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螺旋状带蒂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修复全程或接近全程输尿管损伤的疗效,探讨膀胱肌瓣修复长段输尿管损伤(20cm)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因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并发的全程或接近全程输尿管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男4例,女2例;年龄37~59岁,平均49岁;左侧4例,右侧2例。其中输尿管黏膜全程撕脱2例,自肾盂至膀胱连接处输尿管完全离断4例;损伤长度21~25cm,平均22cm。6例均采用螺旋状带蒂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术中注意保护患侧膀胱上动脉的完整性,取瓣要循膀胱上动脉走行裁剪。其中5例术中同行肾脏下降固定术和膀胱腰大肌悬吊术,以缩短患侧肾和膀胱间距,1例切瓣卷管后直接与肾盂端吻合。酌情转移带蒂大网膜组织覆盖重建输尿管。结果:6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h,平均1.5h。5例成形输尿管旁引流管术后第3天拔除,1例因漏尿于术后第10天拔除。6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复查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术后8周在膀胱镜下安全拔除双J管。1例术中未同行肾脏下降固定术和膀胱腰大肌悬吊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发现重建输尿管明显狭窄且伴肾积水,重新置入双J管行保守治疗,2个月后复查ECT示患侧肾脏功能重度受损,于术后6个月行患肾切除术。1例术后6个月IVU复查时发现手术侧轻度肾积水及输尿管轻度扩张,但总肾功能正常。余4例随访2~4年,未见明显异常,IVU检查显示手术侧成形输尿管形态均正常,显影良好,均未发现明显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因膀胱容量缩小导致的下尿路症状(LUTS)不明显。结论:螺旋状带蒂膀胱肌瓣输尿管成形术是长段输尿管损伤修复的理想术式,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尤其适用于缺损长度超过20cm乃至全程输尿管损伤的修复治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孤立肾结石患者接受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尿脓毒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肾结石患者行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尿脓毒血症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为单侧肾切除术后,3例为功能性孤立肾。结石位于肾下盏3例,多。肾盏2例;结石大小20-31mm,平均25mm。术前3例患者尿培养阳性,其中2例为大肠埃希氏菌,1例为克雷伯杆菌。患者经由同一术者在全麻下行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结果: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脓毒血症。经及时进行有效液体复苏,选用敏感抗生素或亚胺培南,并选用小剂量短期地塞米松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I周内均逐渐恢复,痊愈出院。结论:尿脓毒血症是上尿路结石腔内治疗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监测,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防治孤立肾结石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出现尿脓毒血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3.
干细胞具有增殖快速及分化稳定的特点,被认为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本文就近年来干细胞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现状(重建及修复尿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男性不育及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背景:传统的组织工程膀胱支架材料本身无血管结构,植入体内后面临血管化不足的问题。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内皮祖细胞,种植于兔膀胱细胞外基质上与其复合培养。将复合生长材料植入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兔内皮祖细胞能够在膀胱细胞外基质表面正常黏附、生长、增殖,细胞形态良好。内皮祖细胞-膀胱细胞外基质植入兔体内后1周时,可见材料周围炎症反应明显,粘连严重,出血较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松散。植入后8周时可见材料已降解成碎细丝状,与周围组织融合生长在一起,但质地略脆,易出血;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并且有新生血管长入其中。结果表明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复合培养物与体内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5.
