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57篇 |
免费 | 334篇 |
国内免费 | 20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5篇 |
儿科学 | 166篇 |
妇产科学 | 37篇 |
基础医学 | 298篇 |
口腔科学 | 69篇 |
临床医学 | 890篇 |
内科学 | 488篇 |
皮肤病学 | 225篇 |
神经病学 | 112篇 |
特种医学 | 26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437篇 |
综合类 | 1756篇 |
预防医学 | 1004篇 |
眼科学 | 100篇 |
药学 | 626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767篇 |
肿瘤学 | 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204篇 |
2022年 | 201篇 |
2021年 | 227篇 |
2020年 | 152篇 |
2019年 | 156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43篇 |
2015年 | 137篇 |
2014年 | 290篇 |
2013年 | 270篇 |
2012年 | 327篇 |
2011年 | 366篇 |
2010年 | 335篇 |
2009年 | 331篇 |
2008年 | 363篇 |
2007年 | 307篇 |
2006年 | 281篇 |
2005年 | 261篇 |
2004年 | 269篇 |
2003年 | 254篇 |
2002年 | 250篇 |
2001年 | 199篇 |
2000年 | 213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57篇 |
1997年 | 148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38篇 |
1994年 | 139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83篇 |
1990年 | 86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62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8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11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急性胰腺炎血清IL-18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AP患者血清IL - 18的浓度变化 ,探讨其可否作为AP严重程度 (尤其是ARDS是否发生 )的早期预测指标。方法 :89例AP患者分为AEP、AHNP无ARDS和AHNP并ARDS 3组 ,30例健康者为对照 ,采用ELISA法检测IL - 6、IL - 18,免疫扩散法检测CRP。结果 :AHNP(无论有无ARDS)血清IL - 6、IL - 18、CRP浓度明显高于AEP和对照组 ;AEP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并发ARDS的AHNP与无ARDS的AHNP ,IL - 6、CRP浓度无明显差异 ,但前者IL - 18浓度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1)。结论 :IL - 18不仅可预测AP严重程度 ,而且可预测是否发生ARDS。 相似文献
992.
AIM:To investigate into the change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BMD of lumbar vertebrae 2-4 and femur in 6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measured with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 and were compared with age, sex and BMI-matched normal control group. RESULTS: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BMD of lumbar vertebrae 2-4 in female of menopaus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P&;gt;0.05), but BMD of total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P&;lt;0.05), BMD of neck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P&;lt;0.01);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BMD of L2-4 and femur in male of 50 years old abov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gt;0.05). CONCLUSION:BMD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ex,BMD of female of menopaus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escended easily,especially in areas of neck BMD, it should couse to pay attention to in order to prevent pathologic bone fracture;BMD of male of 50 years old abov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ave no the obvious change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相似文献
993.
循环核酸是指存在于血液(血浆或血清)中的细胞外游离DNA和RNA。本文对血浆(血清)DNA如Ras和p53基因突变、微卫星改变、肿瘤抑癌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线粒体DNA突变和肿瘤相关病毒DNA等以及肿瘤相关RNA如酪氨酸酶RNA、端粒酶成分RNA、不同肿瘤相关基因编码的mRNA和病毒RNA等检测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进行了综述,并简要展望了循环核酸测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是一种对处在液体中的细胞或其他生物微粒逐个进行多参数快速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近十年来流式细胞术已被我国各级医院较广泛采用,主要作用之一是测定血液恶性肿瘤的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的免疫分型(FCM—IM)是国际上公认的诊断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一项不可缺少的标准,还可提供指导治疗的相关信息。本就FCM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免疫学基础,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诊断以及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探究群体密度(QS)系统正常与缺陷的铜绿假单胞菌(PA)通过环丙沙星诱导后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影响的区别。方法:将PA按照前期研究的基因测序方法分成正常组和缺陷组。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对环丙沙星的MIC值,用1/2MIC、1MIC、2MIC、4MIC的环丙沙星各诱导5代,保存1代、3代和5代的菌株。诱导浓度和诱导代数对MIC值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正常组与缺陷组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组内比较:在同一浓度下,2组各随着诱导代数增加MIC值均增加(P均<0.05);在同一代数下随着诱导浓度的增加,正常组第3代和第5代的MIC值也增加(P均<0.05),缺陷组第3代和第5代的MI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组间比较:QS系统分组与诱导代数无交互效应(P>0.05),且缺陷菌株MIC值都低于正常菌株;与诱导浓度存在交互效应(P<0.05)。固定代数固定浓度两组MIC值比较:在1MIC诱导的第3代和第5代,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诱导浓度对QS系统正常组和缺陷组MIC值的影响有区别。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探讨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Weber-Cockayne(EBS—WC)亚型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EBS—WC亚型2个家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个家系中共有患者17例,均为连续数代发病,男女均可受累:临床表现为掌跖在摩擦、受热后发生水疱、大疱,同一家系内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电镜检查示表皮基底细胞胞质空泡样变性。结论:EBS—WC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确诊需依靠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999.
正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通常采用工程分析法对生产工艺的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原辅料在工艺过程中的反应、转化及是否挥发、有无中间产物等,系统地识别出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原辅料使用的环境发生变化,根据自身特性,会产生其他严重的危害因素。本文通过一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调查处置,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现的类似问题,探讨、分析急性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提出建议,并为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皮肤黑素瘤BRAF V600E突变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V600E突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方法 应用抗BRAF V600E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法检测103例皮肤黑素瘤、40例色素痣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BRAF V600E突变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BRAF V600E突变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皮肤黑素瘤中为20.4%(21/103),色素痣中为5.0%(2/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6,P < 0.05)。黑素瘤BRAF V600E突变蛋白的表达率在不同年龄组[< 60岁组表达率为29.8%(14/47), ≥ 60岁组为12.5%(7/56)]、不同民族[维吾尔族组为30.2%(13/43),汉族组为13.3%(8/60)]、不同发病部位[肢端为13.6%(6/42)、黏膜为11.8%(4/29)、非肢端为45.8%(11/32)]、不同Clark分级[Ⅰ ~ Ⅲ级组为8.6%(4/42),Ⅳ ~ Ⅴ级组为12.4%(17/61)]组间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不同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检测恶性黑素瘤中BRAF V600E突变灵敏度为100%(15/15),特异度为98.5%(65/66)。 结论 BRAF V600E突变蛋白在皮肤黑素瘤中高表达,在维吾尔族人群表达率高于汉族人群;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具有准确、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