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遗传性皮肤病[1],是由于编码基底膜下带锚原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Ⅶ型胶原的基因COL7A1发生突变所致[2]。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DEB)主要是由于COL7A1三螺旋区的甘氨酸替代突变导致。本研究对一个DDEB家系进行了基因突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HPV16型E7抗原B细胞表位的预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早期蛋白E7的B细胞优势表位,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采用亲水性方案、柔韧性方案、抗原指数方案及表面可能性方案综合评估其B细胞优势表位,并运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经RP-HPLC纯化及纯度分析,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以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结果综合分析考虑HPV16 E714-21(P1),HPV16 E726-37(P2),HPV16 E744-51(P3)可能是B细胞优势表位,免疫小鼠后可明显诱导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升高,但只有P1和P2产生的抗体与人宫颈癌组织上清液结合呈阳性反应。结论HPV16 E714-21和HPV16 E726-37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成为HPV感染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23.
一家系10例线性经典斑块型汗孔角化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先证者女.14岁。于11岁时,患者偶然发现右前臂外侧数个大头针帽大小的黑褐色斑。色斑数目渐增多,缓慢向上下两侧扩展,就诊时已累及整个右上肢伸侧面。皮损处仅有微痒感,以夏季明显。就诊前2d于当地医院应用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24.
汗孔角化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汗孔角化病是一种以不断扩展的多发性环状角化皮损,皮损中央萎缩有沟槽样裂隙、边缘呈嵴状隆起为特征的皮肤病[1]。  相似文献   
25.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技术,对45例外阴复发性尖锐湿疣(RCA)进行HPV DNA的检测及分型。结果45例RCA中HPV DNA阳性40例,HPV检出率为88.8%。健康对照组各型均阴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40例RCA中低危型HPV6、11分别为27.5%、22.5%;高危型HPV16、18未检出;高危型HPV33为5%。其中HPV6、11、16、18、33多重型别感染的病程大于7个月以上较单一型感染的检出率明显升高(85.7%vs14.2%,P〈0.001)。RCA多重型别感染与对照初发CA多重型别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5%vs11.1%,P〈0.05)。温州地区复发性尖锐湿疣以多重型别混合感染为主,且与临床病程迁延,病情复发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先证者 ,男 ,2 4岁 ,面部及双上肢多发性环状角化性皮疹近10年。患者曾分别于 6年前和 1年前行面部皮疹激光治疗 ,治疗后半年内无明显复发 ,近几月来皮疹复发、加重 ,并逐渐增多 ,家族中多人患有类似疾患。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 :颜面部、上胸及前臂伸侧散在分布环状或不规则角化性皮损 ,直径 2~ 15mm不等 ,边缘呈堤状隆起 ,浅灰色或褐色 ,中央轻度萎缩 ,色浅。皮损处毳毛消失。取前臂皮损作组织病理示 :中央轻度角质增厚 ,边缘角化明显 ,颗粒层消失 ,棘层轻度增厚 ,见角化不全细胞 ,真皮浅层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诊断 :播散性浅…  相似文献   
27.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和隐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DEB)的致病基因均定位于编码 型胶原基因 (COL7A1)上。COL7A1每一功能区 (三螺旋区、铰链区、启动子区、剪接位点、增强子区等 )内均可能发生突变 ,突变类型有甘氨酸置换、启动子突变、提早终止密码突变 (PTC)等 ;DEB的分子病理发生和遗传异质性与 COL 7A1突变密切相关 ,本文就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HPV16型E7抗原CTL表位E711-20(YMLDLQPETT)与其修饰多肽配体APL(YLLDLQPE-VT)诱发特异CTL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作用。观察E711-20及其APL的小鼠TC-1细胞肿瘤免除率、存活时间与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化,了解其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以E711-20及其修饰多肽配体(APL)免疫C57BL/6小鼠,测定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用LDH释放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CTL杀伤活性。结果脾细胞增殖实验中,3组增殖指数如下:IFA+APL组2.42±0.38,IFA+E711-20组1.68±0.32,IFA组1.07±0.22;CTL杀伤效应实验中,3组靶细胞溶破率(%)如下:IFA+APL组54.21±0.12,IFA+E711-20组62.33±0.46,IFA组0.88±0.07;IFA组肿瘤免除率为0,IFA+E711-20组肿瘤免除率为40%,IFA+APL组肿瘤免除率为80%;荷瘤小鼠中,对照组IFA肿瘤体积迅速增大,E711-20和APL组的肿瘤生长速度较慢。APL免疫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其CTL杀伤活性和增殖能力强于E711-20;APL对TC-1肿瘤细胞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优于E711-20。结论 APL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肿瘤效果优于E711-20,可能为针对HPV16E7抗原的肽疫苗分子设计提供理想的CTL表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110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11-20配体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 体外构建HSP 110与HPV 16型E711-20配体的复合物。将C57BL/6雌性6周龄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复合物组、配体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5只,腹腔注射免疫复合物100 μg,肽10 μg,PBS 100 μl,2周后重复1次,第2次免疫2周后,分离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免疫小鼠后采用噻唑蓝法(MTT)判断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干扰素γ(IFN-γ)胞内染色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并以标准51Cr释放实验检测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HSP110与HPV16型E711-20配体的复合物免疫小鼠后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殖指数为1.87 ± 0.12)和CD8+ IFN-γ+ T细胞的频率(3.9%)显著高于配体组(分别为0.32 ± 0.071和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配体的复合物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效靶比为100 ∶ 1、50 ∶ 1、25 ∶ 1、12.5 ∶ 1时,杀伤率分别为54.7%、72.2%、61.5%、39.8%)显著高于配体组(分别为35.2%、49.3%、28.1%、17.4%)。结论 HSP110能增强HPV16型711-20配体的免疫效应,具有较好的免疫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住院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53例细菌性皮肤病住院患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VITEK-AMS60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253例患儿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葡萄球菌211株,占97.7%,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ABHS)5株,占2.3%.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前3年组(2004-2006年)的耐药率分别为96.6%、94.3%、94.3%、82.8%、21.5%和25.3%,后3年组(2007-2009年)的耐药率分别为97.6%、95.2%、96.8%、91.1%、25.0%和31.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3年组对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8%和26.4%,后3年组的耐药率分别为81.5%和65.3%,后3年组耐药率高于前3年组(P<0.01和P<0.01);5株GABHS中,4株对红霉素耐药、4株对阿奇霉素耐药,对青霉素、莫匹罗星全部敏感.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 葡萄球菌是细菌性皮肤病的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在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