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67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294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59篇
  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眼附属器淋巴瘤(OAL)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38只眼)OAL患者的MRI特点。结果单眼发病32例(91.4%),双眼发病3例(8.6%),累及眼睑、结膜18只眼(47.4%),累及泪腺14只眼(36.8%),累及泪囊9只眼(23.7%),累及眼外肌9只眼(23.7%),累及2个以上部位23只眼(60.5%)。以眼外肌为参照,T1WI等信号29只眼(76.3%),稍高信号9只眼(23.7%);T2WI等信号26只眼(68.4%),稍高信号12只眼(31.6%),其内见低信号流空影4只眼(10.5%),伴发同侧副鼻窦炎症10只眼(26.3%);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0只眼(52.6%),中度强化12只眼(31.6%),明显强化6只眼(15.8%);包绕眼球且未侵及球内结构32只眼(84.2%),其中30只眼球壁不变形。结论OAL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单眼多见,好发于眶隔前组织,并向眶内侵犯,多部位受侵,弥漫性铸型生长,易包绕眼球但眼球不变形是其特点,信号多均匀,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对猪乳腺行微波消融(MWA)的最佳模式。方法 分别对4只猪以不同模式行MWA:模式1为约400 J能量+5 mm针型,模式2为约400 J能量+3 mm针型,模式3为约1 000 J能量+3 mm针型,模式4为约2 000 J能量+3 mm针型;比较不同模式下消融灶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仅对模式2、3、4消融灶切开送病理)和消融致皮肤热损伤发生率。结果 MWA前及以模式1~4行MWA后,猪乳腺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281,P=0.009);MWA后乳腺硬度均明显高于MWA前(P均<0.05),模式1消融灶硬度明显大于模式2~4(P均<0.05)。超声造影显示消融灶长径为(21.24±3.68)mm,与大体标本所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宽径为(9.43±1.50)mm,大于大体标本所见(P=0.001)。大体标本显示,模式2、3、4之间,消融灶长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模式1行MWA后猪皮肤见3处红肿、1处水泡,以模式4行MWA后见3处红肿、2处水泡,模式2、3均未见皮肤热损伤;各模式间皮肤热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低能量+3 mm发射前端针型为MWA用于猪乳腺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溶液联合雾化吸入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92例肺炎患儿分为2组,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气喘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沙丁胺醇溶液在肺炎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4.
鼻内镜下经蝶窦蝶鞍区手术中蝶窦前壁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鼻内镜下经蝶窦蝶鞍区手术准确寻找蝶窦口,避免损伤蝶腭动脉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例国人头颅标本上,用游标卡尺和角规对30侧蝶窦前壁进行解剖学(走行、位置、外径以及与相关结构的距离)观察和测量.结果:鼻小柱根部至蝶窦口下极及蝶腭孔的距离分别为(60.40±3.21,58.10~72.76) mm和(62.14±1.93,59.50~73.40) mm;蝶腭孔至蝶窦口下极的距离为(12.20±1.10,8.10~16.35) mm,在蝶腭孔处蝶腭动脉的外径为(1.99±0.13,1.50~2.80) mm;蝶窦口下极至鼻中隔后上动脉及鼻中隔后下动脉的距离分别为(3.49±0.24,2.78~5.20) mm和(6.42±1.08,4.30~8.50) mm.结论:蝶窦口是经蝶窦蝶鞍区手术的重要标志;开放蝶窦时宜从蝶窦口内下方开放,以免损伤蝶腭动脉.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调查中蒙边境塔克什肯口岸地区鼠疫流行动态,为鼠疫防控提供风险预警.方法 2020年4-8月,在塔克什肯口岸地区5个监测点,采用1日弓形夹、夹线法捕鼠,用胶体金免疫层析、上转磷光免疫层析、间接血凝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鼠疫菌F1抗体和F1抗原.结果 在塔克什肯口岸花海子监测点的鼠洞、旱獭洞中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49例新生儿胃穿孔病例。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预后等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1)49例患儿中,男29例(59.2%),女20例(40.8%);早产儿30例(61.2%),足月儿19例(38.8%);体重(2450±700)g,范围为1010~5000 g。29例(59.2%)为低出生体重儿。11例(22.4%)有围产期不良事件;17例(34.7%)术前合并感染性休克;6例(12.2%)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2例(4.1%)有生后窒息复苏史,2例(4.1%)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12例(24.5%)有留置胃管或洗胃史。(2)49例患儿的发病时间为(3.8±2.0)d,47例(95.9%)于生后1周内发病,其中36例于生后≤4 d发病;25例(51.0%)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3)首发症状以单纯腹胀最常见[69.4%(34/49)],12例(24.5%)腹胀伴呕吐,39例(79.6%)患儿术前腹部立位X射线片可见膈下大量游离气体,肝脏受压下移,胃泡影减小或消失。(4)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急诊行开腹探查、胃壁一期修补术。术中见27例(55.1%)穿孔位于胃大弯,5例(10.2%)位于胃小弯,14例(28.6%)位于胃前壁,3例(6.1%)位于胃后壁。33例(67.3%)穿孔长径≥3 cm。