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33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面神经根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测面神经根与邻近血管的关系。方法:解剖和观测49侧面神经根与邻近血管间的关系。结果:面神经根受邻近血管压迫的占24.5%(12/49),与邻近血管发生接触的占14.3%(7/49)。压迫和接触面神经根的主要血管为小脑下前动脉(AICA),其次是小脑下后动脉(PICA),移位的椎动脉(VA)和小脑下前静脉。结论:面神经根受到血管压迫可能是产生半侧面肌抽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感觉传递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SP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电子显微镜方法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SP阳性标记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结果 SP轴突终末分布于树突间 ,这些轴突终末含有大量的透明小泡、少量大致密芯小泡和线粒体。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 ,可见到SP免疫反应阳性树突。多数SP轴突终末与非标记树突 ,以及个别SP轴突终末与SP树突形成轴 树突触。含SP的突触复合体较为多见 ,为会聚型。其中可见SP轴突终末与中心的非标记树突形成GrayⅡ型轴 树突触 ;另有非标记的轴突终末与中心SP树突形成 (扁平小泡形 )F型轴 树突触。结论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接受多种纤维传入 ,SP纤维只是多种传入纤维中的一种。形态学证明 ,在痛调制活动中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有SP纤维构成的突触后抑制类型 (GrayⅡ )突触参与。 相似文献
35.
36.
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眼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为眼科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23例成人头颅标本眼动脉进行解剖。结果 66.7%的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33.3%的眼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脑膜中动脉并相互吻合。其主要支支包括睫状体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泪腺动脉等。结论 眼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脑膜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全部来自颈内动脉,表明视网膜的血供与颅内血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前,由于高校扩招造成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独生子女学生群体特有心理和性格、学生动手能力偏低等因素,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和探索牙体解剖生理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口腔医生素质培养和口腔临床的需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痛样SD大鼠动物模型神经微循环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经口内切口行右侧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结扎术;对照组手术同前,但只分离暴露右侧眶下神经不予以结扎。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解剖眶下神经,通过明胶-墨汁灌注HE染色和透明标本焦点堆迭观察微循环变化。结果眶下神经外膜的血管沿神经长轴走行,并可见有较粗的微血管纵向贯穿神经全长,途中发出斜向或横向的分支穿入神经束间,并沿神经束分布,相互交织形成微血管网,继而又发出分支穿入神经内膜;手术组眶下神经的微循环在不同的时间点略有不同,微血管网的密度比对照组低。结论大鼠眶下神经长期受压引起微循环障碍变化。 相似文献
39.
40.
正常人和腭裂者的腭肌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肌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不仅是维持正常说话、吞咽、听力的前提,而且对腭裂的整复和咽鼓管成形术具有指导意义。腭裂时腭肌有哪些异常形态和机能缺陷,何种术式既能恢复腭咽闭合功能,又能纠正咽鼓管机能障碍,这些问题又重新引起了解剖、生理和临床整形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