背景:传统的组织工程膀胱支架材料本身无血管结构,植入体内后面临血管化不足的问题。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分离培养兔内皮祖细胞,种植于兔膀胱细胞外基质上与其复合培养。将复合生长材料植入兔背部皮下检测其组织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兔内皮祖细胞能够在膀胱细胞外基质表面正常黏附、生长、增殖,细胞形态良好。内皮祖细胞-膀胱细胞外基质植入兔体内后1周时,可见材料周围炎症反应明显,粘连严重,出血较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松散。植入后8周时可见材料已降解成碎细丝状,与周围组织融合生长在一起,但质地略脆,易出血;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并且有新生血管长入其中。结果表明内皮祖细胞与膀胱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复合培养物与体内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体外物理振动排石(EPVL)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结石长径<6 mm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0例结石长径<6 mm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EPVL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排石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研究组的当日排石率、1周排石率、2周排石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1%、67.3%、77.3% vs.29.1%、44.5%、51.8%,均P<0.05)。研究组的肾绞痛及血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 vs. 21.8%,16.4% vs. 28.2%,均P<0.05)。结论 EPVL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结石长径<6 mm的输尿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能提高排石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移植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模型,为研究临床睾丸移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20只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白兔,采用分别夹闭一侧睾丸动脉上下方腹主动脉后,然后套管针穿刺夹闭间的腹主动脉行一侧睾丸HC-A灌注液灌注,至一侧睾丸变为苍白色后阻断该侧睾丸动脉血流。然后将该睾丸原位低温保存4 h后开放睾丸动脉,成功地建立兔自体原位移植睾丸的缺血再灌注的模型。结果:灌注前睾丸颜色为正常鲜红色,灌注后灌注侧睾丸变为苍白色。开放睾丸动脉血流后可见睾丸变为鲜红色。模型成功率为90%,睾丸热缺血时间为(5.0±1.5)min,冷缺血时间为240.0 min,腹主动脉阻断时间(12.5±2.5)min。结论:建立了稳定、可行的自体原位移植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为研究睾丸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38.
背景:根治性膀胱切除是目前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需利用肠道,并发症较多。 目的:试用膀胱脱细胞基质和尿路上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卷管进行尿流改道。 方法:制作兔脱细胞基质,体外培养扩增兔膀胱上皮细胞,将上皮细胞种植到兔脱细胞基质上,培养7 d后制作成4 cm长的卷管;新西兰兔28只,其中实验组24只,分6组每组4只,分别行保留膀胱三角区的膀胱大部分切除,再将膀胱三角区与组织工程化卷管吻合,网膜包裹卷管;对照组4只,利用未种植细胞的脱细胞基质制作成流出道并与膀胱三角区吻合。分别于手术后1,2,4,8周取标本做苏木精-伊红染色,8周后对复合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所有的动物均存活,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流出道覆盖上皮,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的上皮细胞与脱细胞基质逐渐融合,8周后免疫组织化学可见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 AE1/AE3阳性,抗ZO-1抗体阳性,证实流出道组织内有成熟上皮细胞覆盖,尿路上皮细胞之间有连接功能;对照组4只兔术后2周内均死亡,尸体解剖见流出道瘢痕形成,闭锁,双肾重度积水。结果表明,利用种植有尿路上皮细胞的脱细胞基质制作成组织工程化卷管在动物体内进行尿流改道是可行的,流出道内腔有成熟上皮覆盖,具有防止尿外渗的功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体外物理振动排石疗法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X线腹部平片未显示残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且术后X线腹部平片提示无残石的患者191例,97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加物理振动排石辅助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组,94例术后未采用物理振动排石辅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3...  相似文献   
40.
输出小管-睾丸网注射提高小鼠精原干细胞移植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精原干细胞移植的关键技术,寻求有效可行的精原干细胞移植方法。方法:选用4-5周龄雄性BALB/c小鼠45只腹腔内注射40 mg/kg的白消安建立受体模型,消化分离新生绿色荧光小鼠睾丸精原细胞作供体细胞。在三维显微注射系统下分别采用睾丸网注射法(n=15),输出小管注射法(n=30),经输出小管注射失败后的补救方式为经输出小管-睾丸网注射,将供体细胞注射到受体小鼠左侧睾丸精曲小管内,右侧睾丸作为对照。观察注射后精曲小管的充盈度和外漏的情况;移植后2个月观察受体小鼠的生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睾丸网注射成功率仅为35.7%(5/14),其中9只因睾丸网穿破、细胞悬液外漏到间质而失败。经输出小管注射成功率为72.4%(21/29),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穿刺过程中穿破输出小管,进一步采用经输出小管-睾丸网注射补救,总成功率提高为93.1%(27/29),注射成功后可见70%-80%的精曲小管被蓝染的细胞悬液充盈,均无外漏现象。移植后2个月,体视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移植侧睾丸包含多段绿色阳性克隆;组织学染色示移植侧睾丸大部分精曲小管恢复正常生精。结论:经输出小管和经输出小管-睾丸网显微注射技术是小鼠精原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