术后3例(6.1%)发生切口感染,2例(4.1%)吻合口漏;1例术后48 h发现大量气液胸,再次手术证实为食道重复并食道穿孔。(5)49例中,35例(71.4%)的病因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4例(8.2%)为损伤,10例(20.4%)为自发性穿孔。(6)49例中,8例(16.3%)死亡,36例(73.5%)存活,5例(10.2%)术后放弃治疗。剔除5例放弃治疗的患儿后,存活组中发病到手术时间≤12 h及穿孔长径<3 cm患儿的比例高于死亡组[61.1%(22/36)与1/8,χ^2=4.404;41.7%(15/36)与0/8];死亡组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比例高于存活组[6/8与22.2%(8/36),χ^2=6.147](P值均<0.05)。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死率较高,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胃穿孔的病理基础和主要病因,突然出现的腹胀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尽早手术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转移癌136例347个病灶.原发灶来自消化道肿瘤99例,乳腺癌17例,肺癌12例,其他8例.病灶最大径1.4~7.7 cm.首次射频治疗前57例为单发病灶,≥3个病灶者42例.所有患者射频治疗后1个月均行增强CT检查判断病灶灭活状况,并随访患者生存期,随访时间为3~51个月.结果治疗后24 h或1个月增强CT检查,肿瘤灭活率为95.1%.经随访共有39个病灶(11.2%)在2~19个月局部复发增大.RFA治疗后局部灭活率及复发率与病灶大小有密切关系.55例(40.4%)在RFA后1~16个月内肝脏其他部位出现新生转移灶,初次RFA治疗时病灶越少肝内出现新生转移灶的比例越小,而与RFA治疗前病灶大小无关.本组病例平均生存期为(26.22±1.85)个月.1年生存率80.3%,2年生存率43.8%,3年生存率28.8%.RFA治疗后复发未再行治疗与复发后RFA治疗1~2次患者的生存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复发后再次治疗3~4次者无明显差异.发生较严重并发症3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超声引导RFA治疗肝脏转移癌局部灭活率高,并发症较少,可有效延长生存期;对单发病灶疗效显著,对再发或复发病例可随肿瘤的复发转移多次治疗,显示了RFA治疗肝转移癌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张晖  王勇 《磁共振成像》2018,(4):265-269
目的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及灌注成像技术对钼靶诊断为乳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的乳腺病变即可疑恶性的乳腺病变进行影像学分析,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研究,探讨联合应用两种技术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83例患者共95个乳腺病灶为研究对象。由两名高年资的医师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的磁共振影像特征,并测量所有病变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灌注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把可疑恶性的乳腺病灶按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把这两组间的ADC值的差异及灌注定量参数K~(trans)、K_(ep)及V_e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95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变组有46个病灶,恶性病变组有49个病灶。上述2组中恶性病变组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该平均ADC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组的灌注定量参数平均K~(trans)、K_(e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技术结合灌注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59.
脑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采用目前现有的手术加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仍难以根治.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生成.应用肿瘤相关抗原或抗原多肽体外冲击致敏DC制成疫苗,回输或免疫接种于载瘤宿主,可诱发特异性CTL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就DC疫苗在脑恶性胶质瘤治疗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诊断中枢系统疾病中的用途。方法 86例临床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包括超急性及急性期脑梗死40例,脑肿瘤32例,脑白质疏松7例,多发性硬化4例,脑中毒3例以及作为正常对照的健康志愿者9例均经常规磁共振序列和DWI、DTI检查,对患侧和健侧大脑白质纤维束感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方向编码彩色(DEC)图和黑白各向异性(FA)图,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I)显示脑白质纤维束走形方向、损伤、受压、移位等情况。结果健康组不同部位的脑白质的FA值不同,但大脑半球两侧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急性(发病后小于6 h)脑梗死区白质FA值与对侧相比轻度增高或降低,急性期(发病后6~72 h)脑梗死区白质FA值显著减低,FA图为低信号,健侧脑白质为高信号,均有明显差别。良恶性脑肿瘤FA值仅在瘤周水肿区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FA图肿瘤实质为稍低信号,中心坏死及周围水肿表现为低信号。脑白质病变和正常对照组感兴趣区测量FA值,病变区FA值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无创且清晰地显示白质纤维束走行方向及分布情况,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有重要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