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6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研究P53表达对双表达淋巴瘤(double expressor lymphoma,DEL)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MYC、BCL2和P53表达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2012年9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经明确病理诊断的初诊DLBCL患者8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淋巴组织标本MYC、BCL2、P53、CD10、BCL6、MUM1和Ki-67的表达。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和比较,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MYC、BCL2和P53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对比P53~-组患者,P53~+组患者LDH水平和NCCN-IPI评分更高,治疗总有效率(ORR)更低,总生存时间更短,死亡率更高(P值均小于0.05)。在MYC~+、BCL2~+或MYC~+/BCL2~+的DLBCL患者中,P53~+患者的OS显著更短(P0.05);MYC~+/P53~+患者比MYC~+或P53~+患者的OS更短(P0.05);在MYC~+/P53~+组中,BCL2表达与否对该组患者预后影响不显著(P0.05);在伴有MYC~+/P53~+、MYC~+/BCL2~+和BCL2~+/P53~+的DLBCL患者中,MYC~+/P53~+过表达组OS最短(3年OS率为31.6%),其次是MYC~-/BCL2~+/P53~+组(3年OS率为46.2%),MYC~+/BCL2~+/P53~-组OS较长(3年OS率为63.6%)(P值均小于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本队列中P53表达和NCCN-IPI是独立预后因子。结论:P53与MYC表达对DLBCL患者预后有负协同作用;P53表达加强了MYC~+/BCL2~+双表达淋巴瘤患者的不利预后;MYC~+/P53~+共表达比MYC~+/BCL2~+双表达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2.
 【摘要】 目的 研究bcl-6和Ki-6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DLBCL标本中bcl-6和Ki-67的表达情况。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bcl-6在DLBCL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4.44 %(49/90), 在RH组织中为15.00 %(3/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4,P=0.001);其表达与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B症状及Hans分型相关 (χ2值分别为5.257、5.257、4.704、16.024,均P<0.05)。Ki-67在DLBCL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80.00 %(72/90),而在RH组织中为20.00 %(4/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85,P=0.000),其表达与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及近期疗效相关(χ2值分别为5.889、6.451、6.024,均P<0.05)。结论 bcl-6和Ki-67的异常表达与DLBCL的临床分期、IPI及Hans分型等相关,可为其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重建与并发症、疗效的关系。方法 :14例淋巴瘤 (NHL 11例、HD3例 )、1例多发性骨髓瘤 (MM)、1例小细胞肺癌 (SCL C) ,16例患者均属 期~ 期。监测移植前、移植后 2 0天的细胞免疫功能 ,并分析与免疫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T3 、T4、T8、NK活性+2 0天左右恢复至移植前水平。移植后 s IL - 2 R平均水平未恢复正常。有 2例患者± 6 0天并发带状疱疹 ,均与移植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移植后不能快速恢复正常 ,且移植前病程均 >中位数 16月有关。结论 :要疗效好且减少与免疫相关并发症宜在 CR后 2月~ 6月时进行移植 ,应考虑移植后重新计划免疫  相似文献   
64.
65.
近年来我国的霍奇金淋巴瘤(HL)呈不断升高趋势,其治疗策略近年来有一些变化,尤其是早期患,以往按照单纯扩大野照射的方法治疗,获得较好疗效,但是远期毒副作用明显。化疗联合受累野照射的方法可以获得相似疗效,但是远期毒副作用可望减少。本研究对40例HL患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初步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淋巴瘤已经成为部分可以治愈的疾病。不容忽视的是,霍奇金淋巴瘤(HL)约10%左右尚不能治愈,约超过半数以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初治耐药或缓解后复发而不能治愈,这部分病例称之为复发/难治性淋巴瘤。难治性淋巴瘤成为临床上棘手的问题,也是国际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生命科学已经进入后基因组学的时代,淋巴瘤诊疗走向了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时代,本文围绕难治/耐药的发生机制以及难治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评价PEP-T节拍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62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给予PEP-T节拍化疗方案,具体为:泼尼松20 mg/d,早餐后口服;环磷酰胺50 mg/d,午餐后口服;依托泊苷50 mg/d,晚餐后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睡前口服.酌情配合使用口服止吐药物.持续服用直至白细胞低于3.0×109/L时停药,待白细胞恢复至高于3.0×109/L时,再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用法为每天1次或隔天1次给药或每周5d休息2d的给药方法,每日药量不变.结果 6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总有效率(RR) 62.9%(39/62),其中完全缓解(CR)率32.3%(20/62),部分缓解(PR)率30.6%(19/62).惰性淋巴瘤与侵袭性淋巴瘤RR分别为83.3%(25/30)、43.8%(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7,P=0.002);CR率分别为46.7%(14/30)、18.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5.522,P=0.029).国际预后指数(1PI)低危组(IPI评分0~2分)与高危组(IPI评分3~5分)RR分别为64.3%(27/42)、60.0%(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0.784);CR率分别为33.3%(14/42)、30.O%(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9,P=1.000).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经治疗均可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PEP-T节拍化疗采用低剂量、持续口服给药方式,对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疗效肯定,尤其对于惰性淋巴瘤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特别适合不能耐受强烈化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提高对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继发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例胃MALT淋巴瘤继发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予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后胃MALT淋巴瘤缓解,血小板计数也随之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抗Hp治疗对胃MALT淋巴瘤继发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对 3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ABMT组 16例 (NHL 7例 ,HL 6例 ,AML 2例 ,AL L 1例 ) ,13例采用 CBVA方案预处理 ,2例采用 HD- CTX TL I,1例采用 TBI HD- CTX预处理。APBSCT组 16例 (NHL 11例 ,HL 3例 ,MM1例 ,SCL C1例 )用 CTX G- CSF DXM方案动员 ,NHL 采用 CBV方案预处理 ,MM采用 CBM处理 ,SCL C采用 CEP方案处理。结果 :ABMT组 3年、5年生存率在 NHL组为 75 %、75 % ,HL组分别为 10 0 %、83.3 % ;APBSCT组 NHL的 2年、3年生存率为 80 .6 %、6 8.7% ,HL 的 2年、3年生存率均为 10 0 %。 1例 MM、2例 AML、1例 AL L 和 SCL C的存活期分别为 5年、19月、2年和 14月。移植相关死亡率为 0。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疾病及实体瘤 ,改善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 ABMT组与 APBSCT组疗效相近 ,患者造血...  相似文献   
70.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是一种多肽链的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功能[1]。重组人G-CS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