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髋关节置换术后骨缺损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失败,在临床症状方面可表现为疼痛及跛行,而病理变化则为骨缺损。骨缺损可以发生在髋臼侧,也可以发生在股骨侧,或者两侧均有。骨缺损量也可大可小。在翻修时必须考虑到骨缺损量与技术操作的关系,因此有很多有关骨缺损的分类方法供手术时参考。 股骨侧缺损分类 一、 Chandler与 Penenberg分类 (表 1) 这是最早的分类, 1989年由 Chandler和 Penenberg提出。分为 6种类型:股骨距缺损、大转子缺损、皮质变薄、皮质穿孔、股骨骨折和股骨环状缺损。 表 1 Chandler与 Penenberg骨缺损分类法 分类具体描述 1股骨距…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 Ⅱ、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的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23例29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男3例3髋,女20例26髋;年龄43~65岁,平均52岁。单髋17例,双髋6例。Crowe分型:Ⅱ型17例20髋,Ⅲ型6例9髋。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2.9±0.8)cm,术前Harris评分为(43.6±13.8)分。术中3例4髋采用标准THA,其余患者在关节置换同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7年,平均5.6年。术后12个月X线片示植骨块均已愈合。末次随访时单侧患者双下肢不等长为(0.9±0.2)cm,Harris评分为(86.3±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示髋臼和股骨假体无移位,未见植骨块有明显移位和吸收塌陷征象。结论CroweⅡ、Ⅲ型DDH行THA时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有利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提供良好髋臼固定,并增加骨盆骨量。  相似文献   
23.
骨肉瘤保肢手术方法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骨肉瘤5种保肢手术方法患者的复发、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1985年2月~1999年12月入院手术的70例Ⅱb期肢体骨肉瘤患者.手术方法:保肢手术50例,为广泛或根治性切除术,其中灭活再植25例,人工假体置换12例,异体半关节置换9例,带血管腓骨移植4例;截肢术20例.所有病例经过3~17年随访,平均9.5年.结果:保肢纽和截肢组相比复发率和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保肢手术各种方法间患者术后复发、远期生存率有差异,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保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截肢组高.感染、骨折、骨不连、假体松动等,灭活再植术、异体骨移植组居多.结论:骨肉瘤保肢术以人工关节置换首选,灭活再植、异体骨移植应特别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4.
GANGLIOSIDEGM1POTENTIATESNERVEGROWTHFACTOREF┐FECTSONREGENERATIONOFCRUSHEDSCIATICNERVEINRATSWANGMin-sheng(王民生),CHENZhong-wei(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单层培养和藻酸盐立体培养对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腰椎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经体外单层培养扩增后取第一代细胞分别同时行单层培养和藻酸盐立体培养1周,通过实时RT-PCR检测细胞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基因不同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相差显微镜下,单层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呈贴壁生长的梭形或多角形细胞,其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最高,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其次,蛋白聚糖基因表达最低,符合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表型.而在藻酸盐凝胶珠内,同样的纤维环细胞呈圆形,被一层藻酸盐凝胶膜囿于凝胶珠内,其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明显下降,而蛋白聚糖基因明显升高,成为该培养条件下纤维环细胞表达最高的基因.结论 藻酸盐立体培养对兔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维持软骨样细胞基因表型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6.
1970年1月我科曾为一例胸骨柄软骨瘤患者施行了胸骨柄切除、同种异体胸骨柄及双侧胸锁关节移植手术,并已于1974年在中华医学杂志报道。九年来,我科又为数例病员施行了同种异体关节移植手术,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自1970年1月至1979年1月,我科曾为12例病员施行了13次同种异体全关节或半关节移植术。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为45岁。在13次手术移植的关节中,胸骨柄带双侧胸锁关节3次,胸锁关节1次,胫骨上段(半膝关节)5次,股骨下段1次,掌指关节2次,指间关节1次。随访期最长的为7年,最短的不足2个月。  相似文献   
27.
自从1961年Jackson和Waugh首次报告施行高位胚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畸形后,此术已普遍推广。本文叙述了高位胫骨截骨术的临床效果,还报告了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作截骨术后关节软骨的愈合过程。本文报告125例骨关节炎共136例膝关节施行了高位胫骨截骨术以矫正膝内翻畸形。男性40例,女性85例。年龄为43~80岁,平均为63.7岁。随访期限12~60个月,平均为34个月。每例均拍摄前后位立位膝关节x线片,  相似文献   
28.
本院骨科于1971年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这项手术。10年内共施行了135例共141次手术,其中绝大部分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退行性骨关节炎,原发疾病为骨关节结核者仅3例。2例于手术后有结核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例1女,23岁.因双侧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在他院分别两次行右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因术后两次出现中心型脱位,1989年入我院在全麻下经左侧腹膜外进路,显露突入盆腔内人工髋关节,术中见人工臼帽连同其表面的骨水泥与髂外静脉及周围软组织粘连十分紧密,在分离粘连...  相似文献   
30.
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系统评价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radialnervepalsy,RNP)的不同处理方法,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证据基础。方法采用PubMed、Datastar及CochraneDatabase等互联网公共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工具,检索过去40年中发表的有关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的文献,再对入选文献的参考文献行手工检索,制定数据抽取问表,对入选文献进行数据抽取、汇总、归纳和荟萃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91篇原始文献,其中324篇得自电子检索,67篇得自手工检索。有35篇符合最终的入选标准,总计随访患者1045例。其中21篇文献共记录了发生于4517例肱骨干骨折中的532例桡神经麻痹,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为11.8%。肱骨干中1/5和中远1/5部位的桡神经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0.05)。不同骨折类型中,横形和螺旋形骨折较斜形和粉碎性骨折更易于并发桡神经麻痹(P<0.0001)。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总的恢复率为88.1%,早期保守治疗的病例自发性恢复率为70.7%。观察等待组和早期手术探查组之间神经恢复的最终结果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对肱骨干骨折后桡神经麻痹采用早期保守治疗不会影响神经的最终恢复结果,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