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61篇
预防医学   95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36岁,农民,因“发热2天,双下肢活动失灵10小时”于2005年8月30日14:50入院。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轻度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明显减退,进食量约为平时量的1/3。无鼻塞、咽痛、咳嗽等症状,在家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具体用药不详)及对症处理(肌注安痛定)治疗效果不佳,且纳差症状进一步加重,于昨晚呕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中附加栓塞侧支动脉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9年8月瘢痕妊娠患者369例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清宫术,其中47例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术中进行了侧支供血动脉的尝试性栓塞。根据侧支动脉栓塞的成功与否将患者分成UAE+侧支动脉栓塞成功组和UAE+侧支动脉栓塞失败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基础资料和临床疗效的对照。结果 29例患者(61.7%)侧支动脉栓塞成功,其余18例(38.3%)侧支动脉栓塞失败。两组患者的年龄、孕龄、发病至上次剖宫产术的间隔时间、胎囊直径、基础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胎囊与膀胱间的肌层厚度、β-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均无差异。UAE+侧支动脉栓塞成功组的清宫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UAE+侧支动脉栓塞失败组。结论 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中,侧支供血动脉栓塞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助于减少清宫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在子宫动脉栓塞术中探索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辨认子宫动脉的起源及引导子宫动脉的选择性插管的价值。方法自2015年11月~2018年12月,23例的女性患者的25支髂内动脉在子宫动脉栓塞术中接受了辅助MIF技术,以辨认子宫动脉起源和引导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评定MIF的技术成功率、MIF图像辨认子宫动脉起源的能力;由两位术者术中一致判定MIF图像是否有助于引导子宫动脉的选择性插管。结果入组的23例患者包括瘢痕妊娠14例、症状性子宫肌瘤7例、症状性子宫腺肌症2例。患者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为31.9岁。23例患者的25支髂内动脉MIF成像,技术均成功;其中21支(84.0%,21/25)髂内动脉MIF的图像可准确的辨认出子宫动脉的起源;其中15支(71.4%,15/21)髂内动脉的MIF图像被两位术者一致评定为有助于引导子宫动脉的选择性插管。结论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中,髂内动脉的MIF成像有助于辨认子宫动脉起源,并可导引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学习不良原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配对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104名儿童学习不良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学习不良的危险因素有言语智商、身体成熟水平、学习努力程度和母亲职业4个因素.其中以身体成熟因素影响最大.其相对危险度为26。  相似文献   
127.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结构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国内在儿童智力结构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更少,本文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结构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8.
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为了有效地治疗疾病,不但要了解抗菌药的抗菌作用、使用方法和剂量等有关知识,还要对其不良反应有所估计。医务工作者应用抗菌药时,往往只重视其治疗作用,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则注意不够,这也是造成滥用的一个原因。抗菌药物的不良  相似文献   
129.
肥胖与成人期某些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卒中、糖尿病等的关系已众所周知,现已证明:成人的肥胖约有1/3起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期。在发达国家,肥胖已逐渐成为棘手的社会问题。不难预见,肥胖也易成为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种新趋势,故对影响儿童少年期肥胖因素的调查研究,从而针对病因制定出早期干预措施,对于促进儿童少年的体魄向健、优、美的方向发展,以及对引起成人期死亡的主要疾病之早期预防等方面。有其积极和深远的意义。研究对象及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南市区选择一般生活水平的七所中小学7~17岁身体基本健康的学生2,222人,男1,147人女1,075人。调查项目为皮褶厚度(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髂崤上部、身高、体重、胸围、血压、脉搏、肺活量等,其测量方法均按常规进行。“膳食营养调查表”由小学生家长填写,中学生自己填,事前由保健老师通过班主任说明填表的注意事项。肥胖儿的确定:以体块指数与皮褶厚度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丢失与基因组序列的相关性。 方法 临床分离78株鲍曼不动杆菌,按CLSI进行药敏性实验,以PCR方法对IntI 1、ADC基因进行检测,并选择部分菌株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 7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3株完全不耐药,而相关基因PCR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基因测序分析表明,在3株耐药性丢失的鲍曼不动杆菌中,IntI 1基因均发生DNA突变。 结论 IntI 1基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起着重要作用,相关位点突变将导致耐药性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