳头状标本,其中癌旁组织的病理类型分别为: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状腺瘤,各15例,每例取癌及癌旁组织各一份,分别行连续切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DAPK1 mRNA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相应组织中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DAPK1 mRNA阳性表达率和AI分别为37.78%(17/45),(0.74±0.30)%;癌旁组织中为71.11%(32/45),(1.39±0.29)%。两者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组织(P〈0.01)。癌组织中DAPK1 mRNA呈阳性表达者,其AI为(0.94±0.22)%;表达阴性者,其AI为(0.62±0.28)%,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连续切片上,DAPK1mRNA阳性细胞的分布区域与凋亡阳性细胞的分布相似。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的癌组织DAPK1 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17.65%vs 50%,P〈0.05)。DAPK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周围浸润情况无关(P〉0.05)。结论:DAPK1有肿瘤抑制作用,其表达低下或缺失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DAPK1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微RNA-21(mir-21)和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ir-21表达,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相应癌组织中PTEN表达,分析mir-21表达和PTE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茎环realtime RT-PCR检测mir-21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mir-2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1);PTEN在癌组织中的低表达率为45%(18/22).PTEN低表达组mir-21的表达显著高于PTEN高表达组(P=0.013).mir-21的高表达还和较高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高增殖指数有关(P值分别为0.021,0.010和0.030).结论 mir-2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升高,可能和乳腺癌的增殖、侵袭转移有关;在乳腺癌中PTEN可能为其靶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直肠癌保肛术后肠外瘘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后发生肠外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肠外瘘患者采用非综合方法治疗,主要措施包括:确保谫引流通畅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不同病情采用进食、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以增强患者营养状况;避免不必要的肛门指检。结果:84例治愈,4例改行Miles术,1例出现真菌性败血症自动出院,6例行横结肠造瘘术。从瘘发生至瘘治愈拔管平均17.6天,最短5天最长43天。结论:直肠  相似文献   
104.
甲状腺癌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临床上十分罕见,国内外作者单位: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肿瘤外科(张筱骅);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王怡淳)文献更鲜有系统的叙述。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976~1996年共收治甲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微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深度测序的方法,筛选8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选出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的miRNA;用实时荧光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对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30例作为对照的正常健康体检女性血浆中相应mi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深度测序发现miR-7、miR-21、miR-155、miR-182、miR-184、miR-196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在乳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检测发现其中miR-21、miR-155、miR-184、miR-196a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升高(P<0.001,P<0.001,P=0.002及P=0.028);其ROC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23(95%CI:0.730~0.916),0.780(95%CI:0.681~0.879),0.708(95%CI:0.591~0.826)和0.645(95%CI:0.527~0.763);miR-21和miR-155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及P=0.024)。结论:miRNA在乳腺癌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新的血液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病(HT)的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090例。根墙术后病理结果分为PTC合并HT组(PTC—HT组)和单纯PTC组(PTC组),比较两纽术前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C—HT组患者较PTC组年龄更轻,女性患者更多见,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癌多灶性发生率及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甲状腺癌多灶性、TSH水平是PTC合并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合并HT的PTC患者较单纯PTC更常见于年龄较轻的女性,B超肿块边界不清发生率、术前TSH水平和甲状腺癌多发灶的发生率更高,手术方式更倾向于选择甲状腺全切术。但肿块边界不清并不是PTC合并HT的独立预测因素,故对于H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超声医师在关于结节恶性风险的评估和诊断方面无需作出特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7.
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与成人相比有以下特征:就诊时肿瘤体积更大,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性更高,乳头状癌比例更高,更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复发率较高,但总体预后较好。两者分子生物学特点也有所不同,青少年患者RET/PTC融合基因较常见,BRAF、RAS突变较少,且雌激素、cMET及 HGF/SF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与成人相比有以下特征:就诊时肿瘤体积更大,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性更高,乳头状癌比例更高,更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复发率较高,但总体预后较好。两者分子生物学特点也有所不同,青少年患者RET/PTC融合基因较常见,BRAF、RAS突变较少,且雌激素、CMET及HGF/SF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乳腺癌β3-微管蛋白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耐药发生的关系。方法对4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2~6个周期的含紫杉类药物方案化疗,并在化疗前及化疗的第2、4、6周期末检测β3-微管蛋白的表达,分析化疗疗效与β3-微管蛋白表达的相关关系以及化疗过程中β3-微管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化疗前β3-微管蛋白的平均表达率为0.456±0.320,化疗总体有效率为57.1%,tubb3表达与紫杉类药物化疗有效率呈负相关。在化疗过程中,β3-微管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并在第4疗程达到了统计学的差异。结论β3-微管蛋白是良好的紫杉类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并且可能是紫杉类继发耐药的重要原因,在化疗前及化疗过程中检测其表达情况有助于化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结肠癌患者114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经NACT的FOLFOX4方案治疗前后结肠癌细胞凋亡和癌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环氧合酶-2(COX-2)、p53蛋白的表达,并判定NACT的近期疗效.结果 NACT化疗后结肠癌细胞发生典型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系数(3.87%比1.17%)和凋亡阻性率(59.65%比23.68%)显著高于化疗前.经NACT治疗后患者结肠癌细胞bcl-2(54.39%比70.15%)、COX-2(28.07%比50.00%)和p53(45.61%比70.05%)的阳性表达率与化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bax阳性表达率(22.81%比50.88%)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bcl-2/bax比值(3.08比1.07)也显著降低.NACT治疗组的总有效率(39.47%)显著高于对照组(1.75%),治疗后患者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结肠癌患者经NACT化疗后癌组织中bcl-2、COX-2和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bax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促进癌细胞凋亡,且NACT的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