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 构建一种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纳米粒的双层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支架.方法 制备载TGF-β1的壳聚糖-肝素(Ch-Hep)纳米粒,检测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制备不同胶原和丝素蛋白质量比(2∶8、3∶7、7∶3、8∶2、10∶0)的5种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材料,分别检测其吸水率、孔隙率、热水溶失率和生物相容性;选择其中2种综合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分别作为复合支架的疏松层和致密层,构建载TGF-β1纳米粒的双层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支架,观察其形态并进行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结果 Ch-Hep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718.2±73.6) nm,Zeta电位为(25.5±0.8) mV,对TGF-β1的包封率为(84.82±1.57)%.随着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材料中胶原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吸水率、孔隙率逐渐增加,热水溶失率逐渐降低;5种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均有促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综合考虑后选用质量比为3∶7和7∶3的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材料分别作为复合支架的致密层和疏松层,构建的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支架为双层结构,一侧结构致密,另一侧疏松多孔.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复合支架对TGF-β1具有定向时空控制性释放作用.结论 载TGF-β1纳米粒的双层胶原/丝素蛋白复合支架对TGF-β1具有良好的时空控制释放作用,有望作为生长因子的控缓释支架材料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制备出载硫酸长春新碱微球的胶原-壳聚糖缓释药膜,并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方法采用W/O/O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硫酸长春新碱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后把微球与壳聚糖、胶原溶液共混及二次冻干,制备出载硫酸长春新碱微球的胶原-壳聚糖药膜。对微球和药膜表面形态进行了电镜观察,测定了微球和药膜的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释放,药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此外,还初步考察了缓释药膜的稳定性。结果制备的微球包封率达到79.0%±1.0%,微球药物的突释为27.2%±1.2%,制备成药膜后降低到18.0%±1.1%,采用该工艺流程制备出来的缓释药膜,药物突释明显减少。稳定性实验显示,该药膜在40℃条件下放置3个月药物含量下降到97.9%±0.1%,而高湿度或光照环境下放置10 d药物含量下降到91.4%±0.3%和91.2%±0.4%。结论药物包囊制成微球后与胶原、壳聚糖共混制备出的缓释药膜具有较好的释放特性和稳定性,有望成为一种实用的新型缓释抗肿瘤制剂。  相似文献   
83.
可降解聚合物具有可降解、能被人体吸收、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在骨折内固定和骨缺损修复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的研究表明 :其作为骨折内固定物 ,已得到成功的应用 ;作为骨组织填充物 ,需与 BMP复合 ,以提高其骨诱导活性 ;作为组织工程用的支架材料 ,需进一步提高其机械强度。总之 ,作为可降解聚合物 ,在生物相容性、降解时间的可控性、机械性能和制作工艺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4.
制备工艺条件对胶原多孔支架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胶原溶胀液浓度、预冻温度等制备工艺条件对胶原多孔支架结构和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胶原多孔支架,分别以不同浓度(0.2%~0.8%)的胶原溶胀液,经-50℃预冻制备;同时选择0.6%胶原溶胀液,分别经不同预冻温度(-20~-80℃)预冻制备。以甲醛为交联剂对胶原多孔支架进行化学交联。考察不同制备条件下制备的胶原多孔支架孔径结构、力学强度和降解率等性质,同时将兔关节软骨细胞种植在胶原多孔支架上,应用MTT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其细胞相容性。结果随着胶原溶胀液浓度增加,多孔支架平均有效孔径逐渐减小,分布更加不均,孔径范围为50~200μm之间,支架的密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增加,降解率逐渐减小;随着预冻温度的降低,胶原多孔支架孔径逐渐减小,分布更均一,降解率逐渐减小。细胞培养结果显示,胶原溶胀液浓度的减低和预冻温度的升高,制备的支架有利于软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电镜观察支架上细胞形态呈球形,有大量的丝状伪足相连。结论在不同的胶原溶胀液浓度和预冻温度的制备条件下制备的胶原多孔支架具有不同孔径结构,进而影响到胶原多孔支架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和细胞相容性等。在本实验所选择孔隙尺寸范围内,孔径越大越有利于软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胶原溶胀液浓度为0.3%~0.6%和预冻温度为-30~-50℃胶原多孔支架适合软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和评价重硅油(Densiron-68)填充治疗黄斑白色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伴后巩膜葡萄肿的高度近视眼黄斑白色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手术,剥除前膜,亮蓝染色后行内界膜剥离,注入重硅油,术后6~10周取出重硅油。结果 8只眼中7只眼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6只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手术后眼压升高3只眼,硅油乳化1只眼,并发白内障2只眼。结论重硅油填充治疗黄斑白色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效果,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6.
