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血管炎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主要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其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 假性血管炎( pseudovasculitis)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甚至血管造影等与真性血管炎极为相似,但病理上无血管炎的证据如血管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蛋白样变性,免疫病理显示血管壁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积[1-3].  相似文献   
62.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皮肤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stein-BarrVirus(EBV)正常成年人群感染率达95%以上,其可以感染B细胞、T细胞、NK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分为潜伏感染和增殖感染。EBV相关性皮肤病有NK/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种痘样水疱病,种痘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蚊虫叮咬过敏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特别是鼻/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和种痘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较为严重,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发现: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某些表型可能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丢失,或表达一些奇特的新表型;Southern印迹分析检测出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带,提示该病是一种克隆性恶性疾病。应用多种单克隆抗体检测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表型的变化及Southern印迹技术检测克隆性重排带可能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 (Hp)尿素酶A亚单位 (UreA)和过氧化氢酶 (KatA)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株 ,对研制抗Hp感染重组疫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PCR方法从Hp基因组中扩增出ureA和katA片段 ,将其插入pGSTag表达载体中 ,重组质粒再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结果 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酶切分析和PCR检测 ,证实两种基因已被克隆入pGSTag ,并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将表达HpureA和katA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中 ,构建了UreA/KatA双价口服活疫苗 ,为进一步研究其在预防Hp感染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丛状神经瘤     
报告1例丛状神经瘤。患儿男,9岁。右大腿伸侧囊性肿物2年,自觉瘙痒,无明显疼痛及麻木感,全身散在大面积咖啡色斑。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下部有许多扭曲增生呈疏松或编织状排列的梭形施(Schwann)细胞.具有纺锤形或波浪形细胞核,核分裂相少见,尚可见到条索状增粗、结构弯曲的神经纤维束,伴水肿及黏液变性。结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丛状神经瘤。  相似文献   
66.
暴发性紫癜     
报告1例暴发性紫癜.患者男,41岁.在治疗银屑病期间突然双下肢出现疼痛性瘀斑,迅速扩大,2h内已形成大片皮肤坏死.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血管内血栓栓塞,伴广泛真皮出血,皮损处分泌物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但血培养阴性.经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凝及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67.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人的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人类听觉记忆功能弱于视觉记忆功能。基于这些研究以及皮肤病的形态学特征,我在皮肤病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图像视觉冲击为手段的形象化教学,即以图像资料的形象感受为切入点,目的是培养学员的形象思维能力,连接两者之间的纽带和围绕的中心环节就是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的情  相似文献   
68.
报告1例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患者男,34岁。因多饮、多尿23年,左腹股沟溃疡1年余入院。曾患多发性骨嗜酸粒细胞肉芽肿。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大量胞质丰富、核呈肾形的朗格汉斯细胞浸润。电镜检查在增生细胞内见Birbeck颗粒。  相似文献   
69.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来的研究发现,针对蛋白酶3和髓过氧化物酶等胞浆成分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该类血管炎密切相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白细胞活化,并黏附于血管内皮,释放活性氧中间体,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最终引起血管的坏死性炎症。  相似文献   
70.
板层素(laminin, LN)是存在于哺乳类动物基底膜中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850~1000kD,由两种多肽链(分子量分别为220kD和440kD)组成,肽链之间以二硫键相连.LN可由角朊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肿瘤细胞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