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283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克隆演变(clonal evolution)过程中的遗传学机制。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从保存的石蜡包埋组织中获取基因组DNA;利用6个位于染色体8p12-21、8p22、17q21上的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25例患者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中等位基因的缺失或保留进行分析。结果在24例信息病例中,14例(58%)在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中所有位点均表现为相同的等位基因缺失或保留模式,而另外10例(42%)则显示不一致的等位基因缺失。10例中有8例原发癌表现为等位基因保留,而在相应转移灶则为缺失,另外2例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位点表现为不同的等位基因缺失模式。结论前列腺癌在原发癌及相应转移灶遗传组成上的差异可能与其内在异质性、整体遗传不稳定性及克隆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2.
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致痫灶位置与脑软化灶的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例患者致痫灶位于外伤软化灶周围(2~7 cm);5例为颞叶癫痫,其中4例为颞叶内侧型(3例受伤时年龄1.5~5岁,术后病理显示海马胶质细胞增生)、1例为颞叶外侧型.13例患者均在皮层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治疗,4例同期行颅骨修补术.经2~5年随访,总手术有效率92.3%,优良率84.6%. 结论 外伤性癫痫致痫灶常位于软化灶周围;小于5岁的重型颅脑损伤易导致海马硬化;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疗效较好,一经诊断,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33例急诊PCI成功,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94.29%,平均住院12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无心绞痛及死亡病例,患者满意率高.结论:对于胸痛12~24小时,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急诊PC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胰腺癌22例组织中的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胰腺癌22例组织中,扩增出260bp的条带,VEGF mRNA阳性表达15例(68.18%),VEGF mRNA表达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有关,高分化者表达强度显著低于低分化者(P<0.05),Ⅰ~Ⅱ期表达强度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结论:VEGF基因表达在胰腺癌发生、转移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青藏列车中乘客的高原反应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跟踪监测乘客在青藏铁路列车中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血压(BP)、高原反应症状的变化.评估列车在高原行进中乘客的安全性,为列车中的高原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脉氧仪、血压计、改进的Lake Louise急性高原病(AMS)自评表对8名健康乘客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对13名自愿乘客进行抽查监测.[结果]乘客的SaO2与列车行使海拔显示出强或中相关性,在格尔木至拉萨段有的乘客会表现出较严重的SaO2下降(<70%),有的乘客会表现出BP显著增高(全程收缩压极差达46mmHg),有的乘客出现较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结论]本次监测结果显示,现行列车低氧防护措施不能完全防止AMS发生,故加强青藏列车中乘客的医学数据监测和列车低氧防护研究显得仍有必要;建议在列车上装配必要的小型高原反应监测仪器;可探索建立乘客SaO2与列车行使海拔关联性的预测数据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摩尔比80∶20)可降解尿道支架的可行性,并评价支架管的力学性能。方法:PLGA(80∶20)用三氯甲烷溶解并配成3%、4%、5%和6%的溶液,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尿道支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种浓度PLGA制备的纳米尿道支架的微观结构,比较各种浓度PLGA支架的纤维直径、孔径、孔隙率及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浓度为3%、4%和5%的PLGA尿道支架制备成功,浓度为6%的PLGA因浓度过高制管失败。支架呈白色,长度4 cm,内径约 3.0 mm,外径约4.0 mm。电镜扫描见3种浓度的PLGA支架纤维平均直径随浓度的增高而增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浓度PLGA支架的平均孔径分别为(7±4)、(13±7)和(32±13)μm,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LGA支架的孔隙率接近79%,4%PLGA支架的孔隙率约为85%,而5%PLGA支架的孔隙率约为9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浓度PLGA支架的平均断裂强度分别为(2.37±0.15)、(1.97±0.07)和(1.85±0.11)MPa,3%PLGA支架的断裂强度显著高于浓度4%及5%PLGA支架(P<0.05),而4%与5% 2种浓度PLGA支架的平均断裂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PLGA尿道支架在孔径、孔隙率等方面可较好满足尿道组织工程支架对空间结构的要求,虽力学性能较3%PLGA支架略差,但可完全满足支架对力学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
本文采用 Tru—Cut 活检针对22例原因不明性无精子症病人行睾丸穿刺,并对结果进行了临床分析.此法对原因不明性无精子症病人分析其无精子的原因,是一种简单易行、可靠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腹腔内留置钛夹转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腹腔镜腹部手术中,留置腹腔内钛夹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了探讨腹腔内留置钛夹的不良反应,我们用新西兰纯种大白兔进行实验,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材料:新西兰纯种大白兔4 0只,雌雄各半,兔龄3个月,体重1 5~2 5kg ,动物通过检疫均合格。LT30 0钛夹为美国强生公司产。2 .实验动物的分组及处理:将白兔按体重、性别分成2组,钛夹组和游离钛夹组,每组2 0只。各组动物以3%戊巴比妥钠(剂量1ml/kg)麻醉,麻醉维持视手术时间长短少量追加。无菌条件下在大白兔腹部正中做2~4cm切口进入腹腔。(1)钛夹组:游离出部分大网膜组织及肠系膜动脉分支后,…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致痫灶位置与脑软化灶的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例患者致痫灶位于外伤软化灶周围(2~7 cm);5例为颞叶癫痫,其中4例为颞叶内侧型(3例受伤时年龄1.5~5岁,术后病理显示海马胶质细胞增生)、1例为颞叶外侧型.13例患者均在皮层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治疗,4例同期行颅骨修补术.经2~5年随访,总手术有效率92.3%,优良率84.6%. 结论 外伤性癫痫致痫灶常位于软化灶周围;小于5岁的重型颅脑损伤易导致海马硬化;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疗效较好,一经诊断,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丙酮酸透膜与乳酸穿梭的关系。方法:不同运动能力的20名男性大学生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连续进行不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递增强度跑台运动,每级负荷运动3分钟,3分钟末取血,测试受试者血乳酸和丙酮酸浓度。结果:(1)运动组乳酸阈平均值出现在75%最大摄氧量强度,对照组出现在65%最大摄氧量强度,两组各级负荷血乳酸值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2)对照组各级负荷下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组在75%、95%最大摄氧量强度下的血丙酮酸浓度与上一级负荷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果表明:(1)丙酮酸在乳酸阈之前不能或不易透过肌细胞膜。(2)提示丙酮酸透膜与运动强度、时相有关,其机制可能与乳酸穿梭到一定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