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HLA DR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双荧光染色法,共检测10例MF。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 DR+淋巴细胞数及CD+3 HLA DR+淋巴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0.01,<0.001),HLA DR+淋巴细胞数及CD+3 HLA DR+淋巴细胞数与疾病临床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6、0.767,P均<0.01)。CD+4 HLA DR+T细胞、CD+8 HLA DR+T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分别<0.05、<0.001)。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DR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功能失调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某些凋亡调节分子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SLE患者PBMC上Fas及FasL抗原均高表达,bcl 2蛋白正常表达。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较多活化的淋巴细胞,Fas和FasL抗原表达异常促进了SLE的PBMC凋亡。  相似文献   
83.
患儿男,出生33 d,出生后因舌体肥大,吮吸困难,口唇不能闭合而就诊。查体:舌体明显均匀肥大、微红,几乎填满整个口腔,活动受限。触诊有明显的囊性感,压之凹陷,温度略高。彩超检查:整个舌体深部可见较多低回声及液性暗区,未见明显分支血管,有丰富彩色血流。临床诊断:婴幼儿血管瘤(单发型、深在性)。根据情况皮损内处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聚桂醇、平阳霉素等,平均1个月左右1次,共治疗10次(1年)后肿物消失,舌体恢复至正常大小,活动自如,嘴唇闭合正常。随访3年舌体大小、颜色、活动、进食及发音均正常。彩超检查:未见液性暗区及彩色血流,与正常舌体无异。患儿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ABO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液检查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检测指标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弋矶山医院NICU收治的418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病历资料,根据有无ABO HDN进行分组,分别定义为溶血组(210例)和非溶血组(208例)。对两组的PCT、CRP及其他血液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溶血组患儿的PCT、CRP水平均高于非溶血组(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OR=11.672,95%CI:1.788~76.618)、CRP(OR=1.305,95%CI:1.033~1.647)增高是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CT、CRP单独及联合诊断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76%和83.17%)、0.63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1%和40.38%)和0.94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0%和82.69%)。结论:血液学检测中PCT、CRP可以为新生儿ABO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参...  相似文献   
85.
肿瘤坏死因子α是自身免疫反应的重要效应因子。对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p55、p75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的能力、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表达及多态性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6.
我们对1MNaCl孵育法分离的真表皮标本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真表皮完全,均匀地从透明分离,超微结构无明显破坏。证明1MNaCl孵育法分离真表皮对于免疫病理研究是一种重复性好,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CD64和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7例细菌感染新生儿依据出院诊断分为败血症组(n=15)和一般感染组(非败血症患儿;n=22);并选取同期住院非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n=21)。各组新生儿均于入院后即刻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血清PCT及CRP水平。结果败血症组血清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一般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败血症组血清PCT、CRP水平高于一般感染组(P0.01)。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818、0.704,均低于中性粒细胞CD64与PCT联合诊断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0.926)。中性粒细胞CD64与PCT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29%和89.65%,较CRP联合中性粒细胞CD64或PCT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较中性粒细胞CD64、PCT及CRP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更高。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PCT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有助于早期识别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8.
为确保兵源质量,了解皮肤病在新兵中的患病情况,我们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某部945名新兵进行了皮肤病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945名新兵均为男性,年龄17~22岁,按《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在当地体检合格后应征入伍。1.2调查方法新兵到达部队次日体检复查,皮肤科检查随外科体检时进行,由同一组医生检查,以《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作为诊断标准。2结果945人中患皮肤病338人,占35.77%,其中同时患两种皮肤病48人。共检查皮肤病43种,占前5位的分别是:真菌性皮肤病(126人,发病率13.30%),皮肤附属器疾病(64人,6.77%)、角化…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中CD45RA+、CD45RO+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标记抗体、流式细胞仪对PM和DM外周血CD45RA+、CD45RO+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 (1)PM和DM的PBMCs中CD45RA+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CD45RO+细胞和CD45RO+/RA+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M的CD45RA+细胞显著低于DM(均P<0.05).(2)在PM的CD4+亚群中,CD45RA+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M,CD45RO+细胞和CD45RO+/RA+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3)在DM的CD4+亚群中,CD45RA+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5RO+细胞和CD45RO+/RA+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4)在CD8+亚群中,PM和DM的CD45RA+、CD45RO+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但CD45RO+/RA+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PM和DM自身免疫发病过程中PBMCs和CD4+、CD8+亚群中的CD45RO+、CD45RA+细胞可能起重要作用,PM和DM在免疫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0.
板层状鱼鳞病又名隐性遗传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我们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以全身皮肤发红、脱屑27年为主诉就诊.患者出生时全身皮肤发红,逐渐出现脱屑,自觉皮肤干燥,出汗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