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62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110篇 |
综合类 | 60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脉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为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提供有用线索。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共纳入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672名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及心脏超声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动态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分析动态脉压对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结果 67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258(3839%)例患者检出左室肥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小时动态脉压与左室质量指数显著相关(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24小时动态脉压预测左室肥厚的AUC为064,24小时收缩压预测左室肥厚的AUC为058;在经过AUC比较后,24小时动态脉压比24小时收缩压更好地预测左室肥厚(P<0001)。结论 24小时动态脉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密切相关,其是发生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脉压对左室肥厚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其预测价值优于24小时收缩压。 相似文献
322.
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软腭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软腭植入材料目前多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由于其价格昂贵,且有轻度捧斥反应,远期的生物学效应也尚不肯定,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照,评价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复合材料软腭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设计、时闻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05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生物人工骨实验室及广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科:羟基磷灰石为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生物人工骨实验室研制,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为济南岱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长1cm,直径2mm)为广州军区总医院耳鼻喉科提供.利用有机溶剂注模法研制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复合材料.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分别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复合材料植入20只大鼠背部左、右肌肉内:分别将羟基磷灰石颗粒、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植入20只大鼠背部左、右肌肉内;其余20只大鼠进行同样的手术,但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术后分别于14,30,60,90d取材料及周围组织和鼠心、肝、肾标本,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材料界面的炎性反应较重,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可在体内缓慢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复合材料界面无明显炎症反应,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组织可长入材料的微孔内,两者在观察时间内无明显降解吸收.4种材料均对局部组织及全身重要器官(心、肝、肾)无严重损害.结论: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相当,优于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材料. 相似文献
323.
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物的选择存在很多争论.目前两个以上移植物之间的比较研究还比较少见.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3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分析,对比观察,于1998-06/2005-06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同期收治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42例,其中异体髌腱移植87例,自体髌腱移植34例,自体双股半腱肌21例.方法:回顾分析34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1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和87例异体骨-髌腱-骨移植蕈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随访31~84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2000评价疗效,并检测术后住院期间体温.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分级.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3组间患者满意度、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膝前痛发生率较异体骨-髌腱-骨、半腱肌腱组高.异体骨-髌腱-骨术后发热时间平均10.1 d,自体骨-髌腱-骨和自体半腱肌组分别为4.9 d和5.1 d,与异体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例异体骨-髌腱-骨出现排斥反应,表现为胫骨隧道外口持续果酱样液体流出.经换药、激素或消炎痛治疗后痊愈.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异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同,但各组间供区并发症、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将影响人们对移植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324.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局部持续冷疗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膝关节镜下异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持续冷疗组和常规冰敷组各20例。常规冰敷组采用500ml生理盐水冰袋2个,间断冷敷45min,每日4次,持续72h。持续冷疗组采用冰恒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专用膝关节冰囊,持续72h。测量并记录受试者术后24、48及72h的静止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值和肿胀值。结果:术后24、48及72h持续冷疗组VAS和肿胀值均低于明显常规冰敷组(P〈0.05,0.01)。结论:持续脉冲加压冷敷治疗可有效控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疼痛和肿胀,有助于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25.
目的:探讨骶尾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并回顾11年来4例骶尾部脊索瘤的治疗结果.方法:2000年4月至2011年11月我院共收治4例骶尾部脊索瘤,手术时平均年龄为62.8岁,均为男性患者,全部采取后侧手术入路,其中2例因复发共进行了2次切除手术,2例因复发共进行了三次切除手术.结果: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脊索瘤转移,1例死于肿瘤复发后衰竭,另外2例为带瘤生存,所有4例患者均未出现下肢功能障碍,1例出现了术后大小便障碍,1例术后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结论:骶骨脊索瘤的最重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但手术难度大,术后复发率高且复发周期短,目前如何提高治愈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