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rAAV-BDNF)的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孕18d大鼠建立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模型,感染rAAV-BDNF病毒。在检测了BDNF稳定的表达水平后,用MAP2染色法来标示神经元树突形态。用荧光显微镜采样,统计胞体约15~20μm的MAP2阳性细胞初级树突的数目和长度。对照组神经元为感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相关病毒。结果感染rAAV-BDNF的海马神经元初级树突数目为(14±3)个,对照组的初级树突数目为(6±1)个。rAAV-BDNF感染的海马神经元树突总长度为(1500±150)μm,对照组的树突总长度为(700±50)μm,两组无论是树突数目还是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8和6.238,均P〈0.05)。结论rAAV-BDNF转染大鼠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后,能起到促进树突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和18是否在P0 180-199特异性T细胞过继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发挥协同增强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病理实验室完成。选取14-16周龄健康纯系雌性Lewis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自细胞介素12组,白细胞介素18组,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P0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用白细胞介素12租钱18体外预孵育的P0 180-199特异性T细胞过继动物,引发过继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后,观察和评估单独组和联合组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由2个观察者采取双盲法,每日对每只鼠进行临床评分,分值为两个得分的平均数。结果:50只小鼠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0mg/L的P0 180-199具有最强的T细胞增殖能力,可选择这个浓度体外扩增Po 180-199T细胞系。②P0对照组的过继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发病率低(2/10),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的所有大鼠均有发病(10/10)。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的病情严重,甚至有1只大鼠死于呼吸麻痹,发病时间和发病高峰时间均显著低于白细胞介素12组以及白细胞介素18组[(2.6&;#177;0.8).(3.2&;#177;0.9).(3.4&;#177;0.9)d,t=2.7,P〈0.05],[(5.8&;#177;1.4),(6.6&;#177;1.9),(8.1&;#177;1.8)d,t=2.7,P〈0.05]。⑨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病理表现为坐骨神经内的炎细胞的浸润数目增加和脱髓鞘的面积增加显著高于单独致敏的白细胞介素12组或白细胞介素18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7.1&;#177;11.2).(19.1&;#177;6.1),(14.6&;#177;4.9)个/mm^2,t=3.6,P〈0.051;[(3.2&;#177;0.6),(2.3&;#177;0.3),(2.0&;#177;0.3),t=3.1,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孵育的Po 180-199特异性T细胞具有更强的致神经炎作用,临床表现为更高的发病率,更严重的神经炎和更延迟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和18是否在P0180-199特异性T细胞过继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发挥协同增强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病理实验室完成。选取14~16周龄健康纯系雌性Lewis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2组,白细胞介素18组,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P0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用白细胞介素12和/或18体外预孵育的P0180-199特异性T细胞过继动物,引发过继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后,观察和评估单独组和联合组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由2个观察者采取双盲法,每日对每只鼠进行临床评分,分值为两个得分的平均数。结果:50只小鼠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0mg/L的P0180-199具有最强的T细胞增殖能力,可选择这个浓度体外扩增P0180-199T细胞系。②P0对照组的过继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发病率低(2/10),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的所有大鼠均有发病(10/10)。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的病情严重,甚至有1只大鼠死于呼吸麻痹,发病时间和发病高峰时间均显著低于白细胞介素12组以及白细胞介素18组([2.6±0.8),(3.2±0.9),(3.4±0.9)d,t=2.7,P<0.05],[(5.8±1.4),(6.6±1.9),(8.1±1.8)d,t=2.7,P<0.05]。③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病理表现为坐骨神经内的炎细胞的浸润数目增加和脱髓鞘的面积增加显著高于单独致敏的白细胞介素12组或白细胞介素18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7.1±11.2),(19.1±6.1),(14.6±4.9)个/mm2,t=3.6,P<0.05];([3.2±0.6),(2.3±0.3),(2.0±0.3),t=3.1,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孵育的P0180-199特异性T细胞具有更强的致神经炎作用,临床表现为更高的发病率,更严重的神经炎和更延迟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14.
15.
