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传播途径。方法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临床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液透析病人、静脉吸毒者、性病患者和献血者人群进行TTV DNA的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非甲-戊型肝炎病人、血透患者和反复输血病人TFVDNA阳性率分别为41.7%、40.5%和35.7%.明显高于甲-丙型肝炎病人(17.7%,P〈0.01);静脉吸毒者中TTV DNA阳性率高达39.3%,明显高于献血者人群(20.4%。P〈0.05):ALT异常献血员中TTV DNA检出率为明显高于无偿献血员人群(P〈0.05);性病患者生殖道分泌物中TTV DNA检测出率为15.8%。2株TTV分离株与TTV标准株(AB008394)同源性在92.5%以上。结论TTV感染与肝炎有关。可能是非甲-度型肝炎的病原之一;TTV除了经血源途径传播外。性传播可能成为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进一步探讨直肠癌诊断的新途径。方法 首创经肛门细湿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方法,经细湿针45例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的病例。结果 其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提示其对直肠癌诊断正确率100%,且不需特殊医疗器械、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无大出血感染之危、损伤小、安全可靠、不会引起肿瘤种植。结论 我们认为由细湿针穿刺细胞学诊断直肠癌可替代传统活组织切片检查法。  相似文献   
33.
双阑尾畸形、阑尾粘液囊肿临床上均属少见疾病,两者并存实属罕见,国内未见报道。患者,女,40岁。右下腹部疼痛反复发作1年,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而于1982年9月8日第2次入院。1年前因右下腹部疼痛伴发烧1周来院检查,查体:体温39℃,  相似文献   
34.
35.
手足口病43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方法 分析2000~2001年门诊和住院确诊的43例HFMD的临床表现。结果 43例HFMD中6岁以下患儿41例(95.3%),3~8月发病33例(76.7%),发热2l例(48.8%),43例均有口腔黏膜疹和手足皮疹,29例(67.4%)经RT-nPCR检测肠道病毒阳性,部分病例来自同一群体。结论 HFMD临床表现以口腔黏膜疹和手足皮疹为主,部分有发热,表现特异,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通过检测血CMVIgM、IgG、肝功能而确定42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和治疗组,均常规给予补液、退黄、白蛋白处理,更昔洛韦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更昔洛韦组在黄疸消退方面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为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CRP、D-二聚体和血小板在小儿SIR向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儿科病例130例,其中SIRS组95例,非SIRS组35例,SIRS组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分别测定CRP,D-二聚体和血小板。结果①人院后24h内SIRS组CRP、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而血小板则明显降低(P〈0.01)。⑦入院后24hMODS组CRP、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而血小板则低于非MODS组(P〈0.05)。③1周后SIRS组CRP仍高于非SIRS组(P〈0.05),但其D-二聚体和血小板与非SIRS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1周后MODS组CRP仍高于非MODS组(P〈0.05)、但两组D-二聚体和血小板则无显著差异(P〉0.05)。⑤6例死亡患儿CRP、D-二聚体和血小板在入院后第3、第5和第7天均无明显变化。结论IRS患儿CRP、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小板降低,合并MODS时上述变化进一步加剧,随着病情改善可恢复正常。CRP、D-二聚体升高和血小板降低是SIRS患儿病情危重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新生儿科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新生儿气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新生儿气胸患者中6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29例分别经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加低负压吸引后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和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的减少气胸的发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儿童肠球菌的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集2001~2006年儿科临床分离的肠球菌,按照美国NCCLS推荐的方法 和判断标准,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资料用WHONET5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科临床分离出肠球菌74株,其中粪肠球菌46株(62.2%)和尿肠球菌21株(28.4%);标本来源主要是血液42株(56.8%)和尿液20株(27.0%);患儿年龄在1岁以内最多见(54株,73.0%);2001~2006年肠球菌分别为8株,9株,13株,12株,14株和18株,占当年致病菌的比例分别为5.1%,6.0%,7.1%,6.7%,6.7%和7.3%;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性分别为17.4%、10.9%和8.7%,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而对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高;尿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在50%以上.结论 儿科肠球菌感染以血液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最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菌株主要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均产生了程度不同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性低.  相似文献   
4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斌  廖华 《江西医药》1997,32(4):248-2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