茵陈蒿汤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茵陈蒿汤对模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防治组,模型组和中药防治组给予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喂养共12周以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中药防治组同时给予茵陈蒿汤灌胃12周。12周后处死大鼠收集标本,检测血清ALT、AST活性、TC含量,肝组织TG含量,对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茵陈蒿汤能有效地减轻大鼠体重和肝重,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血清炎症损伤的病理状态,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的病理状态。结论:茵陈蒿汤能够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羊水过少胎盘血管铸型特点,探讨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管铸型技术,铸型30例正常胎盘和35例羊水过少胎盘血管系统,总结两组的特点及妊娠结局.结果 与正常妊娠胎盘比较,羊水过少组 的胎盘静脉容量和动脉系统容量均较少(P<0.01),各级胎盘静脉、动脉血管内直径均较小(P<0.05);剖宫产率和胎儿窘 ...  相似文献   
88.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标准通道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35例)和标准通道PCNL(43例)治疗,术后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16F和24F经皮肾通道并一期行碎石术。mPCNL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标准通道PCNL组;一期结石清除率mPCNL组低于标准通道PCN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CNL组术后出血明显需要输血治疗者有1例,标准通道PCNL组无输血病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邻近脏器损伤,mPCNL组有1例经第11肋间穿刺肾上盏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标准通道PCNL组出现腹腔积液2例,经抽液、利尿后痊愈。mPCNL组术后体温>38.5℃1例。2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与标准通道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标准通道PCNL联合应用EMS第4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清石效率高,较mPCNL钬激光碎石明显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初步评估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及该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引导比格犬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选取18月龄比格犬6只,牙周基础治疗后1周,在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建立急性牙周骨缺损模型,依照分组情况进行不同治疗。实验组(T组)植入骨修复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阴性对照组(NC组)植入骨修复材料;空白对照组(B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实验设计采取同颌同名牙对照,同一只比格犬的3对同颌同名牙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术后12周,处死动物,Micro-CT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材料植入后,未见材料溢出,植入局部和全身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组缺损都有一定程度骨再生,以T组再生组织量最多,BC组最少。Micro-CT结果显示:T组、NC组和BC组的骨再生平均高度为(4.50±0.47)mm(、1.75±0.42)mm和(0.87±0.31)mm。NC组和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NC组和B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临床意义。结论贝壳多孔羟基磷灰石基骨修复材料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于比格犬,可以获得更好的引导组织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90.
目的:经琥珀酸间隔臂将胆甾醇连接到普鲁兰分子链上,对普鲁兰多糖进行疏水改性,获得不同取代度的胆甾醇基-普鲁兰 (cholesterol-modified pullulan,CHSP)改性材料,并研究CHSP材料在水中的自组装性质。方法:利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琥珀酰胆甾醇(cholesterol succinate,CHS)与普鲁兰多糖反应,将琥珀酰胆甾醇接枝在普鲁兰分子链的羟基上,得到疏水改性的普鲁兰多糖衍生物。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仪(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对产物进行表征。利用透析法制备自组装纳米球。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dynamic laser light scattering,DLS)表征了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以芘为荧光探针,通过荧光检测分析,测定CHSP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ar concentration,CMC)。结果:通过FT-IR,1H-NMR确证,合成了胆甾醇接枝普鲁兰多糖材料。制备材料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成纳米粒。结论:利用EDC和DMAP催化能够有效合成胆甾醇基-普鲁兰多糖改性材料,此制备方法简单且易于操作。改性材料在水中有效自组装成纳米粒,制备球形CHSP纳米粒有望成为疏水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