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白内障防盲手术中人工晶状体度数配置出现的问题。为今后防盲手术中人工晶状体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进行免费白内障手术的158例(158眼)资料,记录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值与术中实际植入度数,统计分析两者的总体分布情况及差异。结果术前测量人工晶状体最小度数为-2.5D,最大为25D。〈4.0D6枚(3.80%),4.0~10.5D8枚(5.06%),11.0-14.5D9枚(5.70%),15.0~16.5D8枚(5.06%),17.0~19.5D43枚(27.22%),20.0~23.5D78枚(49.37%),其中以21.0D,21.5D和22.0D最多,频率分别为7.59%,10.13%和9.49%,24.0~25.0D6枚占3.80%。术中植入人工晶体〈4.0D未植入(0度)5枚(3.16%);4.0~10.5D9枚(5.70%);11.0~14.5D9枚(5.70%);15.0-16.5D9枚(5.70%);17.0—19.5D37枚(23.42%);20.0~23.5D85枚(53.80%),其中21.5D频率最高为12.02%;24.0~24.5D4枚,占2.53%:≥25.0D缺如。术中植入的人工晶体与术前测量值完全符合(差值为0)者98例,占62.03%;相差值为0.5-0.9D者37例,占23.42%;1.0~1.9D者14例,占8.86%;2.0~2.9D者4例,占2.53%;≥3.0D者5例,占3.16%。结论白内障防盲手术中人工晶状体配置基本合理,但尚有各种不足之处。应依据人工晶状体的分布状态优化人工晶状体的配置,同时建议残疾人联合会提高人工晶状体配置效率,加强合作,对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术后视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次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 总结我院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7月间采用经腹保留幽门次全胃切除、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手术的 17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 1例手术死亡 ,无吻合口瘘及狭窄。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半年每顿进食 2 0 0~ 3 0 0g ,每日进餐 3~ 4次 ,餐后无胸骨后灼痛 ,无胆汁返流现象 ,无排空障碍及倾倒综合征。全组患者均无贫血 ,体质量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保留幽门次全胃切除、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细胞黏附分子Catenin家族成员之一δ-catenin(也被称为NPRAP,neural plakophilin-related armadillo protein)最初被发现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突触,它对突触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δ-catenin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且现有的研究结果揭示δ-catenin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δ-catenin在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食道癌、结直肠癌等几个常见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下一步深入研究δ-catenin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55.
目前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已逾8 000万[1]。近年发现胃转流术对2型糖尿病的治愈率达83%~86%[2-3],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 总结3年来采用全胃切除、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手术的17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1例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及狭窄。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半年患者每顿进食200-300g,每日3-4次,主观感觉好,餐后无胸骨后灼痛,无胆汁反流现象,无排空障碍。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保留幽门环、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7.
经腹全胃切除治疗胃癌1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的适应证,合理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 复习经腹全胃切除术的1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治性全胃切除132例,姑息性全胃切除38例,联合脏器切除18例,全胃切除后采用食管空肠Roux-Y吻合重建消化道110例,间置空肠法重建消化道60例,食管空肠Roux-Y吻合发生倾倒综合征20例,返流性食管炎6例,间置空肠法重建消化道无一例发生,结论(1)胃癌尤其是胃底贲门癌采用经腹手术效果较好。(2)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采用全胃切除可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3)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采用间置空肠重建消化道优于食管空肠Roux-Y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CDT联合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骨科术后急性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和解放军东部战区海军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2月骨科术后急性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CDT联合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患者48例(A组),单纯CDT 31例(B组),单纯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33例(C组)。分析患者不同溶栓时间的下肢周径变化、血栓清除率和总有效率以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B组大腿消肿时间较C组均短,A组小腿消肿时间较B、C组均短(P<0.05),B组小腿消肿时间较C组长(P<0.05),提示A组下肢消肿效果最好。A组在溶栓3、5 d后血栓清除率高于B组(P<0.05),溶栓不同时间点A组、B组血栓清除率均高于C组(P<0.05),提示A组血栓清除最快。溶栓总有效率A组、B组均高于C组(P<0.05)。结论 CDT联合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骨科术后急性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单纯应用CDT术经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方法,具有起效快、临床效果佳、血栓清除率及溶栓总有效率高的优点,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9.
60.
当前机器人手术已经在胃肠外科领域广泛的应用,由于机器人手术基本上是由主刀医师一个人操作,助手操作较少。因此如何能让年轻医师较快掌握机器人手术这门技巧一直是外科临床教学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所在科室开展机器人胃肠肿瘤手术的经验及结合文献报道的提高机器人手术效率的方法,探讨如何培养年轻胃肠外科医生的机器人胃肠外科手术能力。总之熟练的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技能,完成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大约25例的学习曲线是熟练进行机器人胃肠外科手术的基础,而前期通过机器人模拟手术系统进行模拟训练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