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5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58篇 |
内科学 | 104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41篇 |
综合类 | 134篇 |
预防医学 | 131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64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57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 分析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新发现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意识、及时开展有效救治等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新发现的16例晚血病人住院病历资料、个案调查表等,对比病人省、区两级诊断及复核情况,明确临床诊断及分型。结果 16例新发现晚血病例平均年龄63岁,其中60岁以上者10例;男、女性患者各8例;10例分布在血吸虫病历史重度流行区;腹水型11例,巨脾型4例,结肠增厚型1例。16例新发现晚血病例主要以腹水、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等为首发临床表现。15例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皆符合临床好转标准。结论 应加强对晚血的防治工作。临床医生对以门脉高压、肝脾肿大、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体征就诊的患者,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判断,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2.
许静 林丹丹 吴晓华 朱蓉 汪奇志 吕尚标 杨国静 韩阳清 肖瑛 张奕 陈文 熊孟涛 林春 张利娟 徐俊芳 张世清 汪天平 闻礼永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4):350-357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传控)和传播阻断(传阻)后疫情回升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巩固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7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的12个疫情回升县(市、区),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各县达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至2008年或2009)的疫情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其疫情变化情况及达标后疫情回升因素。结果达传控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5±3年。山丘型和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分别在达标后第7年和第12年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10%以上,水网型流行区钉螺面积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感染性钉螺密度的回升时间与活螺密度的回升高峰基本一致;湖沼型流行区在达传控后2年居民感染率即回升至〉10%。达传阻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7±4年。达传阻后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人群感染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钉螺面积在达传阻后的3~6年先后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以上,而活螺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则在钉螺面积回升的当年或随后2~3年相继出现回升。结论受生物、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控和传阻达标地区疫情回升主要表现为螺情回升。建议修订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流行区的螺情变化规律、钉螺面积或感染性钉螺密度等因素对疫情的影响。传控和传阻地区应建立敏感而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达标后的疫情监测和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对家兔前脑缺血、再灌流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建立家兔前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的基础之上,将动物分为四组:缺血组、再灌流组、缺血治疗组和再灌流治疗组。前两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两组注射5mg/kg的β-七叶皂甙。观察脑皮质组织水含量、脑组织皮质匀桨MDA浓度和SOD活性,以及脑皮质和海马组织超微病理结构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脑水肿程度明显轻于未治疗组(P<0.05),MDA含量低于未治疗组(P<0.01),而SOD活性较未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且超微病理结构的改变较未治疗组损害程度所有减轻。结论:说明β-七叶皂甙可以减轻家兔脑缺血、再灌流性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与β-七叶皂甙的抗氧自由基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养老院中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现况和危险因素,为制订相应的卫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选择6个区作为调查点,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应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养老院中符合条件的老年女性进行询问式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应用SPSS16.0软件完成,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42例老年女性完成本次调查,尿失禁患病率为38.0%(244/642).尿失禁患者对自身病情知晓率为38.5%(94/244),就诊率为7.8%(19/244),治疗率为6.6%(16/2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从事体力劳动和患呼吸、消化、泌尿、心脑血管、神经、妇科疾病及既往月经状况不佳、结婚年龄<21岁、怀孕≥4次、经历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便秘、排便失禁、活动能力受限、饮酒史等是发生尿失禁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8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为尿失禁独立的危险因素,分别为结婚年龄小于21岁(OR=1.5,95%CI:1.0~2.3,P<0.05),怀孕≥4次(OR=1.7,95%CI:1.1~2.4,P<0.05),既往月经状况不佳(OR=1.7,95%CI:1.0~2.7,P<0.05),患呼吸系统疾病(OR=1.6,95%CI:1.0~2.6,P<0.05)、泌尿系统疾病(OR=2.4,95% CI:1.4~4.1,P<0.01)、心脑血管疾病(OR=2.0,95%CI:1.3~3.0,P<0.01)、妇科疾病(OR=3.4,95%CI:2.0~5.6,P<0.01)及活动能力受限(OR=2.5,95%CI:1.5~4.0,P<0.01).结论 尿失禁在养老院女性中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65.
重型肝炎因肝衰竭而极易并发细菌感染,其中井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最为常见。重型肝炎并SBP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科自1996年3月~1999年2月收治重型肝炎101例,其中并发SBP3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996年3月~1999年2月我院收治重型肝炎101例,其中伴有腹水者86例,发生SBP34例。重型肝炎诊断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1995,北京)SBP诊断参考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具体为:①发热、腹胀、腹痛;②腹膜刺激征;③腹水常规:WBC>0.5×10~9/L,PMN>0.5;④腹水细菌学检查阳性。凡具有①②③项中两项或单独④项即可诊断。1.2 临床表现 34例SBP中急性重型肝炎1例,亚急性重型 相似文献
66.
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临床上无特效治疗方法。尽管目前广泛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即保肝、降酶、退黄、促进肝细胞再生、免疫治疗和支持疗法等,病死率仍高达48.8%。我院于1997年10月~1999年3月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_1(Tα_1)治疗重型肝炎16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病例选自1997年10月~1999年3月收住我科的重型肝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年龄21~66岁,平均38.87±14.81岁,临床早期2例,中期6例,晚期8例,并发腹水14例,并发感染10例(包括SBP4例,肺炎4例,败血症1例,胆囊炎1例);对照组16例,年龄21~70岁,平均40.81±14.18岁,临床早期4例,中期7例,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阳明经经穴红外热像图改变。方法采用高性能非致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M7800 Thermal Imager(LumaSense美国)检测80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与75例正常人部分阳明经穴(口禾髎、迎香、合谷、商阳、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天枢、足三里)红外热像图,并用分析软件得到相关经穴温度值,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手阳明经经穴口禾髎、迎香、合谷,足阳明经经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温差值ΔT较正常人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阳明经经穴商阳,足阳明经经穴天枢、足三里温差值ΔT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阳明经面部经穴(口禾髎、迎香、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远端经穴(合谷)红外热像图存在改变,而商阳、天枢、足三里却不存在上述现象,从红外角度提示了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比较标准胸外按压(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TD-CPR)和腹部加压联合胸外按压(interposed abdominal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AC-CPR)的方法对窒息性心脏骤停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窒息性心脏骤停的复苏效果和复苏方法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健康实验用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18只,通过气管夹闭法制作8 min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分别实施STD-CPR和IAC-CPR,记录基础状态、CPR期间和复苏后15 min心率(heart rate, HR)、主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计算主动脉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冠状动脉灌注压(coronary perfusion pressure, CPP),观察2组动物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和复苏后合并症。结果 STD-CPR组与IAC-CPR组比较,MAP(46.30±13.49)mmHg vs (54.04±13.07) mmHg(P>0.05, 1 mm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P(20.44±19.63)mmHg vs (29.56±11.5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动物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实验动物都出现了明显胸腹部的合并症,包括肺出血、肺梗死、肋骨骨折、癫痫发作、腹部脏器的缺血坏死。结论 在心肺复苏初期,腹部加压联合胸外按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CPP,但并不能改善ROSC成功率。 相似文献
69.
70.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作为一种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可以体内外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CTL反应。90年代开始,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在DC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