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治疗仍是医学界亟待攻破的难题,采用西药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需长期使用且价格昂贵,并存在多发感染、恶性肿瘤等不良反应。中药羊踯躅是我国一味传统民间药材,具有祛风除湿、镇静止痛等药理作用,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骨病顽疾,近年来,现代临床及药理学研究表明羊踯躅二萜类成分为羊踯躅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镇痛等作用,可有效治疗RA,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羊踯躅具有一定的毒性,严重阻碍了其临床推广应用,造成羊踯躅资源浪费。该文从化学成分、抗炎、镇痛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羊踯躅防治RA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羊踯躅的不良反应,以期为寻找抗类风湿关节炎天然药物及中药羊踯躅减毒增效的方法提供新思路,明确羊踯躅及其提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其应用前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进一步加强羊踯躅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和18是否在P0180-199特异性T细胞过继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发挥协同增强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病理实验室完成.选取14~16周龄健康纯系雌性Lewis鼠50只.随机均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2组,白细胞介素18组,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P0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用白细胞介素12和/或18体外预孵育的PO180-199特异性T细胞过继动物,引发过继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后,观察和评估单独组和联合组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由2个观察者采取双盲法,每日对每只鼠进行临床评分,分值为两个得分的平均数. 结果50只小鼠在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0 mg/L的PO180-199具有最强的T细胞增殖能力,可选择这个浓度体外扩增PO180-199T细胞系.②PO对照组的过继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发病率低(2/10),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的所有大鼠均有发病(10/10).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的病情严重,甚至有1只大鼠死于呼吸麻痹,发病时间和发病高峰时间均显著低于白细胞介素12组以及白细胞介素18组[(2.6±0.8).(3.2±0.9),(3.4±0.9)d,t=2.7,P<0.05],[5.8±1.4),(6.6±1.9),(8.1±1.8)d,t=2.7,P<0.05].③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组病理表现为坐骨神经内的炎细胞的浸润数目增加和脱髓鞘的面积增加显著高于单独致敏的白细胞介素12组或白细胞介素18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37.1±11.2),(19.1±6.1),(14.6±4.9)个/mm2,t=3.6,P<0.05;[(3.2±0.6),(2.3±0.3),(2.0±0.3),t=3.1,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2和18联合孵育的PO180-199特异性T细胞具有更强的致神经炎作用,临床表现为更高的发病率,更严重的神经炎和更延迟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β-连环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50例脑胶质瘤标本和40例健康对照标本,其中脑胶质瘤组包含低级别脑胶质瘤标本29例和高级别脑胶质瘤标本2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应用抗CD105抗体检测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蛋白CD105的表达水平,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脑胶质瘤组β-连环蛋白表达阳性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相比,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的β-连环蛋白表达阳性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β-连环蛋白表达阳性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三者间均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脑胶质瘤患者中β-连环蛋白表达阳性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均明显升高,其中高级别脑胶质瘤中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神经胶质母细胞瘤是原发性脑肿瘤中最常见且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该类肿瘤在术后及放化疗后极易复发,这导致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超过16个月。X染色体连锁基因CDKL5编码一个丝氨酸/苏氨酸激酶。CDKL5在神经发育过程中高表达,因此CDKL5在神经元中的功能以及与雷特综合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CDKL5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研究较少,本研究以CDKL5为靶点探讨其敲减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表观遗传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敲减CDKL5,Western blot检测表观遗传因子Dnmt1和MeCP2。结果:本研究发现,敲减CDKL5引起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观遗传因子Dnmt1下调和MeCP2上调。结论:Dnmt1的下调和MeCP2的上调表明,CDKL5可能参与维持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观遗传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成年大鼠海马脑区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方法,并检测BDNF慢病毒载体体内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生理盐水组(NS)、GFP慢病毒注射组(GFP)和BDNF慢病毒注射组(BDNF),每组15只.所有实验大鼠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定位海马组织.NS、GFP和BDNF组分别给予盐水(2μL)、GFP慢病毒(2μL)和BDNF慢病毒(2μL),SH组只实行手术操作.注射手术7d、14d和30d后,分别处死大鼠并进行在冰上取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分别提取海马总RNA和总蛋白质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DNF的表达水平和脑区分布.结果: BDNF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7d、14d和30d后,均可以成功检测到BDNF在mRNA和蛋白水平在海马脑区都有明显的表达,同假手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原位杂交检测显示BDNF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海马脑区7d、14d和30d的BDNF表达水平和脑区分布均保持稳定.结论:成功地建立了BDNF慢病毒注射成年大鼠海马脑区的方法,并可在注射后不同时间段检测到BDNF高水平的表达和均匀的海马脑区分布,为进一步将其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