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53篇
  3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危重并发症 ,以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发现该并发症是由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只要找出潜在诱因 ,加强观察和护理 ,积极消除诱因 ,肝性脑病就能缓解。我们对 1998~ 2 0 0 1年在我科住院的 30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针对性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经临床、生化、B超等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且均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 。其中入院表现为肝性脑病 19例 ,余 1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肝性脑病。 2 2例经降血氨、甘露醇脱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的决策树、贝叶斯、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四种模型并选择出最优模型。方法 收集2010—2019年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AA与hypo-MDS患者的病例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筛选指标,将处理后的样本以4[DK]∶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决策树、贝叶斯、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四种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多次重复验证,通过灵敏度、AUC等指标评价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hypo-MDS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低于AA患者,成熟单核细胞比例等指标高于AA患者,年龄和职业分布也存在差异(P<0.05);最终选出21个特异性指标。四种模型的分类效果比较:灵敏度分别为82.56%、65.12%、87.21%、79.07%;AUC分别为0.81、0.68、0.82、0.83;准确率分别为75.32%、69.48%、77.27%、74.03%。对卷积神经网络的误判病例分析得出年龄、血成熟淋巴细胞等7个指标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决策树、贝叶斯、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四种诊断模型中,卷积神经网络具有最佳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 病历报告患者 ,6 2岁 ,已婚。主因绝经 10年 ,阴道不规则出血 1年 ,加重 5d ,于 1999年 3月 2 3日入院 ,查体 :T 37℃ ,P 80 /min ,BP 13.3/9.33kPa。轻度贫血貌 ,身体无消瘦 ,营养中等 ,心肺无异常。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阴道检查 :外阴老年型 ,阴道内有少量暗红色血瘀 ,通畅 ,粘膜薄 ,阴道壁弹性尚好 ,自宫颈口脱出至阴道一肿物 ,4cm× 4cm× 2cm大小 ,红色 ,触之不硬 ,表面结节样 ,易出血 ,蒂伸入颈管。直径0 .5cm ,宫颈已萎缩 ,颈管及穹窿弹性好 ,宫体后位 ,小于正常 ,活动 ,附件区未触及异常。骶韧带及主韧带未…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5例局部注射白介素后用激光烧灼,治疗组35例激光烧伤后外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2喷2次/d,连用3d,1喷2次/d,连用4d,1喷隔日1次,连用8d,并做定期复查。结果:对照组18例局部注射白介素疼痛难忍,治疗后第15、30、45、60、90d复查:对照组复发分别为3、1、1、0、1例,而治疗组分别为0、0、0、0、1例,除治疗组有1例局部有轻度烧灼感外,其余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有效,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替硝唑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方法75例牙周炎患者,随机数字法划分为两组,参照组42例采用替硝唑全身用药治疗,研究组33例采用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与参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硝唑局部用药方法治疗牙周炎疾病,更为安全可靠,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应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7.
高龄骨科患者一般均合并有内科疾病,其围手术期处理一直是医学难题,以致把这类患者视为手术的禁忌,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处理高龄患者合并的内科疾病的技术逐步改进和经验积累,这种现象正在改善。本文报告一组高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体会。以期为这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患者为我院2010—2011年均来自本院骨科。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70~107岁,平均78岁。各种需手术治疗的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49例,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胸、腰椎管狭窄8例。合并有高血压60例、慢性支  相似文献   
18.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病程进展快,在手外科临床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只有临床重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好的预后。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共收治13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64~79〔平均(69±6.7)〕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8年。发病部位:右手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被应用于周围神经移植来抑制或减弱移植排斥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转化生长因子又表现出正向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有必要进行量效关系研究获取可靠的数据佐证。 目的:从剂量学上观察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与免疫排斥反应的量效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0只为供体。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为受体,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自体神经移植组、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低、中、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AdTrack—CMV—TGF-β1质粒,pAdEasy—1—Bj51833细胞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病实验室曾令兰教授惠赠。 方法:于手术显微镜下,从犁状肌下孔0.5cm处整齐剪下长约1cm的坐骨神经,将供体神经桥接于神经缺损处,异体神经移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注射剂量为10,20,40μg/只,空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注射空质粒。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轴突计数检查。 结果: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计数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接近(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病理学及透射电镜显示,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移植神经段效果接近于新鲜自体神经移植组(P〉0.05),并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高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迟发性超敏反应优于低剂量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异体神经移植组(P〈0.05)。 结论:局部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减轻大鼠同种异体坐骨神经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在10~40μg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的石蜡标本50例、同期相应瘤旁组织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辅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的方法 ,研究HMGB1、VEGF在各组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 HMGB1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145.16±10.55)与其在瘤旁组织中表达(103.47±6.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148.57±9.77)与其在瘤旁组织中的表达(105.28±1.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HMGB1与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0.422,P=0.001)。结论 HMGB1和VEGF的高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参与了肿瘤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给临床靶向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